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42章:经济产业的设想

第42章:经济产业的设想


官僚集团却是人多势众,几万只老虎围攻一条龙,控制着舆论的官僚集团会让皇帝注定没有好名声,皇帝通常也是养在深宫人未识,除了罢官之外鲜有其它手段,那里会是官员的对手。

        这样的龙争虎斗中,像万历这种大罢工皇帝,则龙虎都没有好处,一个丢了名声,一个没得升官,最终受害的是帝国和人民。

        至于怎样来改造帝国,卞为鸾目前还没有想好,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吧,只是卞为鸾自己也不知道河多宽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个月卞为鸾都在想着高些什么东西来赚钱呢?军事工业方面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了,那就转向民用手工业方面,那么有什么产业值得自己进入?

        农业方面自己只选取了牧业和实验性农业、林业。

        采矿业方面的能源、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样样都要进入。

        制造业方面最多,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副食品加工业方面的饲料、制糖、植物油、白酒;纺织业的纺织、服装、皮革、毛皮羽绒;木材业方面的木材加工、家具制品、造纸及纸制品;化工业方面的炼焦、肥料、颜料、香皂;非金属制造业的水泥、砖瓦、玻璃、陶瓷、耐火材料;金属制造业的金属冶炼、金属制品;建筑业方面的建筑、安装、装饰。

        运输业方面的运输、仓储、邮政;商业方面的贸易、批发、零售;文化业方面的报业;服务业方面的金融、房地产、法律服务;慈善业方面的教育、救济。

        太多了,现在只能选取最赚钱的,最终,卞为鸾选择的金融业、贸易业、采矿业、制盐业、水泥业、玻璃业、金属冶炼业、报业,这八个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慈善业方面的教育、救济也不可忽视,这将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和自己的威望。

        砖瓦、白酒、植物油、香皂、饲料、纺织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第二批。其中白酒、植物油、香皂、饲料现在是奢侈品,其他的都有很大的普及空间,也能制造许多的就业机会。

        其他的产业就作为第三批。

        因此,卞为鸾不得不盘点对日本贸易,打算分散风险,将同时开展对大明、日本、朝鲜的三方贸易,同时吸引南洋贸易,这个年代的贸易,竞争性不强,其互补性要远远大于竞争性。

        到天启三年十二月为止,贸易配额方面的黄金五千两,铜钱二万贯,生丝五千斤,锦绸绫绢缎纱等纺织品,砂糖瓷器纸张书籍字画棉布药材胭脂粉文房用具染料工艺品水银麝香,最后统计卞为鸾自己可以获得的总利润每月为十一万两白银,顺利的完成任务。

        进口贸易配额交易量为红铜二十三万斤,日本武士刀一百把,硫磺一万斤,硝石二万斤,海参干鲍鱼水獭皮,大米只完成了每月五千石,木材生铁熟铁铁矿石也只有一半量,漆料颜料。

        二十一个月下来,卞为鸾获得的利润计有一百一十八万两,其余的变成了物资,如红铜有一百零七万斤,武士刀二千一百把,大米十万石,硫磺硝石木材铁矿石漆料颜料海参干鲍鱼水獭皮等一大批。

        额外的贸易量利润主要是黄金白银兑换方面的六十二万两白银,生丝和纺织品方面的利润有五万两黄金,砂糖瓷器茶叶有五万两黄金,其余的利润约有黄金二万两。

        但是形势不太对的是幕府对各个进行与卞为鸾大名进行了压迫,要求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些大名每年可以获得二百万两上下的白银的贸易利润,当然是十分的不愿意,准备武力对抗幕府,因此强烈要求卞为鸾出售武器装备,卞为鸾正有此打算,当然最好的武器装备还是留着自己使用的。

        未来的贸易将会有以下的变化,黄金在自己的国家是最贵的,因此,只有黄金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之下,才能进行与日本的金银兑换,利润就不太好估计,除非自己动用客户在银司的储蓄,自己已经这样做过,估计还要干上几年的时间,只要及时的把黄金补上就可以了。

        铜钱贸易量未来会缩减,估计整个日本也就是能够再容纳一百万至二百万贯,做个保守的估计,只有三年的铜钱贸易,生丝、砂糖两样贸易物资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增长,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

