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刘副书记给吴三兵讲了这样一个的案例。
这个案子发生在七十年代末。
李某(男)与姜某(女)结婚十几年,两个人都有不错的工作单位,李某在市直机关,姜某在省属事业单位。二人生有一子,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他们正打算生第二胎,可市里开始了独生子女政策试点,夫妻俩生第二胎的想法也就此打住。
他们拥有温馨的家庭和稳定的生活,有一年还被街道居委会评为模范家庭。
也许,他们的日子过得太平淡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乎每天都在复制前一天。
七十年代末是刚改革开放的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意识形态方面也比较活跃,各种思潮和新的生活理念开始出现,一时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社会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健康和阴暗的东西。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妻子姜某开始不安分起来。
她的单位有一个帅哥张某,年龄与姜某相仿,也是有妻子儿女的,儿子上六年级,女儿上三年级。张某的妻子原在省直机关工作,一年前,忽然对“万元户”产生了兴趣,自己也想当“万元户”,便辞职下海经商去了,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外贸公司。夫妻俩一官一商,也是一个不错的家庭。
张某的妻子自从下海经商后,经常天南地北的出差,确实赚了不少钱,“万元户”的梦想早已实现。但是,她在家里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一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张某耳中。张某无从考证这些风言风语的真实性,可是妻子经常不在家却是事实。妻子做生意很忙他相信,但是把家弄得不像个家,他却十分不满。劝了几次没用,心想,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如其支离破碎的过日子,倒不如各走各的路,于是便妻子离婚了。
姜某一直对张某有好感,曾多次对张某试探,张某心知肚明,但那时他还没离婚,对姜某的试探总是含糊其辞,若即若离,搞得姜某神魂颠倒。
张某离婚后,姜某觉着机会来了,有一天晚上,直接就闯到张某家里去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那天晚上姜某回家很晚,9:00多就在张某的床上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丈夫李某说晚上有个应酬,得晚一会回家。李某没有多想,嘱咐了一句少喝酒,便挂了电话,而姜某却在张某家里翻云覆雨一直到11:00多才回家。
有一天,姜某说要出差到深圳,去谈一项业务,大概时间会长一些。李某问多长时间,姜某说一周左右吧。李某说也不算太长,去就是了,工作需要嘛。第二天,还把姜某送到火车站。
在姜某出差后的第五天,李某收到一封信,是航空信,没有落款地址,从邮戳上看,发信地是深圳。信封的一角写着“内有照片,勿折”。
李某拿着信,没有马上打开,心想这信是谁寄来的?自己在深圳没有亲戚朋友,谁会给自己写信呢?是妻子?那为什么不落款呢?或许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到深圳发展去了,给自己一个惊喜?
当时李某起草一个工作方案,领导急着要,下班前得交差,他便把信放在自己上下班用的包里,继续忙自己的工作。
晚上,李某下班回到家里,先给儿子做好饭。儿子放学后,父子二人一起吃饭。饭后,儿子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李某收拾好家务,这才想起了下午收到的那封信,便从包里取出来,撕开信封,抽出信来,是一张白纸包着三张照片。李某一看照片,顿时血脉喷涨,心脏狂跳,眼前一阵发黑,差一点晕倒。
三张照片,一张是妻子姜某和张某手挽手的走在深圳的大街上。第二张是张某左手提着一袋子东西,右手揽着妻子姜某的腰,二人依偎着走进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第三张是在这家酒店的一个房间门口,张某和姜某拥抱接吻,那一袋子东西落在脚下,房间号清晰可见。
白纸上写着寥寥几个字:我是你认识的一个女人,偶然发现了你的妻子和曾经是我丈夫的那个男人在一起。我感到好奇,便跟踪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你。望你不要和我似的,光知道拼死拼活的工作挣钱,落得个被绿了的下场。
是的,李某认识张某夫妇,却不知道张某已经离婚。
夜色沉沉,昏黄的灯光洒在客厅里,投下李某孤独而扭曲的晃来晃去的身影。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婚姻会出问题,他对妻子的爱是真心实意的,对这个家是负责任的,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尽心尽力的,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在单位被公认是优秀的,前程一片光明,妻子为什么还不满意呢?她要追求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感官刺激?可自己在那方面也不是无能之辈呀,足够满足她的了,她为什么还要这样呢?
他低头看了一眼茶几,上面放着那封信和那几张照片。他在客厅里踱步,不是扫一眼照片,那照片就像几把锋利的匕首,扎进他的心里。他的手指颤抖着,猛地将照片抓起,刚想撕碎,却又使劲的摔在了茶几上。他强压怒火,坐下来,把照片装进信封。
怒火似乎是压不住了,他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像是被逼入绝境的野兽。他猛然一拳砸在桌面上,茶杯震落在地上,顿时破碎,热茶洒了一地。
儿子听见声音,跑了出来,问:“爸爸,你怎么了?”
李某看见儿子,忽然平静下来,脸上竟像演员是的露出了笑容,说:“没事,儿子,爸爸没事。刚才在考虑工作,心不在焉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不想那茶水太热了,一失手把茶杯掉地上了。你去写作业吧,我把这些碎片打扫一下。”
儿子看了一眼茶几上的信,问:“谁来的信?是妈妈?”
李某说:“你妈妈就出差这五六天,时间不长,还用得着写信吗?是外地一个朋友写来的,谈工作的。”
儿子“嗯”了一声,便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写作业去了。
李某踱步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灌入,带着寒意,却吹不散他胸中的灼热。他仰头望着黑沉沉的夜空,眼神冰冷而绝望。他牙关紧咬,喉头滚动,几乎要吼出声来。好久,他轻轻地关上窗子,一个缜密的计划也形成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2262/72262689/497689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