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老夫八十了,公主还和我定亲? > 第一百零六章:朝堂(4)

第一百零六章:朝堂(4)


  “真是走了狗屎运!”荀牧咬牙切齿。

                  他没想到,自己堂堂世家公子,到头来竟然被一个乡下来的寒门子弟给抢了风头。

                  这让他这个状元郎显得十分滑稽。

                  联想到自己刚刚长篇大论,还不如王端随便说几句屁话威风,荀牧就觉得自己书真是白读了!尤其是陛下居然对王端展现了认可和愉悦,这可是一块无数士子梦寐以求的金字招牌。

                  毫不夸张的说,从今往后的京都朝野之中,必定有王端的一席之地。

                  就算王端不当官,在野,也会让人高看一眼。

                  “王兄真是傻人有傻福。”赵家子忍不住唏嘘。

                  很快,第一轮考题结束。

                  和往常一样,并没有宣告甲乙丙丁之类的名次,题目本身就没有定式,反倒是诸位学子的表现,见仁见智。

                  紧随其后的是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自然没有房相那般不拘一格,而是规规矩矩的考究了政事、经义和军务见解。

                  角度不算刁钻,学子们答得也算中规中矩。

                  很快所有流程走完,便到了授官的环节。

                  一般来讲,只要不是表现太差,都不至于留守闲用,通常会有一官半职,但具体是什么官,是守大街还是看厕所,是坐在官邸里当青天大老爷,还是发配边关当县令,都是未知的。

                  这让不少自认为刚刚没有表现好的学子,面露忐忑之色。

                  毕竟寒窗苦读数十载,如今终于鲤鱼跃龙门,到了决定未来命运的时刻,但凡是个人都会紧张的。

                  这关头还能坦然自若的,除了事先就知道结果的豪门贵胄和盲目自信的寒门子弟,就只剩下王端了。

                  他是真无所谓。

                  主打一个随遇而安。

                  一番宛如菜市场般讨价还价之后,不少人被吏部和刑部提走。

                  毕竟这两个职位刚刚经过血洗,有很多空缺,正是用人之时。

                  而且谁不知道吏部和刑部的两位尚书乃是当今虞帝钦定之人,妥妥的帝党。

                  跟着这两人走,前途一片坦荡。

                  除了这两个部门之外,油水最多的户部和礼部也是学子们的唯二之选。

                  最后只剩下兵部和工部两个苦哈哈,面临无人可收到尴尬局面。

                  兵部还好,好歹是武将扎堆的地方,当今虞帝又独重武学,兵部作为大虞国之利器,虽说排面寒碜了点,但总归是一个好去处。

                  最惨的是工部。

                  奇技淫巧之说,从古到今,大虞工匠的地位虽说不低,但也高不到哪去,也就比最低贱的商人要高那么一丢丢,远不如学生,更不如农民。

                  世俗的偏见,加上统治阶级的不认可,让工部一度成为吉祥物般的存在。

                  曾有言官不止一次向大虞皇帝建议,取缔工部,改工部为农部。

                  结果引得工部那些老匠人激烈抗议,加上礼部那些老学究从中作梗,这才不了了之。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殿试。

                  工部才来了两个官员,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披着官服,却一点为官的气势都没有,反倒像极了正在给地主家帮佣的匠人。

                  殿试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工艺技术探究,引得不少学生抓耳挠腮,避而远之。

                  “唉,今年又没招到人,再这么下去,大人会要我们的命的。”一个苦大仇深的工部官员唉声叹气。

                  显然已经习惯了找不到人的窘境。

                  另一个脾气火爆的工部官员吹胡子瞪眼。

                  “工部就咱们几个老兄弟撑着了,我们嗝屁了,谁给他做事?”

                  “虽说陛下给咱们分配了十几个人,但那些人都吃不得苦,怕是没几天就得借口调岗离开,这日子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王端走了过来。

                  “两位大人,你们看我可以吗?”

                  “你在跟我们说话?”工部官员一脸狐疑。

                  “当然。”

                  这可是新鲜事,工部官员顿时来了精神。

                  从来只有陛下强行塞人进工部的,还从来没有傻缺主动望工部里跑的。

                  “王兄,工部都是做一些辛苦的杂活儿,远不如其他五部有面儿,你读得圣贤书在工部无处施展,何不去其他五部谋个差事?实在不行,去兵部当个随军执笔也是个好的。”赵家子忍不住劝道。

                  荀牧冷笑:“人家想去工部就让他去呗!搞不好王兄真是搬砖料呢?”

                  “谁告诉你工部就是搬砖?你个小娃娃,要不是当着陛下的面,我非得抽死你!”火爆的工部官员挽起袖子,气势汹汹。

                  王端却正色道:“我想好了,还请两位大人收留。”

                  在林闲那里呆了一段时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林闲常说,工科兴国,匠人成邦。

                  林闲从来不轻视工匠,反倒十分看重工匠,在他的影响下,王端也对工部这些老师傅充满了尊敬和向往。

                  他本人对当官其实没什么兴趣。

                  事实上,若不是略微出手,靠了个探花,非来不可,他更愿意在渝州呆着,做他自己的学问。

                  工部可能不适合别人,但唯独适合他。

                  “如实在无处去,大理寺那边倒是缺了一个翻译知同的位置。”许长安不知何时出现在众人身后。

                  他看了眼王端,眼中闪烁着意欲不明的光芒。

                  “读了那么多书,自然得做一些和学问有关联的事,要不然这书岂不是白读了?”

                  一旁的荀牧嫉妒得面色铁青。

                  大理寺乃是大虞对外的外交机构,权限特殊,等级几乎和金执吾平齐。

                  不知有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却没想到这王端,竟然获得了许长安的亲自推荐!

                  这憨子为何如此好命?

                  “读书是做学问,去工部搬砖,也是做学问。”王端木讷道。

                  虞帝也显得十分意外。

                  像王端这样,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功名的寒门子弟,入了京,参加了殿试,却放着众多官职不选,唯独选择了最冷门的工部,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虞帝,也觉得十分新奇。

                  当然,也仅仅只是新奇罢了。

                  不过是个寒门子弟,有些趣味,但也不至于让他这位虞帝过于关注。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5153/65153475/49826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