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4.办事处模式
本就为了市场困境和代理商的围攻绞尽脑汁的包永全因为代理商的将要离开显得更加无助,虽然三河酒厂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的影响力还在,但是更换一个更好的代理商似乎也确实牵扯很大精力,而且,到底替代者和接盘者能不能青出于蓝,全都是未知数。
他与何海江和马东海研究对策,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除了找到更好的代理商之外,似乎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实现对现有市场的精准把控——成立办事处,用自己人去开疆扩土,这似乎比信赖代理商更加可靠。
包永全把这个想法汇报给了胡适雨,结果与胡适雨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收购失败之后,行业巨头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三河缺少覆盖全部市场的大单品,也缺少支撑影响市场走向的样板市场,这让品牌的影响力弱化很多,没有完全实现品牌效应。几家行业咨询公司也给出了同样的建议:设立办事处,以此完成对周边市场的辐射和带动,成为整体市场的支点,能够更加凸显品牌的影响力。现在,随着代理商的离开,似乎成立办事处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胡适雨召开了董事会,征求了各位董事的意见,实际上,说是征求,只不过走个过场,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设立办事处的策略就此确定,新的市场策略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三河酒厂的第一个办事处设在省会城市。胡适雨觉得,省会城市人口多、市场吞吐量大,而且受关注程度也高,一旦彻底占领了省会城市的市场,那么几乎可以辐射全省,彰显品牌实力,增加曝光度。
通过前期的选址、租赁门店、装修等等准备,三河酒业驻省会办事处正式成立,原本负责省会城市市场的杨乐成为了第一任办事处经理,开始招兵买马,广招贤士。三河酒厂为此投入800万资金,毅然决然的要拿下省会市场,完成逆转。
杨乐用了两个月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办事处最初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虽然扔在陆续招收业务员,但至少现在可以正常营业卖酒了。但是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代理商的抵触。这里并非空白市场,原有的代理商也不愿意就此撒手,毕竟自己刚刚压完货,还没来得及释放库存,就这么被办事处取代掉,自己将会没有活路。所以这个问题始终是省会市场的代理商和厂家谈判的焦点,“如果就这么让我放手,那么就叫办事处把我的产品收回去,否则,谁都别想好过。”
包永全点头了。他不得不答应这个条件,否则投入巨资的办事处很可能被代理商扼杀在摇篮里,根本没有壮大的机会。办事处和代理商只能二选其一,取消代理商是早晚的事。办事处很快回收了此片区代理商手中的库存产品和积压货单,为此又付出了大量的现金,这等于在退回了去年的销售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用于投资办事处的资金,本末倒置,徒生烦恼。
事实上,胡适雨对办事处模式也充满了疑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底投入产出比能有多大,谁都说不准。虽然从整体考虑,办事处会让三河的品牌得到最大化的拓展,但是对于各个代理商的心理同样产生了大大的考验:如果办事处模式成功,那么明天自己就可能成为被新的办事处替换的人,那么自己多年的付出到底怎么评说?
在这种关注中,杨乐全力以赴管理办事处,他需要打一场胜仗,因为在他身后,是胡适雨焦急的等待,是包永全无奈的叹息,也是三河酒厂急切的期望。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3827/63827034/192582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