        其他的出口就没有多少增长的可能。

        进口物资方面也只有大米和铁矿石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其他的要不就是日本也没有如此多的物资可供贸易,如红铜生铁熟铁漆料颜料,要么就是自己也没有再多的需求,如硫磺和硝石,已经分别是三万斤和十万斤上下。

        因此每年的利润将可能在十万两黄金上下和大量的物资所得。

        对于货币贸易的考虑,卞为鸾未来打算出口自己制造的金银铜币。

        对朝鲜的贸易肯定没有对日本的贸易重要,因为大明的人口大约为日本的六倍,而日本的人口大约为朝鲜的十五倍,而且朝鲜没有日本这般丰富的金银矿产,不可能有很大的顺差,卞为鸾瞄准的主要物资是米豆、人参和马牛羊,其他的都是规模较小的,如麻、皮革、纸张、丝织品等,但是这些对于朝鲜恢复经济有相当大的帮助。

        对于大明的贸易,卞为鸾主要打算是粮食、盐和玻璃。卞为鸾也是花了不少时间从现代的角度去审视大明朝的盐政。

        盐政也许最能表现出明朝政府在商业管理方面的无能,其将管理农耕社会的方法和原则庞大的盐政经营和管理,盐政官员从来不知道盐税有多少来自盐课,有多少来自于余盐银。

        明初的盐政,实行的是开中法,可能是源于宋代的折中法。执行过程是这样的:户部授权边镇军官接收商人的粮草,然后开出仓钞,就是一种堪合,商人出示它给盐运司核验,以换取食盐。不过仓钞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金,食盐也要有盐引才能发卖,盐运司必须等到边镇的仓钞合大多数商人已经在此之前受到核查无误时,才可以准备盐引。

        明代之所以执行开中法是有着历史原因和现实考虑的。明代的军事边镇,因为距离城市路途遥远,行路条件恶劣,同时其地域往往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又开发不够,粮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驻守士兵的军饷需要。为此,明政府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作为补充,为边疆提供必要的军饷,以增强边境的军事力量。

        明政府的对策是主要利用官方垄断的盐专卖来解决边疆的经济问题。所以明代的盐政,不是单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军事的大事。帝国并不期待官方盐的专卖为政府带来更多利益,也不关心官方盐的专卖能够将全国的盐价降低以便任何时候老百姓能够买到便宜的盐。

        因此主要目地是通过严格控制盐的专卖来巩固边防。

        但是因为要从军官处取得仓钞,商人要受到军官的剥削,回到内地,要取得盐引然后买卖,办理各种手续到完成交易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理想状态下也需要两年左右。

        正当商人还要面临更低价格的私盐、其他商人通过行贿获得质量好的盐、盐官的剥削之类的问题。对此,政府和政府官员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必要的资金进行改革,何况他们根本不会关心商人的利益。

        渐渐大盐商垄断了盐的专卖,他们和官吏、宦官、藩王勾结起来,将食盐专卖的利润截取,他们甚至可以左右户部尚书的决定。

        由于各重原因,盐价居高不下,而政府却没有从其中获得任何经济上的好处。最糟糕的是,即使政府知道大盐商的行为,却不得不承认,如果除去这些大盐商,盐的专卖将崩溃。

        最大的问题是周期性的盐引壅积,同时盐价居高不下,时人将将其归咎于官员腐败和奸诈小人勾结的共同作用,他们囤积食盐以卖出更高的价格,导致民众受到剥削、国家失去收入,因此期待道德高尚的官员补救,而朝廷也总是派遣高级官员,尽力解决这类问题,平息民愤。

        盐的专卖年均给政府带来约两百万两白银的岁收入,估算大约有一百万两白银解运户部,其他的解运军镇、军卫、地方防卫等等,加起来大概一百万两白银。

        但是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盐政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包括组织、资金、产品控制、私盐的整顿、灶户的编审都未得到改善。食盐专卖制度的结构十分脆弱,很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弊端百出。

        政府在对待盐商事务时,从来没有颁布过任何普遍性政策和指导性方针,简单的说,所有的做法都是由官员个人制定,如果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就成为定例。政府和商人之间从来不是契约关系,商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官员当成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