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生死哀歌 > 第二十一章 久违的封印

第二十一章 久违的封印


山风渐起,明月东升,月华倾洒在山巅雪盖之上,一片银装素裹。

        看着那轮浑圆之月,李谚似乎略有着急,匆匆登上祭坛。不顾身体疲惫,星力空虚,再次运功起来。这里地方广阔,只见他脚踏天罡,手指北斗,一声疾斥,自祭坛中央升起一座青铜大鼎来。

        与祭坛形似,鼎身上圆下方,高五尺有余,口阔近三尺。上圆刻山川草木,下方刻狰狞异兽,鼎中央又有怪兽,兽首刻鱼鸟古篆,是为:饕餮。

        鼎中又有一物,黑色长条,尺许,正中刻鸟篆阴文:如意。李谚将其拿起,轻抚其面,口中轻道:“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那尺仿佛通灵,竟传出阵阵轻鸣之音。

        唏嘘良久,转头对二小道:“当年大禹王治水,九年不成,天下罹难。”姒菲抢先开口:“我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姒非给我讲过。”

        老头怜爱的点点头,又道:“后来禹王机缘巧合得天之助,采天下之精金,炼制如意,丈量天下水势,一十三年乃平。后辗转遗落与昆仑,为我教先辈寻得。”

        说完又将其放回鼎内,再次抬头看看明月,吩咐兄妹离开祭坛,他自己盘膝坐下。左手平掌放于脐下三寸,右手捏剑诀竖于胸前。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自其指尖冒出一朵火花来,缓缓飞向大鼎,一旦接触,便蔓延开来,火光大盛,包裹住整个鼎身。

        旋即周围温度渐升,积雪融化。

        姒非见到师傅施展神通,开口问道:“师傅,原来你也有火啊?你在干什么?”

        李谚轻哼一声,没好气道:“也?我这火名三昧,乃领悟易理至最高境界的识海之火,与你那与生俱来的本命之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听语气似乎带有嫉妒。”

        侧耳倾听稍许,又道:“当然是炼制兵器,你们整天空着手,成何体统?不知道还以为为师小气呢?”忽然鼎内似有动静,似有似无的悲鸣传来,亦有金铁撞击之声,连整个大鼎开始晃动。

        李谚长叹一声,对台下二人叫道:“咬破舌尖,逼出一口心头血,喷与火中!”,接着有大吼:“快!”

        姒菲很不情愿咬舌痛楚,还待一番撒娇,被他一声大喝,不由自主和哥哥喷出一口血于鼎上。

        大鼎安静下来,悲鸣之声消失。兄妹俩有大禹王的血脉,得到了如意认可。

        二小不敢有所动作,害怕打扰到师傅,现场静谧下来,只有高天明月照耀依旧。

        良久,一声轻鸣拖着长长尾音夹杂着无限留恋响彻山巅。接着就是一声脆响,大鼎中传来金戈之物的折断声。

        大火猛然熄灭,巨鼎由亮红逐渐转成青灰。

        姒非一声悲呼“师傅”奔向祭坛,原来静坐的李谚此时已是白发苍苍,皱纹满面。

        真是英雄弹指老,白发生。

        千年的时光抵挡不住这一刻的锤炼。

        李谚只是笑笑,摆脱徒弟递过的双手,颤颤巍巍的站起,招呼姒菲上来,三人看向鼎内。此时铁尺不见了,里面变成了两件物事:一把菜刀,一根小棍子,颜色纯黑,泛着光泽。

        菜刀中规中矩,柄身一体。刀面长五寸,宽三寸,厚一分,整体长方形,后角略有斜拉。刀柄剖面椭圆,有交错刻纹。柄身连接处下方半寸有鸟鱼篆——饕餮。

        李谚示意姒非拿起,右手轻握,完全贴合,竟有血脉相连之感,压手厚重。

        姒菲早已不奈,知道那根不足一尺的小棍子是自己的,很不满意,这么小的棍子给我有什么用,伸手欲拿起,竟是未移动分毫。她这动作惊动了二人,哥哥满目鼓励,师傅笑意吟吟,还有点幸灾乐祸。

        姒菲不服气,灌注神力与双臂,堪堪将其提起,咬牙切齿提离巨鼎,一个趔趄,“蓬”,砸到地面,插入玉石板一半有余。

        这次可把姒非震惊了,妹妹那神力可是无人能及的,放下菜刀,伸手握住,运星辰之力,暗喝一声“起”……

        丝毫未动……

        二人疑惑不解,看向师傅。

        老头虽青春不在苍老异常,可顽皮之心未减,促狭道:“小丫头,神力不灵了吧。”说完哈哈大笑,牵动内伤,又咳嗽不断。

        看到二人投来关心目光,半晌才道:“这根混铁棒就是量水铁尺化身,只有一星用作菜刀材料。就这,那菜刀还重愈二十斤。”说完拔下一狠白发,用指甲掐着尖尖位置比划。

        又道:“量水铁尺集九州之精金,蕴含天下之气运,靠蛮力是拿不起来的。

        然后指指姒菲的胸道:“小姒菲,要用心,你舞动的不是混铁棒,而是自身的信念和决心。”

