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得罪老天爷后我穿回古代考科举 > 第6章 希望

第6章 希望


沈志在心里祈祷着,可老天显然没有遂了他的愿。

        沈姑父目光灼灼的盯着沈志,他没有想到办学堂这样一个善举。结果,却让他发现了自家侄子的天人之资。

        要知道沈志,刚刚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将他今晨授课的内容复述出□□分来。

        要知道这个过耳不忘的天赋,林越目前只在一个人的身上见到过,那位他幼时的同窗徐小公子,自小便有神童之名。

        沈志被沈姑父这个灼热的眼神,看的心里发毛,于是转头像张氏求助。

        这时沈家人结合了之前沈元的话,又看着沈姑父模样,很快也发现了异样。

        沈奶奶开口探寻的看着沈姑父问道:“女婿,这是二郎说的可否问题?”

        沈姑父听到沈奶奶唤他,顿时激动之心开始冷静。

        看着周围来自沈家人的眼神,想起曾经的父亲也曾被周围人恭维年少有为,可后来却因此走上歧路。

        顿时被吓得彻底清醒起来回道:“没有娘,您别担心。

        我刚刚只是有些惊讶,二郎年纪这么小,却这么好学呢。”

        这自古以来的神童可不少,可最后成才的却不过只有那么寥寥数人。

        像徐小公子那般的人物终究还是少数。

        沈姑父看着眼前像着一只小猫似的被张氏和沈伯母抱在怀里的沈志,不由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二郎还这样小,心性不定,这件事还是要瞒着他,免得知道以后移了心性。

        沈志听到沈姑父的话,虽然知道这就是最好的结果,自己几斤几两他还不知道吗。

        这穿越只是让他有着前世的记忆,可又不会让他长了智商。

        这神童之名自然是担不起的,可人嘛,也总会有幻想自己一夜暴富,智商超群的时候。

        所以还是不免在心里有一丝丝的遗憾之情。

        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他扬着乖孩子的招牌笑容,坐在张氏怀里听着沈家人的夸奖和来自沈伯母一两句的踩一捧一。

        作为被踩一的对象,沈元完全没有被踩的意识。

        他作为村里孩子的领头王自然也是有着过人的优点,有自知之明自然也算一个,只觉得自家娘亲说的都对,弟弟确实要比自己乖。

        沉浸在自家弟弟不光乖还好学的人设中。

        沈家人很快便接受了这个好学的设定,这个结果也是让沈姑父在心里又惊讶又庆幸。

        不过很快便想通了,这沈家村可许久没有出过读书人,家里人自然也不知道正常三岁孩童读书应该有的水平。

        一家人除了沈伯母有一些惆怅外都很是满意这个说法,很快便用了吃食。

        还是沈元腿脚快一路小跑去给在田上的爹和小叔去送吃食。

        沈志则腻在张氏的怀里准备打盹。

        可还没等他彻底进入梦乡,便听见外面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是来寻他的。

        沈志不得不忍者困意和张氏一起去见来客。

        原是早晨那小胖子的娘听说了今晨自家儿子又因为一句话惹了沈家孩子不高兴,带着儿子过来赔礼道歉。

        张氏和沈伯母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顿时便放宽了心,连连拉着那妇人劝慰道,不过是小孩子无心之失,无需挂怀。

        还把那小胖子叫到身边来,仔细端详着夸道:“桂婶子,你可真是好福气,把孩子养的这样好。”

        那桂婶子听见这话,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这话可说道她的心坎上了。

        她是从外村嫁来沈家村,就是瞧中了那小胖子他爹,一个头脑灵活的卖货郎。

        虽说有士农工商的限制,商人地位位于最末,可她才不在乎那些。

        这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才会在意的事,对于她们这种普通布衣百姓来说,卖货郎这个身份,足以让她们一家成为沈家村里有名的‘富户’。

        衣食住行都是挑好的从镇上买来,而她的儿子也是这村里养的最好最有福气的。

        那妇人本就是商人之妻,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是八面玲珑。

        沈伯母和张氏也都有要与孩子的同窗交好的意思,双方一拍即合,聊的不亦乐乎。

        大人们聊着,沈志和那小胖子便站在一旁当吉祥物。

        那小胖子名叫沈福,沈志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便知道人如其名。

        这小胖子生的喜庆极了,如今也才五岁,个子也没有多高,从远处看去活像一个球。

        沈元进门时,便看见这样一幅场景。

        他是见过这小胖子一家人的,一进门,瞧见两家的大人都在这,想起自己早上对沈福发脾气的样子,顿时心里开始发虚。

        有些焉焉得走到长辈身边开始问好,沈伯母看着沈元有些心虚得模样,出言要压着沈元给沈福道歉。

        可谁料还是被桂婶给拦住了:“沈大嫂,你刚刚不还说小孩子无心之失不要计较,怎么现在还是跟孩子计较。”

