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后宫干政和黑龙江治理
此时的京城,朱由检正在为一件事烦心。
那就是兀良哈郡主进京后,在京城大肆活动。
不但派使者在朝堂上请求大明朝廷出兵救援察罕部,还让宫里出身草原嫔妃,向皇帝请求支援。
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的朱由检,对此大为恼怒。因为他没有想到,后宫竟有人主动坏规矩:
『难道是我之前的纵容,让她们失了敬畏?』
『看来今后要严格执行祖训,不能给后宫干政开口子。』
按照《皇明祖训》规定,即使是皇后也只允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
但是朱由检登极之后,对此稍有放松。在内府监成立了女官处,安置出宫后不愿回家的女官和宫女。
皇后也被允许通过女官处联系宫外人员,处理宫女相亲、采选淑女等事。
出身科尔沁部的宸妃海兰珠、出身朝鲜的赵美人,都曾被允许和家乡人联络,拉拢权贵和实力派。
或许正因为此,后宫的嫔妃越来越大胆。以至于这些出身草原的嫔妃,竟然在朝廷是否出兵的大事上发言。
虽然朱由检理解她们对家乡战乱的关心,但是对这种干政的事情,却绝不会容忍。他可不想在朝堂上处理政事后,回到后宫还要烦心这些事。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后,他来到坤宁宫向皇后道:
“《皇明祖训》中有关后宫的规定,皇后要组织宫里人学习。”
“那些近期违反祖训的,都由你来处置。”
周皇后听得一惊,因为她知道祖训的严苛。如果真严格执行,她也是违反规矩的一员。
虽然她从没有主动干预政事,但是宫外的事情,她却插手了的。
小心抚着已经显怀的肚子,周皇后行了一礼,询问道:
“皇上是因为那些草原嫔妃的事情不开心吗?”
“既然祖训不允许后宫女子干预宫外之事,臣妾的女官处就同样撤了吧!”
朱由检没等她完全行完礼节,便伸手扶了下去,责怪道:
“朕不是早就说了吗?嫔妃怀孕之后要以安胎为先,繁琐礼节一概免去。”
“你都有几个月身孕了,怎么还这样子?”
扶着皇后坐下,又笑着向她说道:
“女官处是为安置宫女设的,不能就此裁去。”
“但是负责的事项要定个章程,以后不许越权。”
“还有皇后处理宫外事务的懿旨,也要同时用朕的名义。”
“这样就不是皇后主动干预宫外事务,是朕和皇后一起,处理牵涉后宫之事。”
仍旧允许皇后处理那些事务,不过也仅限于此。
之前给皇后的种种权力,开始收拢、规范,固定在这些方面。
而且皇后的懿旨,也需要皇帝批准。否则就是废纸一张,宫外不用理会。
周皇后对干涉宫外事务的兴趣并不大,还担心做了什么错事影响太子地位。所以她对皇帝的这个限制根本不在意,反而貌似开心地道:
“这样臣妾就放心了!”
“有皇上和臣妾一起处理涉及宫外的事务,臣妾就不用担心犯过失了。”
认为皇帝的这个措施很有必要,而且认为后宫其他女子和宫外联系,也需要皇帝批准。
这种繁琐的事务,朱由检听着就头疼,说道:
“寻常不涉及政事的后宫事务,皇后看着处理就行了,涉及宫外都要经过皇后。”
“如果牵涉到政事和其他朝廷机构,还要通过司礼监呈报给朕。”
“后宫有品级的,可以向司礼监上疏言事。”
“朕不是不允许她们关心家乡事务,但是凡事都要按规矩。”
周皇后这下心里有底了,知道皇帝并不是要限制她的权力,反而还明确了她对后宫事务的处理权。
今后像赵美人招人进宫的事情,也需要她的批准。不能再私自招收宫女,献给皇帝邀宠。
所以她很是开心地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又向皇帝说道:
“顺嫔等人虽然坏了规矩,却也是心忧家乡之事。”
“臣妾以为应从宽处置,将来恢复草原秩序,还需要她们家人出力呢!”
