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新戊戌变法 > 第四十七章 为君伊始 三

第四十七章 为君伊始 三


谭嗣同一番长篇大论终告完结,详尽的说明了琉球和我大清的密切关系,是国家应该重视的不可或缺的海外领土,日本人狼心不死,终究会再次发难,我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谭章京的分析透彻的很,琉球作为朕之属国,万万不能任由日本人瓜分,这件事就交给东北军区总督李鸿章全权处理,做好和小日本打一场大仗的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李鸿章诚惶诚恐的磕头道:“臣一定不负圣望,誓要保全领土不受侵犯。”

        我欣然说道:“李大人应尽快派人购置先进的铁甲巨舰,尽快建立成建制的现代海军,同时要积极的尽快的不惜代价引进外国军舰的制造工艺,务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制出我大清自己的军舰。”我两眼放光越说越是兴奋。

        沈葆桢在旁边听着皇帝的话题离着自己南洋水师军费的话题越来越远不由得心焦,忍不住再次跪请道:“皇上,那臣的南洋水师的军费---”

        我看了看沈葆桢说道:“朕的意思是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压服日本海军后,以一化二,变为南洋,北洋水师,这样才是海军的成军之路,至于你的福州船政局朕会拨给你足够的费用,以后你的船厂就是我大清发展自己海军军力的基地,不知道沈达人可以为然否?”

        沈葆桢其实最大的心血就是那个造船厂了,一听皇上承诺重点扶持,心情顿时转好,乐的嘴巴都歪了。连忙磕头谢恩。

        我摆了摆手说道:“不必谢恩了,只要你能广纳人才,尽快的建立起我朝的现代船厂就是对朕最好的回报了,现在北洋水师还未成军,只有刚刚总税务司赫德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订购的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八艘蚊炮船用于守口,还有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都还没有到货,这几艘战舰朕不用去看就知道不会是什么好货色,都是洋垃圾的范畴。不过既然已经签订了合同,那就催英国人马上交货,如果再拖延,就要求退货,哼!”

        李鸿章连忙跪倒请罪:“臣实在不知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还请皇上治臣不查之罪。”

        我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了几圈喟然长叹道:“这也怪不得你们,只是我大清没有海军方面的人才啊,对了你的幕府中不是有个叫徐建寅的军工人才吗?就让他和那几个押运镇东等蚊炮船回国的留洋船政生一起去德国会合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根据我大清的实际情况订造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谈判是不要太过心急,一定要把价格压到最低。这谈判的人才朕寻思着就让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去吧,这唯一可用的外交人才并非我朝八股科考能造就出来的。”

        “这曾纪泽为曾文正公的长子。曾文正以诗礼传家。子弟半耕半读,体验艰辛。但曾纪泽的爱好极为广泛,经学乐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无不兼顾,独不擅科举八股,虽为名臣之后,却三次科场皆名落孙山。纪泽向乃父提出退出科场,曾国藩欣然赞同。曾纪泽的诗书画水准俱在其父之上,且乐此不疲,名臣之后,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曾纪泽原本可以优游山林,享受人生。但其志不在此。曾文正公亦赞他“天分甚高,胸襟颇广”。绝意科举后,曾纪泽专心研究外交和国际政治,投身外交事务,并以三十二岁“高龄”延聘外教学习英语。真可谓是国之栋梁啊。”沈葆桢见我推崇曾纪泽,连忙趁机为曾纪泽大说好话。

        我听完倒是一愣,这“腐朽没落”的封建科考竟然会有此事。在后世那个高官子弟居然会“考”不上大学?我疑惑的问道:“曾国藩的大公子竟然三试落第?不会吧,难道曾国藩没递个条子,打个招呼?”

        沈葆桢一脸的迷惘:“递什么条子?”我无语,郁闷中。

        沈葆桢趁机跪倒磕头道:“其实这改革科考制度的建议也并非臣第一次提出来的,早在同治三年,冯桂芬和李鸿章就已经向当时的摄政大臣恭亲王提出要在考试制度中为精于技术的考生开设新科。冯大人甚至走得更远。他攻击现存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贫乏,并且对文人的前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聪明智巧之士穷老尽气,销磨于时文试帖楷书无用之事。又优劣得失无定数。而莫肯徙业者,以上之重之也。”冯大人主张来一次大变动。他建议对兵工厂和造船厂中的优异工匠应授与举人的功名,那些能改进西方产品的人应授与进士的功名,并允许他们参加殿试。“今令分其半,以从事于制器尚象之途,上好下甚,风行响应,当有殊尤异敏出新意于西法之外者,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臣也只是拾人牙慧罢了,见到改革科举阻力甚大也就避重就轻的提出只加算数一门,没想到还是难以施行。”

        “为什么这些好的建议没有获准在整个帝国推行,至少在几个省中做试点贯彻呢?难道变法维新的阻力真的那么大?”我轻轻的叩打着桌案问道。

        沈葆桢沉吟的半晌回答道:“臣以为这和我大清的学术气氛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的惰性有关。深信需要西方技术的官员毕竟不多,尤其是满族官员,而传统的文化准则的控制力量仍象过去那样强大。象科举考试和绿营军等制度不仅有广大既得利益集团支持,而且由于传统而获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显然如果要彻底的改变就需要冲破文化和制度的障碍。”

        我闪目仔细的看了看沈葆桢,这个史书上极力称赞的以身作则,励精图治的洋务名臣果然有两把刷子,不好,历史上沈葆桢就是今年挂掉的,老子正在用人之际,这小子可别这么早的作鬼,我连忙问道:“沈大人的身体可好?”

        沈葆桢一愣,没想到皇帝怎么突然问候自己的健康情况,下意识的回道:“老臣身体尚好,并没有什么病痛,臣谢皇上关怀。”

        我看了看沈葆桢的脸色,虽然脸色发白,但是并没有什么病容,笑道:“爱卿,待会还是让御医细加诊治,切不可大意。”

        沈葆桢满腹狐疑,这小皇帝什么时候成了江湖郎中了,说话的语气就像在街头叫卖大力丸的。但仍旧谢恩不止。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523/12716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