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反水
文渊阁内。
小火炉正被烧的旺盛,宫中仅剩下的几块龙团茶被掰碎。
“本朝兴简茶,只剩下这几团了。”徐氏笑道:“还请大师享用。”
“多谢太妃。”道衍微微笑着看向李允熥,“也谢过陛下赏赐。”
这句话一语双关啊……李允熥有些尴尬,干笑着向微笑的道衍老和尚递去歉意的眼神……没办法啊,一旁的徐氏也反应过来,正用谴责的眼神盯着自己。
为什么?
正在恭谨烹茶的两位宫女……长腿细腰,貌美如花,举止皆雅,正是李允熥赐予道衍的两名新罗贵女。
为此,徐氏几次斥责李允熥……倒是道衍这老不死的,居然留了下来!
还谢过我的赏赐……李允熥真想一茶盏扔过去!
没辙啊,之前只是交代常升,不是亲自挑选的,而今日看的眼热,这相貌,这身材……难怪李棣登基后,后宫里的妃子十之五六都是新罗女。
然后……然后乘着徐辉组还没来,李允熥用委婉的口吻问起道衍……您老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有那能力吗?
一枝梨花压海棠……但你老这年纪也太大了点,而且不是一直有所隐疾吗?
道衍脸上笑容仍旧,估摸着心里也在PMM,一次又一次的挑衅,没完没了了!
散播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的人是谁?
以为老衲真的不知道?!
老衲能久留宫中,是因为年过七旬,而不是因为有隐疾!!
但道衍也心里有数,如今朝局还算平稳,徐辉组、李高炽、李高煦、徐氏都在明面上,若是陛下欲有所为,那最忌惮的就应该是自己这个所谓的“黑衣宰相”。
呃,对了,“黑衣宰相”这个称呼就是陛下折腾出来的呢!
与其暗中提防,不如主动将其掀到水面上,反而能看得更加清楚。
而且越是如此挑衅,越证明了陛下对自己的重视和忌惮程度……这是试图激怒自己,以发现什么端倪吗?
至于徐氏提出与陛下言明隐情,道衍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件事利害关系太大,陛下会这么轻易的相信?
会相信李棣的妻子和首席谋主,不助李高炽、李高煦,而支持自己这个傀儡皇帝?
陛下心机城府均是上乘,越是这种人,疑心越是重,绝不可能因为大义就相信……虽然似乎没有欺骗的必要。
更何况这种事,不能泄露分毫,若是一个不好,李高炽还好说,手掌兵权的李高煦会做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要知道李高煦一度以唐太宗自比……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母亲也不是不能囚之的。
外间响起脚步声,李允熥在徐氏的提醒下端正坐姿,摆出一副“你欠了我五百吊钱”的死人脸,看向正在犹豫要不要叩拜行礼的徐辉组。
“非奉天殿,非群臣叩拜之早朝。”道衍轻声道:“魏国公但坐无妨。”
徐辉组脸色极为难看,但还是坐到位置上。
“今日武英殿纷扰,还是大司马一职。”徐氏开门见山,“本朝虽设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乃前宋、前元的枢密院改建,以掌天下兵权。”
“但本朝重六部,设卫所,五军都督府掌兵、天下卫所,但军中将校任免、升调均由兵部统辖,今日必须定下大司马人选。”
“武英殿共推举出三个人选,淇国公丘福、山东布政使铁铉,以及赋闲在家的荣国公梅殷。”
徐氏一番话说完,徐辉组眼神闪烁不定,今日迟到就是因为这件事,他没想到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提出了梅殷这个让他意外的人选……最让他愤怒的是,这个人选居然递交到了文渊阁!
半年前,荣国公梅殷手掌十余万大军,被视为建文一朝最后的希望……结果毛用都没有,燕军绕过了淮安府,迅速渡过长江,攻入了金陵。
但不管是从能力上来看还是从资历上来看,梅殷都有足够的资格出任兵部尚书。
首先,梅殷早年曾跟随曹国公李文忠出征漠北,虽然没有立下大功,但却也是治军熟手,当时的兵部尚书评价其“有谋略,便弓马”。
其次,梅殷可不是如丘福、铁铉那样的寒门出身,他的从父是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组,在军中故旧极多,不比后来谨慎自弱的徐达差太多。
而且梅殷掌军多年,亲自结交的军中人脉比徐辉组强得多,比如大将平安、瞿能都曾经是其旧部。
第三,太组皇帝驾崩之前,曾经评价梅殷“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以建文帝托孤,命梅殷辅政。
不过,半年前,梅殷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与李高煦对峙多日,但军权很快被徐辉组夺走……再之后,五军都督府五位都督,徐辉组宁可给即将病逝的耿炳文,也没有留给梅殷。
自那之后,梅殷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官场中,出任中府都督同知的长子梅顺昌都辞官了。
对徐辉组、李高炽、李高煦来说,梅殷这个人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但这个人选还是递送到文渊阁内……这代表了什么?