这让朱由检想到了最初纳草原女子进宫的原因,就是为了在草原上扶持一批心向大明的人。
如今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是给宫里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也体会到了。
这让他不禁感叹:事情不能够两全其美。
同时更加佩服太祖朱元璋的高瞻远瞩,定下选择良家女的祖训:
“后宫嫔妃,还是不要和各种势力有牵扯,以后要选良家女。”
“贵族之女、大臣进送,都不能纳入宫里。”
《皇明祖训》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朱由检最初对此还不以为意,除了遵守祖训不狎近娼妓外,对于大臣进送并不拒绝。而且还打算选一些贵族女子入宫,和分封到海外的贵族联姻。
如今在草原嫔妃闹出事情后,他才察觉到这些人在宫里的坏处:
那就是外面发生什么事,就可能影响到宫里。
他在处置宫中人员的时候,也需要顾及外界。
例如出身察罕部、生下皇子的顺嫔,朱由检就需要好好对待。即使她犯了错,也不能随意处置。
如果是普通的良家女,就没这个问题了。只要不是皇后,朱由检想怎么处置都可以。
厌倦了和朝堂大臣权贵妥协的他,当然不想在后宫还需要处处妥协。
所以他叮嘱皇后道:
“这次从卫所采选淑女,一定要严守祖训。”
“宫里只选良家女子,以恒产家庭为主,贫寒些也没关系。”
“但是高级贵族之女,一定不能纳进宫里。”
“公侯伯、还有和他们同族的世官之女,都不能纳入宫里。”
京城卫所世官,有不少是公侯伯的同族。这部份人的女儿,也有很多参选的。
朱由检之前对此不在意,如今却打算严格筛选,把她们全都刷下去。
周皇后对此当然是开心的,因为她也不想宫里多一批贵女,连她也不能随意对待。
不过出于安抚这些家族的考虑,她说道:
“天子及亲王要选良家女,普通宗室却没这个限制。”
“臣妾以为这些人既然能通过初选,才貌都是好的。”
“可以组织来京城的宗室,和这些女子相亲。”
朱由检点头颔许,说道:
“宗室以后要去海外开藩,可以让他们和贵族联姻增强实力。”
“但是亲王等王爵封地广大,仍旧只能选良家女。”
“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室同样如此,不许和大臣、高级贵族联姻。”
把亲王、郡王和所有皇室子孙,都纳入这个限制。
防止将来王国的势力过强,或者有皇室成员和大臣贵族联姻,挑战太子的地位。
周皇后对此当然是开心的,因为这有助于稳固太子的地位——
总不能太子只能选良家女,太子的弟弟却能选贵族女子吧?
所以她很积极地和皇帝讨论这些事,把这些都纳入宫廷规矩。
在皇帝离开之后,她才召来顺嫔等出身草原的嫔妃,把她们狠狠训斥了一番,赶去英华殿礼佛,在九莲菩萨像前忏悔。
尤其是生下皇子、对太子有威胁的嫔妃,更是被她剥夺了抚育子女的权力。这些人生下的皇子、皇女,都会由她派人教导,防止将来长大后不懂规矩。
朱由检对此丝毫没有干涉,任由皇后处理宫中事务,惩治不守规矩的嫔妃。
大西营征讨阿鲁科尔沁、遇到林丹汗的消息,也在这时传到了京里。
——
“原来林丹汗在这里!”
