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武库司(上)
不知不觉中,已经年底了,朝局还算平稳,但也频频出现摩擦。
因为礼部左侍郎黄观得手兵部尚书,从而导致了赵王李高煦一系和燕王李高炽发生了多次冲突,虽然兄弟俩还算兄友弟恭……至少在徐氏面前是这样的,但手下的官员大打出手的都有。
燕王一脉在文官中最受重视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就因为早上起的稍微迟了点,导致早朝快开始才入宫,在宫门口与人抢道……六部尚书那应该是站在仅次于赵王、燕王、魏国公之后的。
结果呢?
硬生生被都察院的右都御史陈瑛挤得差点掉进金水河里……虽然地处东南,但大冬天掉进金水河,还是个文官,一个不好就要一命呜呼的啊。
军中不多依附燕王的将领平江伯陈瑄,如今任后军都督府佥事,在军中较技中,被应城伯孙岩“不慎”打断了胳膊。
尚书级别差点一命呜呼,伯爵被打断胳膊……一时间金陵城内骚动不安,下面的摩擦也越来越烈。
魏国公徐辉组这边倒是识趣的很,把手脚都收回来,只顾着看两个嫡亲外甥打生打死。
最后还是燕王太妃徐氏发了怒,将李高煦狠狠训斥了一顿,明说了……如果你再折腾,就去驻守北平府,局面这才安定下来。
不过以李允熥来看,李高煦虽然被压了下去……但这厮是属弹簧的,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而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李允熥在动物园里瞎逛着,阿锦半年前带回去的两只小团子早就送回来了,不过每天都要过来看一遍,喜欢的不得了。
看着徐妙锦在林间穿梭,追着小团子嘻嘻哈哈,李允熥笑得开心,嘴里却在问:“还盯着呢?”
“嗯。”躬身的常宽低低的说:“宫内外都有人盯着奴婢。”
“宫外还好说,八成是那和尚的手笔。”李允熥拽过一根树枝,拉得紧绷绷的突然松手弹了出去,“宫内……”
“两个月前,燕王太妃从北平燕王府调来一批太监、宫女。”常宽忧心忡忡,“为首者,手段不凡,渐渐得势。”
李允熥眼睛一眯,“是谁?”
“马和。”常宽低声道:“此人洪武十七年入宫,次年调入燕王府,据说武艺精湛,曾立下战功。”
“马和?”李允熥知道,八成是郑和了。
史书上记载郑和原名马三宝,是因为靖难之役中郑村坝之战中立功,被李棣赐姓为郑……现在可以确定,这是无稽之谈。
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而且有赫赫威名的,都不是简单的货色……李允熥觉得有点麻爪,以后传信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只是不知道马和为什么要盯着常宽……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是李高炽的人,还是李高煦的人,再或者是徐氏的人?
历史上据说郑和下西洋有寻踪建文帝的用意……这厮不会是道衍的秘谍出身吧?
处境越来越艰难了,但李允熥从没想过要放弃,他再一次用力弯着那根坚韧的树枝,然后猛地放手……心想李高煦那厮可能是弹簧,但老子也是!
转了个身子,换了条路慢慢踱步,李允熥向着不远处抱着团子不撒手的徐妙锦招招手,低声道:“说吧。”
一个多月前,常宽在一次外出传信的过程中发现有人跟踪,事后时时探查,发现不仅是自己,还有杨应能、景清、常升,以及新任的兵部尚书黄观都有人跟踪探查。
如今传信难度不小,常宽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通过很少露面的少监王钺沟通消息。
“陶宅镇已俨然重镇,不仅白糖,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大量钱粮在陶宅镇交易。”常宽用迅速但带着节奏感的口吻说:“金山卫本有两千余兵丁,再募兵两千余,合计正兵五千,屡屡出战,击败倭寇、盗匪,颇有胜迹。”
“打制的各式火枪、铁炮积攒已有百多支,不缺工匠人手,但缺熟铁。”
“松江府冬日耗费钱粮,雇乡勇青壮难民疏通吴淞河,杨士奇几日前入京,曾与刘璟密谈,已以兵法勒之,半年时光,或可得五千士卒。”
“只是铠甲、兵器不足,杨士奇便是为此而来。”
李允熥脚下不停,脸上一直挂着笑意,招手道:“阿锦,抱到现在,不累吗?”
徐妙锦小心翼翼的放下来,小团子一落地就急急忙忙的往这边跑,扒着李允熥的裤腿往上爬,惹得徐妙锦娇嗔不已。
“你个没良心的!”
李允熥大笑着抱起小团子,“平日里都是我来喂食,谁让你只管玩耍的!”
“那是帮它减肥!”徐妙锦插着小蛮腰,蛮不讲理的说:“你不是最讨厌那个姓孟的吗?”
李允熥嘴角抽抽,她说的是那个水桶腰的孟善侄女……实在怕被压死,可怜对方只能孤守冷宫了,但这也没办法,总不能委屈自己吧?
徐妙锦继续说:“淑嫔是最苗条的,对吧?”
