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队里记得这个情,李龙领了。
李龙再次回到四小队的时候,李娟说杨育红她妈不让她跟自己玩了。
李娟是真的很委屈,当时自己只是没掰那牙齿,也没拿那个头骨,她很清楚如果拿了,迎接自己的就是一顿条子——梁月梅在这方面肯定是不含糊的。
杨育红发烧也不怪自己啊,为什么不让跟自己玩呢?
好吧,不玩就不玩吧,眼下上初中学习任务也挺紧的,李娟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
上一世李娟学习成绩不好,加上家庭变故后,家里生活也变得困难起来,最后没考上高中。
这年头能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的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这一世李娟的成绩非常好,梁月梅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过她非常有可能考上中专、师范或者高中。
国家在九六年九七年教育并轨之前,大学毕业生是包分配的,而再往前,考大学并不是大家的必选项,热门是的考中专,其次是师范。
因为考上中专毕业,十八岁就可以参加工作,起步就是国家干部,而考上师范也是去当老师,这两项十八岁就可以领工资。
相对而言,考高中上大学还要多上四年,所以这时候中专、师范的含金量高,且分数线也高。
目前为止,队里有一个人考上了师范,考上中专的人还没有,考高中的也没有。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要在九十年代才会出现。
而目前,因为李龙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导致整个李家每个人的走向都发生了变化,李娟还真有可能成为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其实如果李龙不说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想着让李娟考中专的,但李龙的意思还是考高中上大学比较好。
毕竟后面那些这个时代上了中专师范工作的那些人,后来还要再晋升学历。而李娟如果能考上大学,就能走出县城,走出地州甚至走出自治区,到外面去看看。
李龙用两年多的时间成功的在大家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份量,导致他的话,大家还是很能参考的。
虽然有顾博完这个反例在,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份量真的很高,李娟在听了李龙的想法后,也坚定了要考高中上大学的想法。
这时候的孩子心思相对单纯,确定了目标,向前就行了,不像三四十年后,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让孩子们开始早熟,外界影响太多,有太多的选择,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钱看反倒比理想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比如网红。
修路工作在持续进行,每天有卡车把砂石料拉过来,从居民点拉到了苇沟这里。那里的棺材板子也被人聚拢起来烧掉,至于那些被挖出来的骨头也不见了,大概率是有些人看不过去,重新给埋进了土里。
修路的过程是一段一段的,先拉一段砂石料,然后再由推土机把砂石推平,然后再由压路机压几遍,砂石路就好了。
基本上一个星期能修个一公路,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从四小队到乡里的砂石路就修好了。
最开始的时候,这砂石路还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因为上面有大大小小的石块,走在上面还不如以前的土路平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的石块慢慢被压进了路里,再往后砂石路的好处就显露出来,至少下了雨之后,砂石路不再满是泥汤子,雨水会快速的渗下去,路上泥土没了,也好走了。
这条路将要继续用上十几年,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才会逐段被柏油路代替。
最满意的是李龙和有拖拉机的那些人,砂石路开起来速度会快很多,没有溏土,不会扬起太大的灰,特别是下雨天不会溅的满身泥点子。
孩子越来越大一点儿,却不是想像中的那么调皮,很听话,不怎么哭,挺好带的。李龙也有充足的时间会去到四小队。
秋收过后,队里除了种冬小麦后,其他的农活基本上就没啥了。各家也就是剩下了一点儿收尾的工作。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了四小队,这一回直接去了许成军家里。
许成军正在院子里修理压苇把子的工具,看着李龙过来,有些欣喜的问道:
“小龙你过来了?是不是扎苇把子的活下来了?”