总算解开了一个疑惑,朱由检对此长出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的就是建虏抓到林丹汗,逼迫林丹汗投降。
那样就会让建虏获得统治草原的名义,很多部落也会因此依附建虏。
如今林丹汗带着察罕部的精锐前去了科尔沁,总算让他免去这个担心。
不过想到林丹汗连大明都敢骗,还擅自征伐其他部落。朱由检的心里,又对他很是恼恨:
『这个林丹汗,当真是桀骜不驯!』
『大明扶持他是为了让他抗虏,他却跑去漠北。』
『不知会对草原上的局势,带来多大改变?』
召集理藩院和枢密院的大臣,商讨这件事情。
理藩院副掌院、内藩部长孔贞运,这时也有事情禀报,他说道:
“兀良哈郡主突然向臣请求,说是想进宫侍奉陛下。”
“臣对此不敢擅专,还请陛下决断!”
这番话语一出,武英殿中群臣,都是眼神暧昧地看向皇帝。
不知兀良哈郡主是单方面请求,还是皇帝和她两情相悦?
虽然这个郡主的年纪大了点,而且还是寡妇,但是据他们所知,皇帝并不在乎这一点。
之前皇帝在宫里就选了一批年龄不小的选侍,这次向卫所采选淑女,也允许完成守制且没有子女的寡妇参选。
所以很多臣子心中,都在猜测皇帝和郡主是否有私情,以至于郡主把这个请求提出来。
朱由检听到此事也是一阵惊愕,继而又恼怒不已。
因为正是兀良哈郡主的鼓动,才让他的后宫生乱。
他也因为此事,下决心不让贵族女子入宫。
闻言当即就否决道:
“所请不允!”
“兀良哈郡主是贵英恰的遗孀,让她好好抚育子女,继承顺勇公的爵位和领地。”
“还有,这件事到底是谁请求的,是郡主本人还是察罕部的人?”
孔贞运当即回道:
“臣哪能见到郡主?是察罕部和理藩院交涉的使臣。”
“他说只要陛下纳了郡主,郡主拥有的人丁牲畜,就都属于陛下。”
朱由检闻言若有所思,取出从黑龙江传回的情报,给这些臣子观看。
又问这些人道:
“你们说这件事情,和北边的战事有没有关系?”
“是不是顺礼王早就预感到这件事,所以把他妹妹送来,打消朕的怒气?”
群臣此时才知道林丹汗跑去了科尔沁,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和皇帝一样恼怒不已。
大明扶持林丹汗,就是为了让他对抗建虏。
哪想到他会不战而逃,前去征伐漠北。
枢密同知袁可立道:
“陛下,顺礼王等人不守领地,应该依照礼法,革去他们的爵位。”
“所有市赏也应革除,不能再让他们浪费大明钱财!”
枢密院官员对此纷纷附和,对林丹汗一片喊打之声,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出兵惩戒。
理藩院的官员,对此则有些态度暧昧。
因为理藩院副掌院、内藩部长孔贞运最大的功绩,就是封贡林丹汗。
理藩院在朝廷之所以有一席之地,也和顺礼王、顺义王等内属外藩不无关系。
除了这些藩王的事情外,理藩院现在负责的事情,很多都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讨论。
所以理藩院的官员,是不愿革除顺义王等人爵位的,掌院黄立极道:
“顺礼王等人的领地,并未正式划分,草原分封办法还在制定之中。”
“以此革除他们的爵位,恐怕有些苛待。”
“臣以为可以申饬或降低爵位等级,不可把他们的爵位轻易革去。”
“否则失了制约,他们有可能转而和大明为敌。”
朱由检对此也是赞同的,颔首道:
“黄卿此言,有些道理。”
“顺礼王虽然桀骜不驯,但是对大明还是有些敬畏的。”
“否则就不会派妹妹过来,献上人丁牲畜来讨好朕。”
“这次他遇到大西营没有交兵,也说明没有反叛大明的意思。”
“为了联合草原诸部抗虏考虑,朕以为可以保留他们的爵位。”
又向对顺礼王喊打的枢密院官员道:
“当然,该有的惩处也要有!”