李允熥干笑着说:“和你差不多,差不多……”
这倒是真的,淑嫔张氏最是细腰,徐妙锦也是细腰,……不过李允熥可以发誓,这真的只是巧合!
李允熥这段时日基本上是两边轮转,其他的妃嫔全都闲着,呃,偶尔和隆平侯那个才九岁的侄女玩玩五子棋……但最近也去的少了,特么每次都输!
女孩子的确比男孩子早熟……但也熟的太早了吧!
而且也熟的不是地方,全在脑子,其他地方一点没长肉!
徐妙锦抢过小团子放在地上,赶着往前走继续减肥,李允熥在后面慢慢跟着,小声说:“兵贵精不贵多,总兵力无需过万。”
“是。”
“金山卫多出海练兵,地点告知了吗?”
“嗯,已然告知刘璟。”
李允熥收起笑意,叹了口气,如果到了关键时刻,事不可为,自己必须脱身离开金陵,好在不管是谁上位,徐妙锦都是亲人,不会出什么问题,当然了,徐氏更不会出事,唯一可能出事的只有自己。
所以,李允熥设置了这条退路,他曾经仔细询问过常宽,并且对李允炆设置的出逃路线大为鄙夷,只顾着往深山老林中跑,那有个屁用啊!
李允熥选择的浙江省嘉兴府。
逃出金陵,最可能逃脱的路线是东西两路,因为这两条路线靠着长江,速度很快……但同时也最容易被抓住,追兵也能乘船啊。
往北渡过长江,那是不可行的,越往北,越靠近燕军的势力范围。
所以,李允熥选择南逃,然后再折转东行,隐入太湖,伺机越过太湖抵达浙江省湖州、嘉兴一代。
这其实是李允熥在燕军破金陵之前就选定的逃生路线,如今被他修改了一番,原本是抵达湖州、嘉兴,往南去杭州,从钱塘江逆流而上,通过嘉陵江、新安江抵达徽州一代,现在是往东抵达嘉兴府海盐县。
只要到了海边,金山卫的海船就能入杭州湾将自己接去松江。
如今李棣已死,徐辉组、李高煦、李高炽三人相争,如果真的出了乱子,必然是李高煦动手……李允熥捋须在心里想,松江府一代水洼处处,少有平原,不利战马,自己凭借数千精锐,应有所为。
虽然李允炆死了大半年,但依旧被大量的建文、洪武年间的旧臣视为正统,只要在松江府打出旗号,李允熥相信能够和金陵抗衡……不管上位的是谁!
通过刘璟,通过松江府,通过李允熥的背后引导,松江府、苏州府、浙江北部的湖州府、嘉兴府已经隐隐成为一个正治团体。
周继瑜、杨士奇、叶福、高维、侯鹏景等人与浙江按察使王良、苏州知府姚善之间的关系也越走越近……虽然其中只有杨士奇一人知晓内幕。
所以,金山卫海上势力的强弱,会决定李允熥退路的稳妥与否,会决定李允熥能不能在松江、苏州一代立起旗号!
这一条路是最后的退路,是万不得已不为之的退路,也是目前不可能成行的路……金陵不乱,朝局不乱,李允熥没有脱身的可能。
诸般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允熥嘴上不停,“铠甲、军械不可妄动……兵部尚书黄观那边……”
“一直有人盯着。”常宽低声道:“跟踪奴婢不知何等人,但盯着黄尚书的……是前燕王府秘谍。”
肯定是道衍和尚……李允熥暗骂了句,“火枪、铁炮打制不可停歇,但铁料……”
刘璟如今任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所以松江府不缺火药,但铁料、铠甲、军械这些都太惹眼了,而且很多人脉都是通过刘璟联络的,李允熥不敢随意冒险使刘璟被人怀疑……道衍和尚那厮眼睛太尖了!
“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何人?”
“童浮,洪武二十六年进士。”
那边徐妙锦玩的累了,正往这边走来,李允熥迎了上去,低声道:“让杨应能与程济见一面。”
“回去吧?”
“嗯,可怜冬日没新鲜竹子……”
李允熥心里叹气,嘴里却在说:“即将入冬,新鲜竹子是没了,但有冬笋……不知道它们吃不吃。”
瞄了眼像只猫一般探长身子打哈欠的小团子,李允熥在心里嘀咕,再养上一年半载就得圈养起来了,说是猫,其实是熊啊。
不过的确太萌了,前几日李高炽的儿子李瞻基来玩,第一次见到李瞻基的小团子的第一反应是伸出手掌挡住自己眼睛,并扭过去头去……俺不认识你!
夫妻俩缓缓踱步回宫,常宽保持着半躬身的姿势,小步跟在后面,心里在想,程济能有办法吗?
自从杨应能和程济两个多月前那次长谈之后,李允熥将程济纳入了可堪信任的名单之中……没办法啊,杨应能都已经把底全都漏出来了。
这次,李允熥要看看程济能不能有所作为……虽然只是个翰林编修,但程济在建文最亲近信任的旧臣中,影响力并不小。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7527/87527132/141413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