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胆大的李娟,玄学的效果
中秋节后,李青侠回来之前,李龙回到队里终于听到了一个他一直在期盼的好消息:
上级准备修路了——从四小队通往乡里的路,要从现在的土路修成砂石路。
四小队算整个乡里东面最远的村队,再往东北就是兵团的某个连队。那里往县里走也只能从四小队过,和其他连队只有一条驴车道能过。
后世从四小队往东南方面还有一条路直通乌伊公路,算是玛县的大环城路,只不过这条路修起来还需要三十年。
眼下能修一条砂石路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泥土地平时尘土飞扬,下雨又满是泥汤,太难走了。
按许成军去乡里开会回来后给的通知,这是国家出钱给各乡镇地区修路,算是村村通最早的雏形。
让李建国有些意外的是,修路再也不像以前挖大渠需要各村劳力出公用工了,也不需要村民交钱了。大家只需要等着路修好用就行了。
李建国在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龙的时候,感慨着说道:
“以前挖大渠修路,那咱都是带着干粮去干活,一干干一天,累得晚饭都不想吃就想睡,就那一天一个工分。那时候干活也不知道惜力气,头天手上磨的血泡第二天磨烂第三天再出……真苦。”
李龙默默的没说话,那年代他还小,根本不知道这事情,刚来的时候就知道混着玩,后来大了天天往外跑,累了饿了才回家。
现在想想,真算是享了清福了。
毕竟同龄人中,像许海军这些,哪一个在十来岁的时候不是帮着家里人一起干活的?他还曾经在顾二毛家地里帮着干一天活呢。
现在那个家伙是不是快放出来了?
路是从里往外修,就是从四小队开始,先拉来砂石料卸在路上,然后再用推土机推平,再用压路机压一下就行了。
毕竟只是铺砂石路,不需要那么麻烦。
“明年咱队里还要打一口机井。”李建国继续说道,“打算就在老马号对面那地方。”
四小队三个居民点,东南一个,就是李建国他们所在的位置;东面一个,也就是顾博远家那边;西边靠近苇沟那里有一个。
老马号处于三个居民点的中间,在路的北面。想来在路南打机井,主要应该还是方便村民饮水吧——毕竟在上级的记载里,四小队居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以地井为主。
这种地井水通常只有三两米深,水碱性很大,喝久了容易生病。
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四小队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打了压井,至少都是十来米的井深,水质肯定没问题,没盐碱味儿,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喝这水真甜。
李龙是没感觉什么甜,但至少比原来的井水要好多了。
渗层深嘛。
上一世也差不多这两年打了机井,那时候四小队还没现在的这种变化,打压井的极少。所以机井打好,大家便牵着驴车马车去到机井那里打水——当然打水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每个星期有一天时间。
开机井费电,所以管水员会在开井的时候会在大喇叭上给大家通知,然后家家户户去取水。
李龙当时用的是驴车,盛用的是一个改造过的汽油桶——桶身两头箍两个驴车外胎,作为减震使用。桶平放,上面开一个方形大约一本书大的口,方便往里倒水。
原来出油口焊死,在桶一侧另外开一个洞,焊一根钢管作为放水口,在钢管上套上胶皮管子延长使用。
这样的水桶不少人家都有,机井放水后各家轮流靠近机井,笨一点儿的就是直接用水桶接水往自家水桶里倒;聪明一点儿的就直接找根胶皮管子戳到机井管口里,另一头放进自家水桶里,这样方便。
机井管口直径得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出水量大,边上修的水塔,过滤沙子用的。水压大,直接会把落水处冲出一个大坑来,然后再顺着渠流走。
那些没时间拉水的人等机井停了后有空再过来,如果急用水,也会取这个坑里的水。
毕竟坑四周包括里面都是戈壁石,时常被水冲刷,挺干净的。
李龙隐约还记得有件事情,村里一对母女两个步行去县里,回来的时候累了,身上也脏了,看四周没人,便在这坑边擦洗了身子,然后就被回来的学生看到,讲给了父母。
那父母专门跑到那母女家门口去骂,骂了快一个小时——因为大家都默认那坑里的水就是喝的,平时还会叮嘱学生路过的时候别玩里面的水,别弄脏。
这事传开后,相当长时间,那一家人都没脸见人。
今年路开始修,明年机井开始打,历史还是按原来的轨迹向前,只是队里的人生活其实已经变很多了。
李龙猜测今年可能还会有苇把子的任务,不过距离那个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呆在家里没啥事,偶尔就会回队里来帮帮忙。
稻子已经收获了,李龙买了不少新稻,一部份留在大哥这里一部分拉回到大院子。
队里人在收获地里剩下的作物,油葵、玉米一项项从地里收到麦场,最后再收到袋子里,一部分拉到粮食局成为交公粮的一部分,一部分卖给贩子成为异价粮,还有一部分留在家里储备自用。
这天,清水河的孟海拉着驴车过来给李龙送来两头黄羊。
李龙有些意外,一边帮着卸黄羊一边问道:
“你们那里跑来黄羊了?”
