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7章:朝廷决策守辽西 1

第7章:朝廷决策守辽西 1


(小说.。更新)大明风云史7:更新时间:24--299:26:23。他更清楚地说明:天把明朝皇帝的河东的辽东之地给了我,现在诸申、汉人同是汗的国人。我们在籍户迁来的旧诸申不要把汉人看作是外人,不得夺取粮食、衣服、谷草,不要盗杀猪牛羊。你们如果因为夺取这些东西犯了罪,我能不公正的处罚吗?依法当杀则杀,当罪则罪。小。。更

        此时,后金国大约有四五十万女真人及投靠的蒙古人,汉人或者唐人有三十万上下,三分之二是掳掠而来的,自动投靠的也不会多,近十万是各种原因留下来的。7664

        无论新旧占领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一国的土地和人民,所以原来的居民大批的迁移到了辽沈地区。

        迁都辽阳是后金进占辽沈地区后的重大决策,奴尔哈赤此时内心想的是什么呢?没人明白,继续西进南下,还是守住辽沈,不再前进,毕竟后金也是损失惨重的,不能把人都打光了吧。

        其实这次战争已经表明奴尔哈赤不想打攻坚战,与大明开战以来,损失近四万五千人,最为惨重的是攻打浑河血战和虎皮驿会战,各一万,清河铁岭令**哈赤影响深刻,损失了与明军守军相当。

        其次是抚顺会战,抚顺进攻明军营地也是让奴尔哈赤看到了大型火炮和防御工事紧密结合的巨大威力,后金勇士即使天下无敌也敌不过火炮一轰,自己的老命也是差了两尺距离就交代了,此战过后,奴尔哈赤患上了攻城恐惧症,当然前提是有数量众多的火炮摆着。

        因此辽阳至少有一半的机会可以守住,前提是要明军努力奋战,加上要有足够的能力对付城内的大汉奸李小芳的第五纵队。

        攻取辽阳以后,不到一个月,奴尔哈赤并诸贝勒、大臣就把他们的妻子都从赫图阿拉接到了辽阳城,在辽阳欢欢喜喜如同过大年。

        到了七月,奴尔哈赤又决定在太子河北岸建筑新城。他向诸贝勒大臣说,辽阳城年久失修,已颓废不堪。城又大,出去打仗,要很多人防守。东边的朝鲜,北边的蒙古,对我们都不驯服,如放下他们去进攻西边的大明国,对后方会很不放心。建筑小一点坚固的城,集中留下的兵,不为后方的家担忧,就可放心大胆地出征西方及南方了。

        诸贝勒、大臣因怕国人受苦,反对建这个新城。奴尔哈赤开导他们说,不能只从小处着眼,你们想的是小苦,我则想的是大处,最后按照奴尔哈赤说服了他们。

        奴尔哈赤有能力用战争夺取辽沈地区,也有办法管理这个地区。他为建立统治秩序,详细了解明朝原有的法律条例,让满汉有关官员如实报告,说明可行的和不可行的,就是对明朝的既采用又不完全照搬。例如严格禁止上级官员勒索下级财物就是要一扫明朝贿赂公行的恶习。

        对辽沈地区广阔的沃土良田,实行计丁授田的办法进行耕种。当年六月下令,从海州收取六十万亩,辽阳收取一百二十万亩,沈阳收取六十万亩,共收取了两百四十万亩的田地,分给住在那里的兵丁。

        反对明朝那种富人多占土地,雇人耕种,粮食吃不完去出卖。穷人没有土地,也没有粮,买粮吃,花光了钱就乞食为生。规定今年种的田,各自收获。一个男丁给田五垧种粮,给田一垧种棉,一样的分给。乞丐、和尚都分给田地。乞丐也不讨饭了。每三男种一垧贡赋的田,十男丁中一人当兵,一人应差。明朝的官员及随从,向人民勒索的粮食一年就有五百斛,柴、菜等银子十五两,从今起这些一切全免。实行公平合理的制度。