现在苇沟里的苇子已经基本上黄了,小海子和另外一条苇湖里的苇子也差不多。
大家已经习惯了李龙会在十一月左右发布扎苇把子的任务,所以许成军看李龙过来,以为今年的扎苇把子的活提前了。
“还没通知,今年有没有还不知道呢。”李龙自己是最清楚的。扎苇把子上交任务主要是用于盖房子,可是再过几年,北疆的农村盖房子还会用苇把子、麦草,城市里的或者兵团的房子已经逐渐开始用预制板了。
预制板房一旦流行起来,供销社便不再会收苇把子,这个活以后会慢慢没了。
北疆人比较少,但各项基础工业发展还是不慢的,水泥产业一发展起来,预制板这样的活就会成规模。
这是发展趋势,也是必然。
“那你这一次……”许成军笑了笑,也没失望,毕竟扎大扫把这次比去年多挣了一些,而他也种了打瓜,今年收成虽然不如李建国家,但毛收入也弄了七八块,知足了。
他家里的拖拉机已经买回来了,他甚至还在想着等明年开春的时候也找李龙买台收割机,到时自己家里也能干点收割麦子挣钱的活。
“队长,我打算承包老马号边上的一些地,把马号扩大一些。”
“啥意思,老马号还不够?”许成军放下手头的工具问道,“你里面也没养多少东西嘛。”
许成军抽空也去老马号看过,知道那里面有十几头野猪——虽然已经算家养的了,但那猪身条子细长,根本就不像家猪,养不胖的感觉。
还有一些狍鹿子和马鹿,加起来也有十来只。
不过这些东西看着多,但放在老马号里还真不够看。真要论起来,老马号里再养个一倍的东西,也够了。
“我打算以后等山上的牧民转场回来后,弄上一批牛羊喂着,等到快到过春节的时候宰了卖。这样算的话,老马号那地方不够。”
“那你打算往哪边扩?老马号西面?”
“对,西面,那些盐碱地我打算扩一块出来,加高地基,和老马号联在一起,然后建个敞圈和暖圈。”
“那你打算承包多少?”许成军问道。
老马号的事情他还记得,现在一式两份的合同还在队部,也给乡里说明了,乡里认可了。
毕竟两年前,拿几百块钱买老马号,在乡里看来也真是队里赚了。
只不过眼下谁赚谁亏还不好说。
所以许成军也有了心眼子,问李龙是承包多少地。
“五十亩地是队里的极限是吧?那就承包四十五亩——其实我还是想买的。我这种养殖专业户,队里就没啥奖励吗?”
“奖励有啊,乡里认可了,那就给你奖励五亩地。”许成军对于乡里的政策自然是懂的,“你还想要啥奖励?”
有五亩饲料地的话李龙自然愿意,哪怕直接种上苜蓿后不用管,一年割两茬,也够不少牛羊的饲草了。
“我就想着队里能划一块给我当那些牛羊的圈啊。反正是盐碱地,也没人开荒,不如批给我了。”李龙半开玩笑的说道,“咋样,过年的时候,我给队里每户十公斤肉咋样?”
