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辽西守御之争 2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说。。更新)大明风云史56:更新时间:24-9-235:3:3。朝中的大臣更加赞赏他的才能,于是越级提升他为广宁道佥事,监管广宁城的军队;并发给他二十万两白银,让他招募士兵。 小。。更
这时候,熊廷弼已被革职听勘下狱,袁崇焕久仰其盛名,特于离京前夕拜访他。77459
熊廷弼问:“你持什么战略去广宁?”
袁崇焕说:“主守而后战。”
这与熊廷弼不谋而合,熊廷弼非常高兴,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还给袁崇焕画了一张从三岔河到山海关的示意图,列出各要隘地名位置,注明戍守先后事宜。两人会谈了一整天,尽欢而散。
当时,王在晋也很器重袁崇焕,在他的旗帜上题名为广宁兵备佥事。然而袁崇焕轻视王在晋没有长远的谋略,不大遵守他的军令。等到王在晋建议修筑锦松杏防线,辽西变成双重防线时,袁崇焕认为这不是办法。他当然争上司王在晋不过,就把这件事记述下来写信给首辅叶向高,越过上级,这也不太厚道,要么公开上疏朝廷,哪有先写信给内阁的。
首辅叶向高对阁臣们说此事不可臆断,一时也分不清谁是谁非。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亲赴山海关实地考察,然后再定大计。叶向高很满意,天启皇帝也很高兴,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的头衔,赐给蟒玉、银币,以示隆礼。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他的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声若洪钟,震撼墙壁。
万历六年,中秀才,年仅十六岁。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
万历二十一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举人。后来,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承宗边境教书时,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
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
万历四十八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泰昌帝继位仅一个月,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因此,泰昌帝年仅十六岁的儿子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了天启皇帝的老师。这样,五十九岁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政治权力的中心。
天启皇帝即位,他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其实早在三年前,孙承宗已经是朱常洛和朱由校的秘密老师,瞒着万历皇帝的,孙承宗讲课时叙事分析,激切恺直。每次讲完,小皇帝就情不自禁地说:心开!对他特别看重。
泰昌元年,辽沈相继失陷,廷臣以孙承宗知兵,一致推他为兵部侍郎,负责辽东军事。但小皇帝舍不得他离开,拒绝了廷臣的一再请求,升任孙承宗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
广宁会战几天后,小皇帝焦虑万分,直接提升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而不是兵部侍郎,直接参与辽事。过了几天,命他以阁臣掌兵部事。
孙承宗上任后,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
近年来部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用武将使用部队,却用文官去招募训练。用武将临阵指挥作战,却用文官指挥调遣。用武将防备边疆,却每天在幕僚中增加文官。边防事务由经略、督抚担任,却每天在朝廷询问战守的情况。
这是最大的弊病,现在是朝廷应当加重武将的权力。选择一个沉着杰出而有气量谋略的人,授给他全权,使他能够对副将以下的官兵自行处置,而不受到一些自以为是的文官的管制。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关键是要守住各关隘,不要让敌人擅自入关,然后想办法慢慢收复失地。
于是分别写上安抚西部、救济辽东的难民、检查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镇的道路、开辟京东地区的屯田等对策,小皇帝高兴地采纳了。
当处置广宁会战的罪责之时,朝廷的议论却一天比一天纷扰起来。孙承宗于是请求将熊廷弼交给三法司,跟王化贞一起审判,以纠正朝中结党袒护之风,在熊廷弼定罪时发挥了不可告人的重要作用。
又请求逮捕给事中明时举、御史李达,以惩戒那些使得四川招致兵灾战乱的人。
又请求查办辽东巡按方震孺、广宁兵备道参政高邦佐、登莱监军梁之垣、蓟州兵备邵可立,以警告那些占据官职没有作为的人。各人先后都受到处分,朝廷大官为之动容。
三月二十六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由兵部主事鹿善继等陪同,直抵锦州城,就防御问题同辽东经略王在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很有些气势汹汹的来势。
“新城建成,即移旧城四万人守卫吗?”孙承宗首先发问。
“是,移旧城四万精兵,旧城加另设四万兵。”王在晋回答。
“如此,那么锦松杏三城共有守兵八万余人,广宁城就不能设重兵吗?而且在锦州之内筑关,旧城背后即新城,新城外面埋有大量的陷阱和地雷,是为敌人设的呢,还是为锦州兵设的?旧城如可守,还用新城干什么?如果不可守,那么四万新兵倒戈新城下,是开关放行呢,还是闭关委给敌人呢?”孙承宗提出了一系列疑问,让王回答。
“关外有三道关,可以进新城。”
“如像你所说,敌人来了,而我兵逃跑如故,还要新城有何用?”
“准备在山上建三座寨,以接待逃跑的兵卒。”
大明风云史56: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