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美 > 第九章 齐报国

第九章 齐报国


现今的兰度已经改了名字,作为齐志鸿提督的养子,改名为齐报国。一个这时代很常见的归化人的名字(归化籍人士最喜欢改名忠君、报国、爱明、知节等等)。现今他凭借一身本事,成功的在禁卫军中供职。叶孟言瞧他马靴铮亮、马刺叮当、胸前配有银豹徽章,便知道他在“猎豹”骑兵了。

        美洲原本也是有马的,考古学家这样说。不过在殷商先民到来的时候,饥不择食的他们用黑曜石长矛把这块大陆各种各样的大牲畜都猎杀殆尽。牛还好,保留下一种不能驯养的北美野牛,骆驼也在南方大山中留下一种类羊的小驼,可是马就绝迹了。

        后来明人重新为这片大陆带来了马。传说在开拓帝江时,给殷商的一个酋长送去几十匹伊比利亚种高头大马,大喜的酋长为了回礼,将整条河流都送给了明人。后来这个酋长世代养马,成功的培育出了带有各种豹斑的马匹。这种稀世战马十分珍贵,只有拱卫华府的禁卫军才有一个营,美誉为“猎豹”营。兰度能够进入这个部队,是因为他设计了一种新式的骑兵剑,直线型设计,有940毫米长,剑身的宽度为257毫米,刃非常长,是一种理想的击刺武器。这是他按照法国骑兵刀进行的设计,他见过法国骑兵使用马刀的方法远远超过明骑兵,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是用刀尖去刺杀,而北美骑兵则是用刀刃去砍杀。与砍杀相比,刺杀能更快地接近敌人,作战效率更高。禁卫军、中央总军和定边军已经按照兰度设计的样式和规格,打造两万把新骑剑。

        兰度说叶孟言一定要来他家拜访,届时就带叶去禁卫军体会这种剑和陆军其他新兵器,保证不比海军的新武器落后。而在叶孟言讲到螺旋桨导致海军技术的进步,原本在一旁静静聆听的苏烟插话问:“难道前段时间两艘船拔河,就是这样来的吗?”

        她说的是海军部为了检验螺旋桨效力,用一艘明轮船和试验用螺旋桨船“试验一号”拔河的事情。两条船马力相当,最终以螺旋桨船胜出。

        听了叶孟言所讲他为兵工司拟订的发展计划后,她敏锐的抓住一点,问:“这些实验花了多少真金白银啊?”

        叶孟言笑说建造螺旋桨实验船花费五万元。第一艘新式海军战舰设计和建造,估计需要五十万元。

        苏烟又问:“恕小女子驽钝,那么海军会为新船花多少钱呢?这么多的钱,足够养整个警卫军骑兵队了。这么做,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吗?”

        兰度说:“和收益相比,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苏烟没有继续,笑着换过了话题。后来叶孟言回想起来,她可能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以这种方式对他提出劝诫吧,可惜那个时候他听不出来这层话外之音。

        这次在双橡园,海军大学士对很多达官贵人都描绘了海军的未来发展计划。蒸汽动力的优点:无视天气,高速、快捷等等被大谈特谈。一大批人都表示了对蒸汽的支持。当然也有人唱反调,总之与海军内的反调差不多,蒸汽即将淘汰掉帆船,旧一套的拥护者总能找出无数的理由。在争论中,海军大学士有一个理由是反对者无法辩驳的。那就是蒸汽动力牢牢的控制在本土,这一点将为海军的统一,为海外舰队军政、军令权利的收回提供强大保证。通过掌握蒸汽船,海军部的地位和作用将史无前例地强化,形成对海外各个山头的超强优势,真正把“但知有提督,不知有海相”的“舰队时代”变成过去。

        这个理论被称为“技术削藩论”。

        还有一个理论人称“光复削藩论”。大致是说在派遣强大军力、政力去远东开始“光复唐山”之战的过程中,顺手完成削藩。以中枢军力裹挟海外舰队前往唐山作战,在战争中达到统合。

        反对者对两个“削藩论”不能做正面辩驳,但把北美开发谈得非常重要,他们再度搬出了吉尔平的理论,认为美洲本土现有的人力物力都不足支持世界另一侧的全面战争。但这个理由也不充分,因为即便皇帝愿意,内阁从来就不打算为唐山战争从本土派遣过度军力。《明法同盟》中有一款,法国出售原兰印领地给明。故而东洋作战大部分的军力将在兰印旧地编组。

        在叶孟言准备将蒸汽路线进行到底,即将向海军大学时提交一本《十年后之海军》素描画册之时,已经结束在青岛海校进修的李华梅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她看了《十年后之海军》的手稿,一言不发。

        叶孟言以为她被其中超越时代的技术和武器吸引住了,但华梅却问他:“你是要在十年里讲整个海军推倒重来吗?”