        实际上这些是说的比做的动听多了,但也不得不承认比明朝做的好几点,不过那些贝勒大臣拥有的土地一点也不会比大明的富人少的。

        后金在辽阳发展了农业生产,对降服的汉人不杀,就是保护劳动力,正如朝鲜人所说:贼得辽之后,不杀一人,尽剃头发,如前农作云。

        其实是把他们杀了吧,那得女真人去干活种田,划不来,何必留着他们当会说话的牛呢。

        原来的大批女真官民迁到了辽沈地区,如何安置他们是个最棘手的问题,奴尔哈赤派出勘查田地和料理房屋的官员报告说,房屋多的很,可以合村居住或者隔村居住。

        奴尔哈赤考虑到合村比较好,也预料可能发生纠纷,他事先特别为此下令:诸申、汉人要同住一村,粮一起吃,牲口的草料一起喂。诸申不要欺凌汉人,不要强取汉人的任何东西。如果强取豪夺,汉人告状,就要治罪。汉人也不要捏造事实,如果捏造没有的事,审查出来,也要治罪。诸申、汉人都是汗的民。

        这些事情一开始实施的好,后来就变了样,到汉人反抗时就没了样。

        辽沈地区换了新的主人。奴尔哈赤和后金的诸贝勒大臣,都在辽阳、鞍山、海州、牛庄等地建立了田庄。在这些庄子里使用汉人进行生产劳动。后金国的统治者从辽沈地区得到了粮食、副食、食盐、瓷器及牲畜草料等生活和作战用的各种物资。

        后金统治重心的转移,无论对这个国家还是对这个政权的主要社会基础女真族,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辽沈地区早已是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后金社会的女真族受了这些影响,迅速地从奴隶社会迈入到封建社会,同时也使后金这个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了。辽沈之战对后金社会的影响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奴尔哈赤在四月底之前就把下一步的攻防战略布署好了,阿敏的镶蓝旗镇守东南一带,包括镇江宽甸瑷阳油岩,皇太极的正白旗镇守耀州堡,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镇守海州,这两旗为南方防线,自己镇守中央,镶红旗镇守在鞍山堡,亲军及正黄旗镇守在新都辽阳,镶黄旗镇守在虎皮驿,代善的正红旗镇守在沈阳及浦河,杜度的镶白旗镇守萨尔浒界藩城三岔儿堡一带。

        辽沈激战结束后,战局的最大变化是辽西开辟了战场,而雄峙辽河西岸的广宁城首当其冲,在后金忙完迁都迁民之后立刻成为明朝与后金争夺的下一个最重要目标。

        山海关经辽河直至鸭绿江畔,这一广大地区自古就是百战之地,朝鲜人对此的评论是: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何也?诚以平辽旷野一望千里,守之则难为力,弃之则胡虏长驱,曾无门庭之限,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虽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

        其实辽东各地区中沈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旦占据沈阳,乃东可威胁萨尔浒界藩城赫图阿拉,北可控开铁,南为辽阳屏障,西向而蒙古不敢动,辽阳就没有如此之重要的战略地位。

        明朝丢失重镇辽阳及沈阳,标志着它的肩背直接感受到了严重威胁,明人视辽沈地区为京师的肩背。因此辽阳失守的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一时以为河西必不能保,有大厦将倾之感。

        刚即位的天启皇帝急令京师戒严,兵部甚至请名勋戚九卿科道并本部司属官员分守正阳等十六门!巡抚天津李邦华指出:”今天下所最重、最急、最难措手者莫如辽事。”

        在一阵惊慌之后,朝廷及天启皇帝才明白辽事也没有彻底败坏,于是和内阁大臣估计前线的军事形势,谋划应急对策。

        此时,河东一片混乱,正在大溃逃中,西奔至三岔河有约二十万人争抢入。

        据山东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先报告,他接渡辽左避难官民,其中有原任监司府佐将领等官共五百九十四员,居民男女共十四万四千二百余名,还有商人九百余名。

        再有逃入朝鲜境内的辽东百姓,前后十万余人,就连尚未波及战火的辽西地区亦时时风鹤。从广宁到宁前一带,已定居数百年的老百姓都向西迁徙,自塔山至闾阳,相距二百余里,烟火断绝矣。

        由于军事上的惨败,立刻引起了明朝统治辽东的动摇。河东北部尽失,辽西军民尽奔,摆在它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收拾残局,稳定辽西,作恢复之计。

        天启皇帝几次召廷臣集议方略,气焰最嚣张的是言官,他们攘袂诟谇,疾颜厉色,但诸大僚多缄口逊避,闹得无复朝庙之容。

        实际争论的问题是,辽南究竟应放弃,还是应固守?一小半的言官主张放弃辽南三卫,全力守广宁,以卫京师。这些谬论立即遭到廷臣的反驳,御史刘廷宣斥之为误国之计,一针见血地指出:弃辽南即弃河东,弃河东即弃广宁,弃广宁即弃山海关,山海关即弃蓟、永,一惑此言,天下事弃矣。

        大明风云史7: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