“是啊,一群,刚好最近乡武装部让我们点验枪支,准备冬训,我们就打了一些。”孟海笑着。
李龙猜出来其中的猫腻,也没说什么。
“最近还发现南山里的野猪也出来了。”孟海说道,“过段时间如果打到野猪,我也给你送一头来。今年的野猪娃子特别多,从开春长到现在都是三四十公斤的那种,肉特别的嫩。”
李龙倒是挺开心,没想到自己不进山,也能吃到野味了。
孟海来这里送黄羊还要办其他事情,送完喝了口水,和李龙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黄羊是剥好的,皮子和肉都在,内脏也是洗好的。
这诚意真就是满满的了。
李龙看了看肉,很新鲜,应该就是今天早上才打的。现在是上午,这就是打完立刻就处理,处理完立刻就拉过来了。
不错。
杨大姐正在看孩子,给两个孩子喂牛奶。李龙这边便先把其中一头黄羊的肉再往小里卸解,卸完后的肉,带着油一起切细,准备熬油。
骨头则准备煮上——眼下看来,抽空去乌城得买个电冰箱了。
眼下乌城已经有电冰箱卖了,只不过前几次李龙都没顾得上,也没想起来。
再一个他的吉普车也不好拉。
也不知道石城有没有,抽空得去看看。
杨大姐给两个孩子把牛奶喂完,哄着孩子在玩之后,便准备做午饭。
李龙转过去看孩子,同时把另外一头黄羊的肉和皮子上抹上盐,打算等吃过中午饭后就拉到大哥家那边去。
顾晓霞下班回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挂的风干黄羊肉也有些意外。
“清水河那边送过来的,两头,我打算把一头拿到大哥那边去。”李龙说道,“到时给老罗叔也送条腿。”
“好啊。”顾晓霞对这个完全没意见,家里真不缺肉吃。
顾博远对李龙这种“人在家中坐、肉从山里来”的现状非常的羡慕甚至嫉妒,不过他吃现成的,因此只会说好。
中午干脆就直接炒的黄羊肉,杨大姐现在已经比较擅长处理这种野生动物,香得很。
吃过饭,两个孩子睡午觉,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去队里送黄羊肉。
有大卡车已经开始往四小队的路上拉砂石料了,料堆在路的一侧,留出一半地方来供车辆通行。
苇沟那里两边已经扩路开挖整理路基,李龙看到一些黄色的碎板子。吉普车开出去一段路才反应过来,那应该是以前的棺材板。
李龙也没在意。这地方虽然偏僻,但自古至今一直有人住,只不过人丁比较少,所以在李建国他们过来开发的时候跟荒地一样。
其实一直是有人烟的。
他先到的老罗叔那里,放下一条羊腿,和老罗叔聊了几句。老罗叔让李龙欣赏着他库房里晒的一袋袋的糖渣干,还给李龙说,他眼下就是用这玩意儿拌着草料给鹿和狍鹿子吃的。
老马号边上堆了好几堆的麦草,都隔开堆放,李龙猜测应该是老罗叔怕引起火灾一锅端,就分开了。
李龙想着后面是不是弄一台粉碎机,不然的话如果再多养些牛羊,草料按现在的吃法太浪费。如果用铡刀的话又太累,比较麻烦。
离开老马号,李龙去到大哥家的时候,正好碰到同村杨学兵在,不光杨学兵在,他女儿杨育红也在。
不过李龙一眼就看到杨育红脸通红,呼吸急促,精神不好,明显是发烧了。
“咋了?”李龙把肉提下来放进厨房交给大嫂梁月梅,出来的时候问了一句,“咋这个时候发烧了?”
这个季节早晚天虽然有点凉,但也不至于冻着人,怎么会发烧呢?
杨学兵不到四十岁,家里还有一个儿子,和李建国家的家庭结构一样。
杨育红和李娟两个人年龄差一岁,关系很好,经常来李家玩。
“我也不知道啊?昨天放学回来后还行,吃过饭玩了一会儿就去睡觉了。
今儿个早晨起来的时候就不对了,然后就烧起来了,还肚子疼。这也看不出来因为啥,让你哥给打了一针,看着也不管事……”
李建国只是个赤脚医生,发烧了要么吃药要么打针,这种打了针还不管用的,他也不知道啥弄了。
那书上也没教,老丈人也没说过这样的情况啊。
“不行就去乡里。”李建国说道,“娃娃发烧可不是小事,不能马虎。这也怪奇怪的,你家里人没发现其他不对的吗?”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没有啊。”杨学兵拍着大腿,“昨天晚上还好好的……家里啥事情也没有,饭菜也没啥问题,晚上睡的也盖着被子没着凉。”
“那会不会是放学回来的时候碰上啥了?”李建国问道。
杨学兵摇了摇头。
李龙说道:
“走,我送你去乡里……”他说完还问了杨育红一声:
“育红,你昨天下午放学回来的时候干啥了?”
