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乱世边寨风云 > 第74章筹集物资

第74章筹集物资


工程人员是笑着说这话的,说过之后望着边寨里的女人,眼睛里射出了温柔而绵软的光芒,女人接收到工程人员眼里射出来的目光,有些害羞起来,她们赶忙把头调开,几个老婆娘倒是胆大,只管把目光对准了工程人员,说:“天当被子地当床,想睡觉何必舍近求远?就在这里好了,跟我睡,你敢吗?”

        工程人员原本想占些言语上的便宜,然而在老婆娘面前,他言语上占不到便宜,还把自己弄得有些难堪,赶忙笑着走开了。

        温文尔雅的杨问梅在办公室里接连摔碎了两个茶杯,他的对面是滇缅公路云里县段物资筹备委员会主任赵唯城。

        赵唯城个子虽然不高,但是很有精神,他是杨问梅的表亲,他平时对杨问梅很尊敬,很恭谨,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杨问梅的心,给了他一个滇缅公路云里县段物资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头衔。

        杨问梅原本寄希望于赵唯城能够帮忙他筹集到大量的物资,不要亏欠全县六千修路民工,让全县六千修路民工吃得饱,有力气干活,争取早一些完成工程,然而赵唯城让杨问梅失望了,赵唯城未能按照要求筹集到相应的物资,气坏了杨问梅。

        杨问梅接到滇缅公路指挥部打来的电话,质问杨问梅工作做得不好,导致修路民工吃不好,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影响了工程进度。

        杨问梅放下电话,也不管表亲不表亲,只管把赵唯城叫到办公室,当着他的面接连摔碎了两个茶杯,把赵唯城骂得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半天都没有醒过神来。

        滇缅公路从昆明到畹町全长956公里,修筑时间为一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极为繁重,繁重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云里县负责修筑从云里江至太平桥之间的路段,全长3o多公里,云南省政府拨款给云里县政府68万元法币,云里县每天出工6千人,总共需要出勤1o万个工作日,完成土石方5o万立方米。

        云里县当时人口数3.5万人,按照云南省政府的要求,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按时完成修路任务,云里县政府同时招募了千余名因为战争而流落到云里县的内地人。

        这些内地人长时期营养跟不上,每个人都面带菜色,因为家乡被日本人占领,导致他们有家不能归,流落到了云里县,又因为他们知道修筑滇缅公路于抗战有利,干起活来就显得格外卖力,恨不能一天就把滇缅公路修好。

        他们希望早一些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好尽早回到家乡,这千余生力军加入了云里县民工的修路行列,缓解了云里县人力不足的困难,同时也加剧了生活物资的短缺,筹集生活物资迫在眉睫,成为云里县政府的头等大事。

        云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其中山区面积占了98%,坝区和缓坡地带仅占2%,属于典型的山区加高原地貌。由于出现了历史断层的原因,云里县山区农村除保留了传统歌舞的地域文化,彝族文化显得十分活跃,但是,因为受制于历史展的原因,云里山区又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障碍。

        这种障碍严重地阻滞了云里县彝族的对外交流,也使得云里县彝族文化难以向外输出,长时期的封闭式的生活方式直接阻碍了云里县农村经济的展,云里县农村经济长时期处于一种落后的境地,云里县老百姓长时间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赵唯城派出大量人员行走在云里县各个山区,向农民购买粮食,然而他们收到的粮食不多,导致修路村民吃不饱,吃不好,从内地到来的民工因为水土不服而大量生病,药品短缺现象极为严重,为了缓解病痛,有些外地民工开始偷偷地吸食大麻。

        有需求就有种植,有些农民开始偷偷种植大麻,把大麻偷偷卖给外地民工。杨问梅知道了这件事,他没有惩罚吸食大麻的外地民工,而是把赵唯城叫到办公室,开口就骂,拿起茶杯就摔,把赵唯城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赵唯城被杨问梅责骂,急红了眼睛,他亲自带领几个下属来到瓦厂,在瓦泥午、轧草地、黑马等地筹集到了一些粮食,一些肉类食品,一些中草药……赵唯城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装了满满的六十驮。

        赵唯城晓得这些东西来之不易,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亲自押运这六十驮东西到云里县城,骡马经过平坡大桥时,天空突然飞来了一架飞机。

