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只要一分钟 > A48 不靠谱的太阁记 三

A48 不靠谱的太阁记 三


“但这时秀吉却再一次展现了他过人的战略手腕:笼络、离间、分化与瓦解,各种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运用,成功弥补了在军事上的不足。他调整重心,转向对织田信雄的领地施压并且主动抛出愿意和谈的橄榄枝,意在用这种差别对待的方法分化瓦解掉德川织田两家之间的联盟,类似于‘二桃杀三士’的手段。策略很快奏效,信雄在秀吉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退出战争,转而单方面与秀吉媾和。这样一来不但使家康丧失了友军在军事上的协同和支持,而且连替盟友织田家作战的大义旗号也不复存在了。名不正言不顺,家康师出无名,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和孤立。

        “所以不久后家康也选择了退军,并在其后亲自上洛向秀吉表示了臣服。再加上北陆的上杉景胜先前早已与秀吉达成联盟,消除了后顾之忧,秀吉开始回过头来对那只‘无人岛上的蝙蝠’——刚刚统一四国不久的长宗我部元亲进行征讨。不用说,贫穷落后、人口稀少的四国岛自然无法与掌握富饶的近畿一带的秀吉相抗衡,羽柴、毛利、宇喜多等十余万联军很快渡海作战成功,击溃了元亲仅有的四万守军并且迫使其臣服,将他的领地削减到直至现在仍然明显拖全国后腿的高知县,也就是当时的土佐一国。

        “收服四国岛之后,除了九州、关东以及东北一带仍然残留着若干大名之外,秀吉已经占领、拉拢、威服和控制了大半个日本,于是开始谋划着在官职上的更进一步。由于出身卑微,不敢觊觎天皇后裔才能担任的征夷大将军一职,于是转而谋求在公家的职称。在朝廷近臣的斡旋之下,成功就任了关白一职,后来又被天皇赐姓丰臣并任命为太政大臣,成了名副其实的从军事和政治上都统领着全国的内阁首相。不用说,朝廷的任职和公家的地位让秀吉获得了更高的政治威望,所以接下来的几次征讨自然也就显得更为名正言顺,等于是代朝廷来征讨其他地方。

        “恰好这时候西边的岛津势力急速崛起,以迅猛来势横扫了大半个九州,惹得九州岛上其他势力怨声载道纷纷侧目。于是秀吉授意朝廷宣布岛津为朝敌,随即调集大军开始了所谓的‘九州征讨’。秀吉亲自动身,率领十四万部队在北九州一带登陆,并同时派遣弟弟丰臣秀长统领着八万人马从南九州发动攻击,很快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压垮了岛津守军,迫使岛津家屈服投降。秀吉迅速平定了整个九州岛,将岛津家减封到萨摩、大隅两国等地并将其余的土地赐给了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一系列盟友和麾下的黑田孝高等人,重新划分了九州岛的势力格局。

        “这场战争挺有意思的,因为秀吉后期的一系列征伐的诸多特点都在这场战争里得到了体现:一点不害怕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反而是尽可能地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发动出击,最好是让对方在强大的军力震慑之下心生恐惧主动妥协屈服,挟以众击寡之势不战而胜。为了贯彻这一思路,不惜大张旗鼓调动一切盟友。即便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只要对方及时选择屈服投降,也留下后路不至于赶尽杀绝,甚至让战败一方继续保有部分领土。后面两点其实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这个理念先前也讲过的,那就是尽量避免无休止的内耗和穷兵黩武,尽可能让对方屈服投降而不是完全消灭对方,简单来讲,也就是尽可能以较小的代价来结束和平息冲突。千方百计拉拢各种盟友也好,大张旗鼓不惜兴师动众也好,接受战败方的投降议和也好,无非都是为了达成这样一个目标:尽可能轻松迅速地达成统一。

        “只是这样的追求固然好,但是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隐患,那就是那些在表面上恭顺臣服的大名却仍然保留有一定的实力,随时有可能在日后东山再起。这种状况威胁着统治根基的稳定,在秀吉生前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反而在其死后成为了战乱再起的祸根。当然,这也是后话,也留待后面再讲。

        “四国征伐和九州征伐还体现了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那就是征讨的原因和主要动机。消灭不臣服的势力自然是一方面,但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土地,分封新任领主,以巩固自身势力。很容易理解对不对?毕竟其他已经臣服的大名终归是外人,各有各的盘算,远不如自家的那些一路追随的家臣来得忠诚靠谱。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扶植和增强自家部将的势力,另外,也需要新的分封领土来维系将士的人心。以四国征讨为例,击败了长宗我部之后,将新获得的土地分封给了麾下的蜂须贺等部将,九州的土地,除了上面说过的封给盟友小早川和家臣黑田孝高之外,一些地盘后来又辗转封给了麾下的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将这两个互相看不上眼的人封到一起,据说是有鼓励两人良性竞争的用意,只是没想到后来两人的矛盾却日益加深,反目成仇,为丰臣政权的倒台又添砖加瓦了一把。

        “为了获取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家臣子巩固新政权根基而发动战争,这一目的在后来规模空前的小田原征伐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一针对关东北条家的征伐几乎调动了整个东日本的力量,出动了总共超过二十万人的大军进行了层层的击破和包围。先锋主力是较为靠近关东的德川家康、上杉景胜、真田昌幸这些人的部队,除此之外,东北一带的势力也统统被要求参与到征讨之中来,不出兵的甚至要受到惩处。这样的安排,可以算作是秀吉对东北地区大名的一次集体考核:大名对自己的态度,可以通过参阵与否和参阵早晚一目了然。东北最重要最富野心的大名伊达政宗不出意料果然姗姗来迟,触怒秀吉险些被处死。北条氏开城投降之后,秀吉统领大军继续北进,进驻到东北边的宇都宫,在那里发布了对东北地区大名的处分命令。未参阵的大名被纷纷没收了领地,前面所说的伊达政宗,由于参阵迟缓,领地被减封至原有的大约一半,并且受到其他大名特别是上杉景胜的密切监视。

        “当然,比起对关东平原的处置来,这些布置可以说不值一提了。因为关东地盘牵涉到当时除秀吉外最重要的一个势力,也就是先前所说的那位德川家康的命运的问题。家康在臣服秀吉之后,一方面本本分分埋头继续经营领地,一方面又在征讨北条氏的战役中积极出兵表现优异,按理说应该得到奖赏才是。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强力的大名,如何处置却让秀吉犯了难。因为如果进一步加封褒赏的话,只怕会尾大不掉形成更大的威胁,不奖赏的话又显然有失公允。不过所有这些大概也都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揣度推断,因为按照秀吉的头脑,不可能在没有事先预想好的情况下就发动那么大的战役,所以大概从决定出兵的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想好了要怎样处置德川家康的办法。

        “我猜他是这样想的:解决了盘踞关东平原的北条家之后,可以腾出大量的地盘转封给其他大名。而其他大名搬走,自然又可以腾出新的领地转封给自家的家臣。所以就这么做了,将德川家康从经营几十年的东海一带迁走,改封到关东平原号称超过250万石的领地,而原本属于家康的那些地盘则被改封给了家中的几位重要的部将和属臣。时间大约是在1590年,也就是关原合战爆发的刚好十年前。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091/19017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