“真的?”许成军眼睛一亮,“你要真能给每户过年的时候发十公斤肉,那这地我还真就能批——五十亩批不了,那盐碱滩给你批二三十亩还没问题。”
县里乡里是鼓励种养殖,也给了政策让各生产队适当的给与种养殖户一些补偿。
这方面生产队其实有挺大的自主权的,许成军自己就能做主。
“那就三十亩吧。”李龙想想三十亩也不少了,围个大圈是没问题,他其实也没想着养太多的牛羊。眼下老罗叔有干事业的想法,那就支持呗。
农村人和城里人不一样,在农村只要活着,除非瘫了,否则的话基本上一直在干活,甚至有些人死的头几分钟还在干活。
真正是活到老干到老。
习惯了。
老罗叔才不到六十,还能干不少年呢。队里的其他五保户,也就是老罗叔的那些朋友也差不多。
新的生产队就有这个特点,没有特别老的人,这年头也是劳动力最充足的时候。
“行,那就在老马号西边给你批三十亩地,”许成军也干脆,“我现在就给你写个条子,不过话我要说前头,地给你批了,今年没时间了,明年咋也得看到些成果出来。”
“没问题。那片地比老马号低,我今天就找王财迷,用他的拖拉机把那一片上面的盐碱土层推走,然后拉砂石料垫地基。
今年是没空扎墙了,明年开春把墙扎起来,牛羊的话,到时看吧,说不定开春就能弄来一群羊养着。”
许成军知道李龙的本事,也知道他不会轻易说这些话,所以便放下手头的活,去给李龙写条子。
这条子盖了村里的章子,李龙会好好保存起来。再过几年开始派发土地证,到时这证明就直接换成土地证,那时候这地就真的成自己的。
至于他答应的每户发十公斤肉,全村不到五十户,算五百公斤肉。
以目前老马号里养的野猪,也就是十来头的量。
他甚至在想着等哪天叫上大哥,开上拖拉机,去木屋那里,把附近的情况摸清楚,找到个野猪群,打一次差不多就能把肉弄够。
老马号里的野猪李龙觉得那是自己的,要给队里派发肉,最好就是从外面弄来比较好。
这个后面再说,李龙这边把地的事情搞定好,就准备离开去找王财迷确定推土打地基的事情,许成军叫住了他:
“小龙,你先前说把那小海子承包的事情,咱们当时说好了,也签字了。这事我已经给乡里备案了,乡里的说法是,这水面归咱们四小队,事情由咱们四小队自己做决定。现下咱们再签一个正式的承包合同,这样这小海子就交给你了。后面你想咋整就咋整吧。”
李龙听着有点奇怪,以前许成军都不讲这个的,现在为什么突然就讲了,他想了想问道:
“队长,是不是有人看上咱队的那小海子了?”
“嘿,也就是你了。”许成军笑着说,“陈副乡长给我说,有人想包咱这小海子,不过呢,没打算给钱,说是帮咱们维护,我就直接说明,这小海子已经承包出去了——
我估计啊,这两年小海子里出不少鱼,有人眼红了。其实咱队里明眼人都清楚,前年要不是你出钱让大家修那一段渠,咱这小海子当年就让洪水给冲了。那洪水一冲,这里面哪还能有大鱼?
所以我看还是趁早把这小海子的名义给定下来,这样后面有人想再搞东搞西,我也有个说头,对了,这苇沟你承包不承包?你要承包的话也给你了。”
“不要了。”李龙摆摆手,再过两年苇子就不值钱了,而且这苇沟因为上游洪水经常往下冲刷,后面慢慢就被淤平了,经济价值不高。
眼下芦苇还比较值钱,承包起来价格不会太低,反倒不如盐碱滩更有性价比。
许成军拿出早就写好的两份合同,李龙看着那字迹,明显是陈会计的,知道应该是队里那些干部商量好的。
承包权也给的宽,直接放到了三十年。
至于承包费,许成军说道:
“小龙,咱们这上面写着开始十年每年一千,第十一年开始,每年增加一百,咋样?”
“没问题啊。”李龙知道眼下其实只要认真抓鱼,每年从小海子里能赚好几千,一千并不算多。
但许成军说的也没错,如果没有自己当时交钱让队里出工把那渠通好,眼下小海子里恐怕就只有小鲫鱼了,不可能有大鱼。
也就无所谓卖钱了。
所以这承包权自己拿的心安理得。
“另外,这前十年的钱,队里也不收。你带着大家发财,咱队里也不是瞎的。队里有这一千块钱不会富起来,没这一千块也穷不了啥。但你带着队里编抬把子、扎大扫把,后面可能还要弄苇把子,这钱咱队里人赚的不少,这情队里认,所以这十年,队里不收你的承包费。
另外,如果十年后你还能继续弄来大扫把,那后面队里也不收钱。”
李龙明白了,这算是队里还自己的情。
这个,李龙也认的心安理得。
咋说呢,把活放到队里,李龙觉得是双赢,也没想到会有其他回报。不过队里能认这个,还把小海子交给自己了,他也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接过那个合同,李龙看着上面鲜艳的村支委的章子,心说这就行了。
把正事说完,许成军又问起了旁的。
“小龙,我听老谢说,你们明年不打算种打瓜了?”