        的确,他在画册里,描绘了一种主力铁甲舰,一种巡洋舰,一种海防舰,都是蒸汽动力,极端的甚至没有保留帆装。任何看到图册的人,都会认为新船要取代全部老船,这就要改造船厂,训练人手,重编海军机构和战术,林林总总,整个海军都要推倒重来。

        李华梅又问:“你是想一个人推着时代向前跨步五十年吗?一条试验船,你们花费了五万元,那么你要为整个新海军花费多少钱?你要为建立蒸汽与钢铁的海军,建立多少工厂?这么多的花费,海军能受益几何?有这么多的花费,可以养多少帆船,练多少精兵……”

        根据叶孟言的方案,李华梅做了一道很简单的加法题,计算出的数字令叶孟言都吓了一大跳。要想更换整个海军,按照现有军费,需要五十年。原有船只退役产生的浪费同样是一个天价数字。并且新式蒸汽螺旋桨战舰极度依赖上游产业,而现在的钢铁、加工等等,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比如说装甲的铆接工艺。

        李华梅顺便还给叶孟言带来一个李家冶铁的消息:“钢的产量太少、价格太贵。火管锅炉的成本降不下来,无法量产。”

        高压火管锅炉的耐压壳和火管须由精钢制成,高炉加装蓄热室提高的是铁的产量,没有碱性转炉炼钢法,钢材的普及就无法做到。因而也许可以靠挤出战费,不计成本为一艘两艘精锐战舰装备火管锅炉,却无法普及。

        李华梅建议叶孟言重新审定新战舰计划,对不能利用现有条件量产的,全部转化为技术储备。最好立足现有条件,做一些立竿见影能够迅速见效的政绩。不要完全期盼新技术,不能让兵工司好高骛远、浪费国帑了。

        她说:“叶子你想一辈子做技术专才吗?你是从火线上起步的,你应该继续回火线去。你不要老是想着一个人推动所有人向前走,太疯狂了,别说是你,就是皇帝也做不到!”

        她说的正是华府这位皇帝,去年的大阅兵号称是为唐山作战“总对表”,可新年过后,反攻唐山的口号谁也没怎么提及了,户部本年度的预算,仍然是为本土使用了最多的资金,非洲、小西洋、南洋、东洋依旧以维持为主。

        她还将叶孟言的计划寄给正在新约克准备带领第二批主力舰前去爱尔兰,海军提倡蒸汽的第一人李云睿。李云睿都被这些数字吓了一跳,他对叶孟言写信说:“进去蒸汽战舰时代,为时尚早,条件尚不成熟。”他还请书法家写了一个条幅给叶孟言:“有所为,有所不为”。

        叶孟言并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单枪匹马挑战整个海军,朝闻道夕可死也一个人孤身只影推动国家工业化的雄心壮志。在李华梅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后,他迅速的清醒了过来。

        这种情形来自兰度带他去禁卫军靶场打靶,在靶场上,兰度带他参观了禁卫军的新式步枪,一种弹膛装弹的击发枪。(1779年发明了雷汞。很快,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福希斯发明了火帽)也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支零部件可互换的武器,其枪机、枪管及枪机组件等零部件都可以轻松地安装到任何一支上,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加工使得后装枪不再只是一种奢侈品。

        这种枪以其发明人霍耳命名,设计简单、粗犷,装弹时,按压枪托下方一个扳机状弹簧挂钩,打开枪机,然后将枪机向上抬,使膛口向上倾斜。之后向弹膛内装填一定量的发射药,用手指将弹丸推至弹膛的最深处。将枪机闭锁,枪械即处于待击状态。如果多加练习,装填会比标准的前装滑膛火枪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枪快好几倍。后装枪的口径为四寸七分,内有膛线。枪上的金属件与标准1812式步枪基本相同。除经过表面硬化的枪机外,所有金属件上都涂了一层棕色漆。叶孟言因此笑称这是褐发贝斯的新一代。

        相比叶孟言拟订的那些花钱多,投资大,见效慢的计划,这次禁卫军打靶之行让他感受颇深。前进并不仅仅依赖大手笔,只要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出成绩来。也让他认识到时代的局限性,他以前的计划做的太超前,也许穷他一生也未必能完成。何况他也准备回到指挥军官的位置上去,老以技术型人才的面目出现,对长远来说是不利的。

        他很快就做好了新的计划,还是给李华梅先看了一遍,这个计划就是先完成民间蒸汽船的普及,进而发展蒸汽军舰。不可能把所有的上游产业发展都由海军来做,海军发展也不可能与民间脱节。华梅笑着说:“先试着在民间推广蒸汽船。当民间都普及了蒸汽船,风帆又能长久否?”

        她又建议叶孟言可以把兵工司的工作重心放到蒸汽机动力的辅助作用上。诸如蒸汽机升降风帆、操纵舵、锚泊等等。仅仅把大量水兵从升降风帆中解放出来,就可以武装起更多的军舰,这一点投资小,却给人影响深刻。在达尔格伦炮的研发上,她也建议先用实心炮胚钻孔试造。

        她还建议叶孟言和李云睿都不要再过分与技术问题纠缠。

        “请你们把技术问题都交给工程师吧。海军提督永远是赢得战争的人,哥哥、叶子,如果你们想只作为技术将官,或者在大人物心中只是一个技术狂,就这样继续吵下去吧。只有你们拥有去赢得胜利的机会,才能赢得胜利,才能赢得更多的胜利,才能获得拥护者,才能控制海将会议,才能按照你们的意图完成改造。”;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9/29855/16740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