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朝廷决策守辽西 2
(小说.b。更新)大明风云史:更新时间:24--3:29:。持这种意见的,显然是少数人,多数人以社稷为重,力主固守辽南及辽西。小。。
兵部尚书崔景荣说:今辽左唯有辽南一块土耳,若不并力固守,何以遏其长驱!”他已看出,辽南不守,后金铁骑就会长驱深入辽西。7665
河南道御史张捷慷慨陈词:要刻刻以失辽东为恨,着着以守河西为主!
固守辽西,广宁是关键。
全辽志载就全辽而论,辽阳、广宁、开原三大镇雄踞鼎峙,明代称为形胜之区。
辽阳居辽河之东,地处辽东腹心,位置最要。
北为开原镇,明视为河东根本,设总兵守。
广宁地处辽河西,与辽阳隔水相望。
广宁西卫渝关(即山海关),东翼辽镇(即辽阳),凭依山海,隔绝戎奚,地大物博,屹然要会。
……昔之议边事者每曰:备镇静,则寇不能北来;驻三岔,则寇不能东渡。
朝鲜麟坪大君途经广宁时说:全城周遭亚于辽阳,医巫山雄峙城北,以御大漠。
因为广宁处于河东与河西之间的冲要之区,早在明洪武初,即于辽金时的广宁府旧址筑城,周长九里余,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宽二丈。
洪武二十三年建广宁卫,置总兵官抚镇。
自此,广宁成为辽西一大重镇。
到明朝中后期,城内常驻官军一万零四百余人,如加上它所辖台堡守军,则达一万四千四百余人。
明失去开原与辽阳,广宁愈发显得重要,而且由于它与新占据辽沈后的金仅一水之隔,双方的争战已不可免,仅是时间问题。
明朝已经意识到,辽沈既失,便当守三岔河、广宁,次方守山海、蓟昌,分出轻重缓急,故议守以广宁为重。
二月刚代替崔景荣任兵部尚书的王象乾对此作了清楚地分析:
臣惟今日天下大事:京师,堂奥也;蓟(州)、密(云),垣墉也;山海、居庸,门户也;广宁、宣、云,藩篱也。
今逆奴眈眈,逼我藩篱。
河西所恃,以隔虏马者止三岔河一衣带水耳。
三岔之西,旧有沙堤,增筑高厚,酌量地形远近,可堡者堡,可台者台,多置火器以防贼西渡。
三岔之北,沿堤有河路一道,及时挑浚,务增深广,虽不御大虏,但使虏骑迟渡一时,则我军亦得收敛,防御早一时之备。
……广宁,全辽根本,当设重兵,简练教阅,精其技击,时其军饷,又必以辽阳为鉴。
王象乾的分析与具体措施,大体符合实际情况。
其他大小臣僚交章陈述,所见略同。
这样,固守广宁以保辽西的方针得以确立起来。
为应付紧迫的局势,便把广宁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凡现有兵马钱粮俱宜先尽广宁,防河守城,着着料理。
与此同时,选将命官,改善和加强军队的指挥系统。
辽阳失守时,朝廷即以熊廷弼代为经略,统筹全局的封疆大吏担负起关外的全部防务之责。
熊廷弼熟练边事,才略胆识无出其右者。
从万历三十六年首次巡按辽东,数年间,曾使风纪大振,一扫将吏的贪赃骄奢之风。
萨尔浒会战之后,代杨镐经略辽东,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
不久,被人攻击,辞职回乡。
直到辽阳、沈阳两大重镇接连失陷,廷臣们才重新记起这位差不多已被遗忘的杰出军事统帅。
山西道御史江秉谦盛赞熊廷弼的才能,说:其才识胆略有大过人者,使得安其位而展其雄抱,当不致败坏若此!”
阁臣刘一燝也感叹:假使熊廷弼在辽东,当不会到这步田地!
天启皇帝颇有所悔,说:”熊廷弼守辽一载,未有大失,换过袁应泰,一败涂地!当时倡议何人,扶同何官,竟将祖宗百战封疆袖手送贼!他指示吏部查议排挤熊廷弼的缘由及参与人员,同时起用他为兵部尚书,熊廷弼也是十天就不赴命,在山海关统帅全局。
天启皇帝赞扬他过去保辽有功,说自己因误听流言,而大臣们又不为他剖分明白,故轻率准你辞职回家,很快他就感到后悔。
现在,真相全部查清,给你恢复名誉,并决定起用你,继续为国效力。
最后,他恳切地说:尔当念皇祖环召之恩,今朕冲年,遘兹外患,勉为朕一出,筹画安攘,其即日叱驭前来,庶见君臣始终大义。
同时让多病的辽东巡抚薛国用卸任,同时提升王化贞为巡抚,负责广宁等地的防务。
王化贞原任户部主事,历任宁前道右参议,分守广宁。
天启皇帝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熊廷弼和与他同时起用的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王象乾的接替者新任兵部尚书张鹤鸣、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等人身上,卞为鸾暂时是指望不上的,时时顾念大明新鲜出炉的四大天王。
天启皇帝亲自处分以前曾诬陷并逼使熊廷弼解职回籍的科臣姚宗文,御史冯三元、张修德,刑科都给事中魏应嘉等人。
姚宗文的罪状是,阴险倾陷,实为祸始,原拟逮捕,处分时姑从轻,革职为民。
其余三人扶同排挤,致误封疆,均降三级,调离京城,放外任。
天启皇帝这样做,一方面是给熊廷弼看的,鼓励他与朝廷同心同德,矢志用事;一方面也是给群臣看的,表示他秉公执法,也是告诫他们谨慎从事,不得随意妄行。
熊廷弼两次经略辽东,对那里的情况了若指掌,到山海关上任十几天后于天启元年一月初,制定了一项固守辽西辽南,渐图恢复的战略防御计划,即著名的三方布置策。
四月十一日,正式向朝廷提出。
其三方布置是:一、以广宁为主,重点设防,沿三岔河西岸,部署马步大军,造成有利的军事态势,以迎击后金主力;二、在辽南布署足够防御的力量,防止建奴夺取辽南;三、天津、登莱各置一支水师策应,从海上进行牵制,并乘虚进入海州沿海地区,击其侧背,动摇其人心,迫使后金回师内顾,从而收复辽阳;以山海关为适中之地,设经略,节制三方,以一事权。
待各镇兵马大集,天津登莱策应齐备,然后三方并举,实行战略反攻。
大明风云史: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