        张氏也跟着为沈元说活道。

        不过沈元瞧见自家娘亲的脸色还是主动上前道歉道。

        让桂婶忍不住对沈伯母夸赞道:“你们还夸我把孩子教的好,瞧瞧你们家的三个孩子,那不是一个赛一个的懂事。

        不像我家这个不知是怎的了,那嘴巴笨的让我和他爹每天登别人家的门去道歉。”

        听到这话张氏和沈伯母连忙否认道,沈伯母更是表示道:

        “妹子,你也就是看这小子现在在这里卖乖罢了。等你走了这小子可就不是这个模样了。”

        桂婶听完也连忙反驳道:“哪里,我可都瞧见了,刚刚你家小子才去田里给家里人送饭回来。

        这么大热的天,跑这一趟。怎么到嫂子你嘴里就成了不懂事的孩子。

        更何况你家丫头现在不是还在外头帮她奶奶在给猪喂食。

        我可听说了那丫头早上不是也跟着林先生念书吗这可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怎么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了。”

        桂婶佯装嗔怪道。

        沈伯母听到这话顿时怔愣了,还是张氏及时发现了不对,打着圆场。

        桂婶此次前来便是来给儿子同窗的爹娘打好关系的,如今目的达到了,又见沈伯母似有心事,便起身告辞了。

        张氏起身去送桂婶,沈元见状不对,也拉着沈志离开了堂屋。独留下沈伯母一人在屋中。

        她望着眼前空无一人的房间,眼底瞬间涌起了一股迷茫。

        原来外人是这样看待丫丫的吗?

        虽然那日沈姑父对着全家人说他只是认为读书比旁人家三岁的孩子要用功,可沈志还是敏锐的察觉了沈姑父对他的不同。

        就比方说会在每日教大孩子写字时,会带上他。

        会在每日进学时格外关注沈志的情况。

        夫子的关心,无外乎只有那几种表达方式。

        又是一日清晨,沈志还是和往日一样,完美的回答了,昨日沈姑父在课上的背诵的背诵内容。

        看着来自周围在他眼里的小豆丁们或羡慕或崇拜的眼神,沈志不由得老脸一红,低下了头。

        诚然,这些背诵内容,对这些从未接触过的小孩子来说是颇有些难度。

        可是对于本来就学过的这些内容,有更多人生阅历的沈志来说,记忆这些内容,相比较于其他孩子来说确实较为轻松。

        看着沈志的反应,经过这些天的每日大半天的相处已经足够了解他的沈姑父在心中安慰到。

        这个孩子不枉这些天,他给他渗透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思想。

        即使他一直有意的去给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去受到学堂孩子的吹捧,想要去锻炼他的心性。

        现在短期的结果出来了,不负他的期望。

        又是一个的清晨,沈姑父如期的带着大孩子们来看禅房,去后面学习写字。

        沈志羡慕的看着被留下休息的兄姐,还是慢慢的跟在沈姑父后面离开了。

        纵使及时行乐,为人所羡慕。

        可在一个被人期待监督的环境下,沈志还是更愿意去选择去奋斗。

        人的本能,让他去懒怠。

        可谁又不愿意去拼搏出自己的一份的事业呢?

        就像前世长大后的沈志,又是也会在想,如果当初父母可以逼他一把,那么他会不会比现在更加优秀。

        这种想法,没有怨天尤人的恼愤,只是嫌隙时光中的一个闪念。

        如果曾经。

        现在如果实现了,却又没有实现,但这足以让沈志学会比曾经更加容易抓住现有的机会。

        沈志曾经只在电视手机一系列媒体的报道中,看过这样的场景。

        如今亲身经历,心里也更有了别样的体会。

        他跪坐在地,俯下身拿着细长的树枝开始一比一划的描绘着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字。

        用自己的事实证明,没事不要瞎想着穿越,搞不好就会便成文盲。

        对于跪坐这个姿势,沈志自从开始学写字,便对这个姿势充满了不满。

        也就胡桌这个问题,问过沈姑父,可得到的答案确实这种胡桌只适用于贵族,是贵族专用。

        沈志对此只好无奈叹气,在心里抨击这骇人的封建王朝。

        坐了不一会,沈志便感觉自己的双腿,好似不是自己的,酸麻的感觉迫使他抬起头。

        眼前便是沈姑父在教被特批可以使用笔墨的孩子一些握笔姿势。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0276/60276485/98633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