        姒菲目光先是迷蒙,继而清明,师傅的话似懂非懂。再次走上前,双手交握,摒弃一切杂念,只留纯真本心,娇斥一声:“起“。

        瞬间,舞动起来。铁棒迎风渐长,直至丈二尺寸,手臂粗细,姒菲正好一握。棒身两头各有二尺交错刻纹,中间亦有二字:如意。

        姒菲哈哈大笑,银铃般笑声不绝于耳,又是念头一起,铁棒缩回初始模样,连声道:“好棒,好棒。”

        简直是爱不释手,激动的拉起师傅的手,笑眼弯弯。

        姒非看到这个神话中的“如意金箍棒”出现在现实,也低头琢磨手中的菜刀,难道也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不成?

        老头慈爱的摸摸喜笑颜开的小丫头脑袋,对着低头琢磨菜刀的姒非道:“刀属金,起于兵戈,杀伐果断,主杀生刑罚之事,这刀,它就是——刀。”

        老头声音苍老,愈发慈祥,抬头望月,又看着两个孩子,目露不舍,对姒非道:“孩子,你们都很好!”

        师傅的状态非常不好,姒非又有一种不详预感,满脸关切。

        李谚接着道:“家父李讳淳风,为师年幼失怙,由师爷袁讳天罡扶养长大,修行有成后,师爷将其身星力于为师加持灌顶,兵解前语戒为师:持身以待传承者。”

        他终于将自己的来历讲述清楚。

        姒非心有疑问,见师傅自顾自话,又不好打断。俗话说人老易审思,特别是功力耗损之后的超级老头。

        而老头似乎没有看到姒非欲言又止模样,继续回忆道:“谁知岁月无情,这一等就是千四百年,多少人事变迁,朝代更替,悲苦的永远都是这天下苍生。在这流淌的历史长河中,兴,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说完,面色潮红,一阵猛烈咳嗽。姒非想起左手的玄黑之力,不知是否有效,抓起师傅的手,运转星力,丝丝输送进师傅体内,果然,李谚的咳嗽止住,面色稍好。

        李谚挣开姒非的手,站起身,摆摆手,对姒非道:“孩子,为师有你俩为徒很是欣慰,不枉等待千年。”

        “本门修吾易经有三:观识海,推术法,演奇门之阵,这些你已领悟,更有青出于蓝,为师只希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记住,孩子,凡事量力而为,三思而后行。”这是他第三次告诫。

        接着道:“孩子,能力愈大,责任愈大。修己,持正,平天下。这是为师的要求。”

        转头对姒菲又道:“小女娃浑然一体,纯真不泯,不用为师担心。“

        “我不放心的反而是你。”老头语气中充满关切,对姒非道:“为师过早将你本体神通引导出来,使得你现在的修为不下于为师,却没有相应的神魂去承载,要知道为师可是千四百年的世事磨炼。”

        老头说完,分别拿起两人的手,交叠在一起,叮嘱姒非道:“照顾好妹妹!”

        然后后退半步,默运玄功,右手拇指迅捷划过食指和中指指尖,两滴鲜血冒出。轻轻一弹,血滴飞射进二人手中,凝结成血珠,红艳温润,晶莹剔透,还有一股馨香扑鼻。

        老头深深的凝视着两个孩子,希望能照进灵魂,用不可质疑的语气道:“吞下血珠。”

        二人不疑有它,将血珠放入口中,遇水即化,随即充斥全身百脉。

        这是凝血珠,为李谚精血所化,蕴含易理大道,二人站立入梦。

        “孩子们,好自为之,为师解脱了。”

        说完,明月至中天。

        李谚行至祭坛中央,再次脚踏天罡,行北斗紫薇之数。左手凝劲,化作钢爪,猛然抓向胸膛,直接将心脏掏出。

        全身三昧真火燃烧流转,将所有外物化作灰烬。

        他赤条条的来此人世,千多年后将依然赤条条的走。

        熊熊烈火中,捏碎心脏,雾化心头之血,右手剑诀连点血雾,成周天之数,口中念诵那亿万年之咒:

        以天地为证——以血脉为引——以混沌地母之力——以吾之信念——封!

        刹那间,明月之光大盛,以平台为界,大片光柱萧然撒下,恍如白昼。

        雪山之巅,风驻雪歇,在这片光华大作下,天地静谧。

        姒氏兄妹被乳白月色包裹,化作流光消逝远空。

        良久,浓雾弥漫——

        雪山依然矗立,山巅雾气昭昭。

        ……

        第二十一章(完)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7/77596/4052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