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 初访鸿泉
马东海被金珍搞得焦头烂额,梁双印却高兴的很,他的一只脚已经迈回了省内市场,在减少车马劳顿的同时,自己可以遥控指挥,让李钊和姜磊代替自己与代理商纠缠。
在出差之前,梁双印带着两个徒弟去鸿泉酒厂见包永全。三河酒厂有两个分厂,鸿泉酒厂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酒厂有自己的名字和法人,但是实际上都是三河酒厂出资建设的,名义上是另外一家酒厂,实际上就是三河的分厂。之所以采用这个方式,是采用了制度的擦边球,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减免各项税收,同时也能够占据一块位置不错的地皮。鸿泉酒厂位于宏图县下的一个乡镇上,这里的水质非常好,经过简单的物力过滤就能够灌装白酒,节约成本,同时这里民风淳朴,没有乱七八糟的人来捣乱。
李钊在刚入厂的迎新仪式上见过鸿泉酒厂的厂长包永全一面,但是没有什么深入的接触,在此次前来之前,梁双印介绍过他的履历。
包永全是胡适雨夜大的同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县鞋厂,凭借着胆大敢干做到了副厂长的位置,正想为了一把手的位置努力,结果国企改革的政策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当然也想吞下鞋厂,只不过他没有雄厚的资金,所以眼睁睁看着别人一口吃成了胖子。包永全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找到了新老板,从而成为了鞋厂的总经理,负责整体运营。但是随着市场化大门的打开,鞋厂的效益日益亏损,不到两年,鞋厂倒闭,包永全成为了下岗人员。那可能是他这辈子最潦倒最贫穷的一段时间。他无所事事,抽烟只能向别人要,自己买不起;交往只能蹭吃蹭喝,从不买单;他穿着带窟窿的背心,满大街的逛荡,三口之家只能靠媳妇的微薄收入度日。
在2001年他人生最低谷时,他去找胡适雨,想让老同学拉自己一把,给自己口饭吃。胡适雨有点犹豫,因为有人告诉他:老包独断专权,是他一手把鞋厂干黄的!但是胡适雨当时急需要通过政策拿下鸿泉酒厂的那块地,以此避开沉重的税收。他需要一个人,既要有胆量承担逃避税收的风险,也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来顺利生产。包永全同意了,当时的他当然知道这无异于自己屁股底下坐着一个炸弹:薛为民随时可以跳出来举报自己偷税漏税,一旦相关部门认真起来,自己会立刻被抓紧监狱。但是他必须去赌一把,否则他没法再面对即将崩溃的妻子,以及即将奔溃的生活。
包永全因此成为了鸿泉酒厂的厂长,也成为了胡适雨的兄弟,为他扛着雷的兄弟。
鸿泉酒厂主要生产低档瓶装白酒,三河酒厂70%的底档散装白酒都从这里灌装,但是包永全对产品的定价和生产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梁双印知道,得搞好和包永全的关系,才能在价格上和各个方面占得先机。
坐在办公室里的包永全看上去很威风,气场强大。他说话调门很高,这可能和他经常追着工人骂有关系。“老梁听说你回省内市场了?外面的老娘们处理没有?”包永全和梁双印很熟悉,因此也不见外。
“哪有老娘们,包总你可别埋汰我,我这一天天的工作还干不过来呢!”梁双印呲着牙笑道。
“你不用瞒我,我也不告诉你媳妇。你在外面没少祸害老娘们吧?别把这俩小伙带坏了!”
“不能不能,包总今年我这任务很艰巨啊,您得给支持支持啊!”
“今年任务多少?”包永全问。
“整体任务800万,我看有点费劲呢!”梁双印说。
“800万还多?你这人手也配上了,还怕完不成吗?”
“费劲啊,所以才找你包总帮忙呢!我今年准备主推你这生产的产品,你给关照关照。”梁双印说。
胡适雨对鸿泉酒厂的考核模式是:按照年生产产品量来衡量效益情况,生产出的产品被卖掉的越多,包永全得到的分红和提成就越多,也越能够证明他的效益和管理的成果。因为要和另一个分厂东升酒厂比较的缘故,包永全为了在内部竞争中胜出,暗暗与各个销售经理达成一致:销售一定数量鸿泉酒厂灌装的产品,以箱为单位计算返利提成,年终统一返给各位销售经理现金,他再用其他办法把帐做平。
产品的出厂价格不是他任意更改的,但是他可以在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作为返利,以促进他们多销售自己酒厂灌装的产品,完成分厂效益的提升,得到更多的奖励,同时结成利益的同盟。
“没问题,你就放开了卖!超过10万箱,每箱这个数!”包永全伸出一只手,岔开了五根手指。梁双印知道,这意思是每箱返利5角,这就意味着,增加了将近5万元的收入。
包永全做东请三个人喝了顿酒,席间对李钊和姜磊做了更细致的询问。当听说姜磊和胡晶晶谈恋爱时,他明显顿了顿,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到酒厂能挣钱比什么都强,既要管好自己的嘴,别知道的也说不知道的也说,对个人发展没好处。
李钊听的很明白,这是在点姜磊,让他的口风紧一点。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3827/63827034/192582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