“嗯,今年这打瓜籽大部分都让农户买走了,我估计这打瓜市场就这么大,明年肯定难卖,所以就不打算种了。”
李龙也是实话实说,这事肯定是不可能保密的,他也没打算保密,要的就是传开,这样至少他们的态度摆明了。
大家跟上,那就免受损失,跟不上还要种,那不挣钱甚至赔钱,也怪不得自己。
“那你们打算种啥?”许成军的心思也很明显,想跟上主力。
毕竟这头一年就尝到了甜头,一年挣的钱,顶一个工人十几年工资,还吃什么商品粮啊。
“现在还不确定,因为再找一个能这么赚钱的,目前是没想到。我们想过花葵、花生、棉花,这些都不如今年的打瓜赚钱。
但明年我猜,那打瓜要么连一块钱都卖不到,要么根本卖不出去。所以我们现在还没定下来,还在找。”
李龙说的是实话,所以很坦然。
许成军也知道不能完全靠李家兄弟,他自己也在琢磨。这种事情,虽然大家都很佩服李家人,但作为农民,说实话谁强谁弱,大家还真不一定就完全服了某个人。
“那行,你忙你的吧,我也不留你了。”许成军点点头,李龙便离开。
他的事情也不少。老马号西面的盐碱滩自己占了三十亩地,这可不少。
老马号那么大的地盘,也就五六亩地的样子,这回旁边一下子多了三十亩地,光建圈的话,围起来就是个大工程了。
李龙打算其中一部分盖场圈,剩下的一部分地看能不能整治一下,种上东西。
至于队里分的那五亩饲料地,他打算明年开春直接种上苜蓿,后面就不用管了。
李龙离开后,许成军把院子里的活计收了收,然后就去找许海军。
年轻一辈的,他最看好的就是许海军。要不是许海军身体不好,他就想着自己的这个堂弟能在部队里多呆几年,提干当军官最好。
就算不能提干,转个志愿兵,入个党,回来后接自己的班也不错。
只是没想到许海军身体不好,没坚持下来,只能说人生无常,不可能事事都如自己的心意。
“队长,咋了?”许海军正在院子里摆弄自行车,看许成军进来,问道。
他习惯叫队长,也不叫哥,许成军也习惯了。
“你去给他们各家说一下,明年别种打瓜了,从我这里拿的打瓜籽处理一下,能卖就卖掉吧。”
今年队里的几户许家就许成军家种了打瓜。这打瓜收了之后,除了自家留的,他给自己的这些亲戚都留了一些种籽,现在看来,不能种了。
“为啥?”许海军有些意外,他还打算明年种打瓜呢,这个太来钱了。
可比扎抬把子要快多了!
“因为明年打瓜籽不值钱了。”许成军说,“李龙说的,那肯定就没问题。”
许海军有些不服气了。
PS:感谢大家的关心,先给大家说一下,家人已经出院,手术很成功,对我们来说是大病,但对医生来说是小手术——心脑血管方面的,头天手术第二天出院,目前很好。
已经回来了,后面尽量恢两更,也会尽量保证质量。来回折腾,加上孩子开学,还有一些零碎的事情要做。
回来的路上,在保护区,高速公路边上又发现两群黄羊,看皮毛油光水滑的,很肥,角很长,应该是有一段时间了,看到车也不怕。
赛里木湖几乎全结了冰——除了有天鹅的那一小片,那里好像是活水,我们没进去,高速公路上能看到天鹅,也不怕人——以上两条,说明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再说一条不和谐的,野猪多了起来,小海子附近的湿地里野猪都已经开始成群了,也不知道是当年引进下来的还是从山上窜下来的,附近都已经不敢种玉米了,种了到秋天就被糟蹋了。
扯远了。
感谢大家(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0635/70635092/141407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