“顺礼王等人不战而逃,也没有及时通报朝廷信息,所有贵族爵位降等,降为该级别最低等级。”
“顺礼王的亲王降为郡王,其他人的伯爵都降为三等伯,俸禄降低三成,贸易配额同此。”
“警告顺礼王等人,若是再发生这等事,朝廷就会削爵,彻底革去市赏。”
定下对林丹汗等人的处置,爵位降等而已。
想来林丹汗等人,对爵位降等根本不在意。但是朱由检随着爵位降等的降低俸禄和贸易配额,会让他们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损失。
他要用这些告诫察罕部权贵,要老老实实为大明效力,否则大明有的是办法拿捏他们。
孔贞运这时问道:
“顺礼王降为郡王,他的妹妹兀良哈郡主,是否降为县主?”
朱由检想了一下,没有在意大臣们暧昧的眼光,决定道:
“兀良哈郡主是顺勇公遗孀,还是不用降等了。”
“一切待遇如旧,如同以前礼遇。”
孔贞运这下明白了,皇帝对察罕部虽有惩处,其实却仍旧很重视。
甚至可以说,当前的林丹汗比以前还重要。在顺义王被建虏击败逃亡、土默特部也多有投靠建虏后。草原上抗虏的领袖,只剩下了林丹汗——
一旦林丹汗也败亡或投靠建虏,整个漠南草原就全被建虏征服。
这种情况下,大明只能捏着鼻子支持林丹汗。只要他不和大明公然敌对,大明就会提供支持,支持他对抗建虏。
林丹汗就是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恃无恐。而且他也很好地把握住了度,派妹妹来京城示好不说,遇到大西营抢夺战果也忍着没有打起来。
孔贞运想到此人竟有这般心性,自己以前却没看出来,当即脱帽请罪道:
“陛下,顺礼王桀骜不驯,臣多次出使草原却没完全察觉。”
“请削臣的职位,惩治臣的罪过。”
朱由检对此当然不允,亲自走下御座,把乌纱帽重新戴在孔贞运头上,扶起他说道:
“顺礼王暗度陈仓攻打漠北,不是孔卿一个人没看出来。”
“朕要是以此革除卿的职位,在场的谁能幸免?”
孔贞运心中感动,但是却对此更坚持。认为这件事的主要罪责就在自己,无关皇帝和其他人。
朱由检对他勇于承担责任很是欣慰,虽然不舍因此惩罚孔贞运,还是在他三请之后,指着地图道:
“张献忠率兵西进,收复了黑龙江中上游的木河卫等地。”
“那一带的索伦人颇为悍勇,几乎能和建虏相提并论,可以多设卫所收服他们。”
“朕打算在木河卫一带建漠河城,作为漠河军民府驻地。”
“在海兰泡和雅克萨中间找山岭做分界线,雅克萨及其西面归漠河军民府管理。”
“孔卿就担任漠河军民府的护军都尉,兼任黑龙江巡阅使。负责疏浚黑龙江河道,在阿鲁科尔沁择地建城,和漠北诸部互市。”
挥手之间,朱由检在黑龙江上中下游建立漠河、黑河、黑水三个军民府,管辖当地卫所。
让孔贞运负责上游的漠河军民府,并担任整个黑龙江的巡阅使,保障河道通畅。
黑龙江那边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航,朱由检需要能通航更大的船只,在黑龙江上游建城互市,和漠北诸部贸易。
相信在大明强大的物力和武力下,漠北诸部以后会倾向于大明,而非投靠建虏。
孔贞运听着皇帝的规划,知道对自己的处置,称不上是贬谪。
河道巡阅使是相当于督抚的职务,适合如今的他转任。
在黑龙江上游建立互市城镇这件事,更是极为适合他——
因为他是如今的大明朝堂上,最会和草原诸部打交道的人。
尤其是林丹汗跑到了漠北,他这个和林丹汗打交道最多的人,当然要跟着过去。
斟酌着这个任命,孔贞运道:
“陛下的意思,是允许察罕部继续互市,只是要改在漠北?”
“阿鲁科尔沁那块地,应该如何处置?”(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7914/37914909/141406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