杨育红睁了一下眼睛,看了看李龙,然后闭上,摇了摇头。
旁边的杜春芳突然说道:
“是不是碰到啥不干净的东西了?那老家,有孩子去坟地里玩,回来就发烧,也是这样……”
李龙突然想到了苇沟那里的棺材板,就又问道:
“育红?你们昨天是不是在苇沟那里玩了?”
听李龙这么一问,杨学兵有些疑惑。
李龙不等杨育红开口,便解释着:
“我回来的时候,看苇沟那里修路,那一片挖出来不少棺材板子。”
这时候杨育红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杜春芳一副“我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说道:“找个婆子给喊喊就好了。”
杨学兵仿佛明白了什么,立刻抱着杨育红就匆匆离开了。
李建国摇了摇头:“吓的。”
梁月梅有些担心:
“娟和她那么好,不会有啥吧?”
李龙也有点担心,便想着等着李娟回来看看情况。
李娟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强回来的时候,李强还告状:
“爸,妈!我姐骑车子老晃,今天都摔了我两次了。”
听着这话李龙也担心起来,李娟不会有啥吧?
不过随即就听到李娟反驳道:
“那路上弄了那么多石头堆,还有苇沟那里挖了那么多,你坐在后面光扭,那能不摔?”
看着李娟正常多了,李龙也放心了。然后就听到大嫂梁月梅问道:
“娟,昨天育红在哪玩着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啊,昨天强强先回了,我带着育红一路回来的。”李娟撑好车子,背着书包准备进屋,在门口说道。
“你们在苇沟那里弄啥了?”梁月梅表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李娟怕梁月梅,因为父亲讲道理,母亲是会动条子的。
“没事,你说。”李龙在边上说道,“你妈不打你,就想知道有啥事,育红今天发烧了。”
“活该……”李娟下意识说道,然后立刻对梁月梅解释,“妈,我不是那意思,她昨天捡了一个人头骨,然后让我帮着掰上面的牙,我没掰,我说那一掰,下面的牙不就咬着我了嘛,然后她掰了个牙装兜里了。”
“啥?”梁月梅瞪大了眼睛,“还有啥?”
李龙看到梁月梅已经准备找条子了,急忙拦在中间说道:
“娟,你一下子说完,这事你只要没做,那就没啥。”
“她还让我把那个骨头抱回来,我说我要抱回来我妈得抽死我,我不要,结果她把那个抱回去了,还说抱回去要藏起来……”
梁月梅还没听完就跑出去了,李龙猜测这应该是往杨家跑了。
“这倒霉孩子……”杜春芳在边上嘟囔着,“这东西能碰吗?”
李龙听着也是哭笑不得,真是无知者无畏啊。这俩孩子还真是胆大!
他又问了李娟一句:
“你真没碰吧?”
“没有啊。”李娟知道小叔对她好,认真的说道,“我知道那东西不能碰,就一点也没动。”
“那就行了。”李龙知道这算是碰案了。
李建国听完,摇了摇头:
“吓的。”
好吧,反正大哥李建国肯定是不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的。
李龙不一样,他都重生了,还有什么不相信的呢?反正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玩意儿不好解释,可能是磁场,可能是疫气,可能……
无限可能。
梁月梅回来的时候说道:
“育红的兜里就是有个牙,那个骨头,让她藏自家闲房子角落里面了。”
李娟哭丧着脸说道:
“她肯定知道是我告密了,后面该不和我玩了。”
“你放心吧。”李龙笑着说道,“后面她还得谢谢你呢,这发烧可不是好玩的,现在她正难受着哩。”
“好多了。”梁月梅说道,“说来也怪,那东西一拿走埋掉,育红的精神一下子就好不少。”
“那就是吓的呗。”李建国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东西不在了,不害怕了呗。”
好吧,这个解释勉强也算是通的。
看李娟没事,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回去,路过苇沟的时候,还真隐约看到有骨头。
还有一个陶罐子摆放在路边,里面长着一棵红柳。
据说红柳也能辟邪,不知道真假。
回到家里后,李龙把这个事情当成八卦讲给了顾晓霞听,顾晓霞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毕竟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应该相信科学,但这个……科学至少目前是不好解释的。
不过从内心上讲,顾晓霞记下了,等孩子略大一点儿,不能让他们接触这些东西。
李龙倒是觉得男孩子还是要胆大一些。胆大的人气正,应该是不会碰到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可以用磁场来解释吧?
不过没想到李娟这孩子也这么虎,竟然一点也不怕。(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0635/70635092/141407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