道衍若有所思,在心里琢磨这是不是陛下的手段……梅殷此人,少进取心,固守避祸,未必肯出任兵部尚书。
不过,如果是陛下的手段,应该和梅殷那边有过商议……都察院练子宁,此人向来中立,难道也被陛下笼络了吗?
道衍在心里微微摇头,他遣派秘谍监视程济、杨应能等人,这一个多月内有所发现,不过接触的不管是不是陛下的人手,大都位置不高……练子宁、景清隐藏在身后吗?
有些拿不定主意,道衍瞥了眼过去,正和一脸无所谓的李允熥撞了个正着。
李允熥咧嘴一笑,“大师当年虽是四叔谋主,但听闻也善兵法,不如大师出任大司马好了?”
道衍嘴角抽搐了下,都懒得搭理,闭上双目,手数念珠……现在差不多能确定了,这事儿和陛下应该没什么干系。
的确如此。
其实李允熥不在乎兵部尚书的归属,反正五军都督府……他压根就插不进手,军中的调任升迁和他一点干系都没有。
如果有能力有手段在五军都督府搅风搅雨,就意味着能插手盘踞在金陵、应天府的官军……实际上的京营,李允熥也没必要另起炉灶,让刘璟、杨士奇在松江组建新军了,但这不是……无奈没这搅风搅雨的能力啊。
刚开始李善还曾寄托于嫡亲舅父常升,但这位舅父一方面和外甥皇帝关系不好,而且立场是中立,另一方面常升也和梅殷一样,遭到了徐辉组的刻意排斥,只是虚领职而已,麾下能动用的兵力也就千把人。
而且梅殷此人……李允熥相当的鄙夷,这是个有能力却没有勇气的货,手掌大军,敢拒绝李棣借道淮安府的要求,但却没有勇气在李棣绕道的时候追击。
历史上为建文帝殉难的名臣大将多了,而梅殷在李棣还没有招降的情况下就孤身一人回了金陵……活该被人挤落河中溺毙!
但这个人选能递交到文渊阁来,证明了武英殿那边的局势相当的有趣……当然了,仅仅是李允熥看来比较有趣,而徐辉组、李高炽、李高煦都会觉得比较难堪。
的确如此,徐辉组的肺都快被气炸了!
最初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提出了梅殷这个人选,几方势力都在反对,但紧接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景清赞同,然后吏部尚书张紞跟上。
左军都督府的常升、后军都督府的耿璇还在迟疑,国子监祭酒陈迪却跳出来赞同。
嗯,被徐辉组从云贵捞回来,并且好不容易塞进武英殿的陈迪……徐辉组能不气吗?
就是因为陈迪的突然反水,梅殷这个人选才能送到文渊阁来……而李高炽、李高煦都为此幸灾乐祸。
李允熥看向面色铁青的徐辉组,一摊手,毫无顾忌的说:“魏国公可别委屈朕。”
“陈公之事,朕从头到尾,一点都不知情。”
李允熥心里好笑不已,他在知道徐辉组招揽陈迪之后就知道肯定会出事。
陈迪,在后世名声不显,但李允熥前世研究剧本的时候读到过此人的履历,这可是位狠人啊。
原时空中,李棣登基,在外督办粮草的陈迪急奔金陵,面斥李棣。
李棣连方孝儒十族都剁了,连铁铉都用油锅烹了,哪里会客气,让侍卫割下陈迪身上的皮肉塞进嘴巴,问其味道如何?
陈迪的回答是,“忠臣孝子的肉哪有膻味?”
“肉味鲜美,人人皆闻,唯独逆臣不得闻!”
这样的性子,如何能被隐隐有权臣之相的徐辉组笼络呢?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7527/87527132/141413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