        骡马向来老实厚道,勤恳有加,它们在主人的吆喝下出力气,干苦活,它们平时生活在大山里,总是在山沟里打圈圈。

        骡马突然看到天空里出现了一只钢铁大鸟,鸟嘴里出了巨大的轰鸣声,顿时惊慌失措起来,走到了桥那头的骡马突然停止了走动,走在桥中间的骡马拼命地朝前走,走在桥这头的骡马拼命地朝桥上跑,夹在桥中间的三十余匹骡马如同下饺子,带着物资从惠民桥上栽进了云里江,转眼之间,它们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不见了踪影。

        这六十驮物资来之不易,这是给修路民工的物资,是修路民工赖以生存的物资,怎么能损失呢?看到这种情形,赵唯城心疼得只掉眼泪,他赶紧叫人跑到桥下,去寻找可能靠岸的骡马,就算粮食丢了,能够弄回来几匹骡马也是好的呀!

        赵唯城叫押运物资的民工到平坡大桥下面去寻找掉下去的骡马和物资,他叫人把剩余的骡马集中起来,看管好,不要再出意外,他则趴在桥上往下看,希望看到桥下的人能够找回坠落下去的骡马和物资。

        然而,赵唯城失望了,绝望了,到桥下面去寻找骡马和物资的村民上来了,他们没有找到骡马,也没有找到掉落下去的物资。赵唯城绝望了,他哭了,望着奔腾而去的云里江水哭了,说:“狗日的日本人,作孽啊!日本人已经变态了,已经变态的日本人,你们这是在作孽啊!  你们不得好死啊!”

        平坡大桥以前叫做惠民桥,是一座铁索桥,后来叫做平坡大桥,赵唯城带着骡马经过平坡大桥时,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苦痛,他哭了,伤心地哭了,同行的村民看到赵唯城哭得伤心,虽然他们没有跟着哭,但是他们的心,碎了,为未能照看好这些骡马和物资而心碎了。

        赵唯城用恶毒的语言诅咒日本人,在于他产生了一种误判,他以为从天空经过的飞机是日本飞机,其实不是,在这个时候,滇西的制空权还掌握在国民政府手里,滇西的上空没有日本飞机,这次惊动骡马的飞机是国民政府的飞机,是国民政府派出的巡视滇缅公路修筑情况的飞机。

        赵唯城哭够了,他于无奈之中,只得把剩下的三十余驮物资押运回到云里县城,在十九街卸货之后,马不停蹄脚不着地来到县长办公室,向杨问梅做了汇报,再一次被杨问梅骂了个狗血淋头。

        赵唯城没有回嘴,他的心在流血,他无话可说。人到背时的时候,喝水都会被噎着,都会被呛死。

        该死的飞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要在骡马过桥的时候来,造成了三十余匹骡马和三十余驮物资损失,这在平时无所谓,可现在是战争时期,是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时期,这么大的损失,谁不心疼?

        骡马是云里县村民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可以说没有骡马,村民就无法生存,村民把骡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

        杨问梅深知村民失去了骡马意味着什么?杨问梅骂过赵唯城,随后吩咐赵唯城赔偿村民骡马,如果资金确实有困难,可以适当动用省政府下拨的修路款项,赵唯城答应,赶忙来到十九街,打算赔偿村民。

        村民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赔偿,说:“政府为了抗日,辛苦得很,我们在这个时候要政府的赔偿,算是彝家汉子吗?不要说骡马,就是要我们的老命,我们也不打咯噔,我们彝家汉子最看重的就是血性。”

        没有失去骡马的村民把自己的骡马丢在十九街,到云里县老街吃了中午饭,跟失去了骡马的村民返回瓦厂去了。赵唯城望着远去的村民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充满了无限的感动,他迈开脚步,再次来到县政府,面见杨问梅。

        赵唯城把村民不愿意接受赔偿的事说了,把村民留下骡马的事情也说了,杨问梅听了这话,大惊,说:“有这样的事?天底下最讲良心最讲道德的是百姓,百姓在政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把他们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等同起来,等到抗战胜利以后,我要刻几块碑,记载云里县老百姓为抗战做出的贡献。”

        杨问梅没有食言,他在抗战胜利以后亲自写了碑文,叫工匠把碑文刻在一块石碑上,竖立在云里县城最为繁华的地方——云里县十九街。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人说这块石碑代表了反动阶级的立场,他们拿起铁锤,把石碑敲得粉碎。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113144/4823916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