第五十一章扫北之策
台下的学子,读书诵经者多,考虑实际问题的却没有多少。他们还是头一次听人说羌人反叛的原因是这样的,但是想想又觉得段温的话实在是太对了,其他的原因不过都是表象而已。
“从那时候起我父亲就在思索,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杀羌人,羌人就劫掠屠杀汉人。而杀羌人,又岂止是青壮,当然还有老弱妇孺之辈。是人就当会有怜悯之心。家父亦常为此而夙夜忧叹,家父沙场之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无有敌手。”
台下有不少学子默默点头,段温这话不错,段颎几乎是无敌的,好像从无败绩。
“当时温不明白家父何以每每叹息,后来才知道原来如此。这都是因为人多啊!不但我汉人人口增加,就是羌人、鲜卑、匈奴、乌桓也是一样,这是真真正正的人祸啊!也就是从那时起家父思索如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羌人的问题。”
经过段温的几句话,众人心中的段颎已经不再是嗜血好杀的武夫了,而是被塑造成悲天悯人的一代儒帅了。
“所以家父最初的手段就是杀,这是最快速的解决眼下问题的办法。总比他们杀我汉人好,有叛乱就杀无赦。也正是那段时间我的弟弟尚未及冠之年就战死沙场了。羌人也因为或逃或被杀而逐渐的臣服于大汉的兵威之下。但是我父亲却知道羌人的臣服也只是暂时的,总有叛乱再起之时。”
段温虽是儒雅,可是刚才的口气还是杀气腾腾,让人感觉到这段温再是书生,但也一样是虎子。
“而一旦羌人之中也出一个鲜卑檀石槐那样的人物,西北之地将不复我汉家所有,并且必然会兵威三辅之地。再加上匈奴在并州,鲜卑在幽、冀,乌桓在辽东,我大汉所面临的北方异族是空前强大,而我大汉内部又天灾人祸不断。所以方才进书院大门之时,有学子说武人不能入书院,我是非常气愤的。有些人不但将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诲当作耳旁风,更可笑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自以为天下太平,却不知我大汉所面临的险恶态势。如今西域、张掖居延属国、朔方郡、云中郡等处俱以不在我大汉掌控之中了。”
段温的这一番话算是给方才段义的骂街找了借口。也是表明了段温自己的态度。
“后来家父回朝为官却仍苦思其策,于是又得一法名之为‘迁’。就是把羌人迁居往西域或是更远的地方,而把我大汉的多出人口迁往西北。只是觉得对我大汉数千万户人口仍然是杯水车薪。后来家父卷入党锢之案,奉令而行抓捕太学,却不想朝廷多有杀戮,每有思及家父亦为黯然,再后来又被朝廷问罪,家父基于义愤也是诸多愧疚,于是饮鸩而亡。”
段温先是慷慨激昂,后面又温情脉脉的述说着段颎的一生。
“从此家父所思之两策就此尘封,但段温却一直记在心里,徙边三年段温一直在思考可还有何其他良策。直到有一日小儿提出工商之法。而不久段温就被赦免回到洛阳,所以才有了朝堂之上段温献策的事情。”
“那么这位段小公子,如何得来此工商一策,这工商又是指的什么?不是那些奸猾的商贾吧?”
此人也不通名报姓,一副笑眯眯脸带戏虐的表情,一看就是不怀好意,以为段义答不出来。他大概也是早上没有看到段义骂街,不然也未必敢如此发问。
段义看看段温,段温点点头,于是段义开口答话。
“其实提到工商,当初并没有想到应用到国内,而是想着怎么吞并同化草原上的匈奴、鲜卑等北方夷狄,以永远的解决我大汉北方的边患。”
哗……
底下的学子们一下子就乱了,心说了这什么情况,这小孩子在说梦话呢吧?要吞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兄台你掐我一下,啊……干嘛这么狠,不过不是做梦啊!段太守什么意思啊?让个小孩子乱说话。”
“阳翟辛毗,请小公子详细说说?”
辛毗就看到了段义骂街那段,他可不认为这样的一个牙尖嘴利的家伙会信口胡言。
段义打量着辛毗,这也是《三国志》当中的一号出名人物啊,此人约莫及冠之年,行为举止颇有气度,一看就是三好学生那类的。这样的人得要尊重。
“段义见过辛世兄,此事说来话长。段义随家父一同被发配到边郡五原郡,五原郡乃是匈奴与我汉民杂居之地,甚至现在鲜卑、匈奴人会更多一些,而我汉民却多已向内地回迁了。”
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有一些学子就开始沉思了。
“有一日,我遇到一个放牧的匈奴老者,说老者也不太准确,因为他的年纪只是比我父亲大个七八岁,但却苍老的像个老人一样。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塞外生活的比我们想象的尤为艰苦的缘故。小子无事拿着一卷竹简再看,那牧人也正好小憩(气)。”
那牧人就问我:“这就是你们汉人的竹简书么?能给我看看么?”
我就将竹简递给他看,他拿着前后左右的看,拿倒了也不知道,可见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竹简,更不要说认字。
我那时初到塞外,还很稚气懵懂。我就问他说:“你们匈奴人也是与我汉族并称的大族,从秦皇年间至今已经将近五百年的时间,你们怎么还没有自己的竹简和文字?”
段义很好的引导了学子们的思路,是啊,五百多年的时间绝对不算短了,匈奴人怎么没有自己的文字,即使自己创造不出来文字,难道不会学习汉人的文字么?
段义接着说道:“当时那牧人的回答非常的简单,我当时也觉得非常的正确。他说因为我们草原上没有竹子,是的,就是因为没有竹子,所以他们没有竹简。后来我就把这件事给父亲说了,父亲对我说,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他们没有竹子难道不会找我们汉人来换,不会写在羊皮上?”
段温也在一旁认真的听着,但听到这里却是眉头一皱,心说:“你小子哪里跟我说过?你又在那里编故事吧?不过这小子却也将事情说的生动有趣。”
“父亲对我说,草原游牧部落都是逐水草而居,游牧就是到处游荡放牧,哪里的水草好就到哪里放牧,这样他们就居无定所,而草原上又一向信奉弱肉强食的**法则。弱小就意味着被抢掠、被吞并、被杀戮。所以他们要什么书?要什么教化?管什么子孙后代?照顾什么老弱病残?统统不要,只要自己够强大就行了,出去抢掠就是了。”
PS:二更,在书评里被人家骂了,你说这是招谁惹谁了?写的不好你不看就是了,何必出言伤人呢?书友的回复虽然很解气,但是还是不舒服,求支持求推荐。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8/38316/20246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