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速之客
沈志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仿佛瞬间忘却了,原本酸麻的腿。
这样充满渴望和期盼的眼神,在这个小小的只有十来个人的学堂,很常见。
可每每见到,便会为之动容。
沈志在心里感慨万千,可最终还是酸麻的感觉盖过了内心的触动。
他缓缓地站起身,不断的踢踏着双腿,以此来缓解这个症状。
沈姑父很快便说完,手把手握着那男孩的手,慢慢纠正着那个男孩的姿势。
纠正完便让那男孩开始悬着腕,在空中练习着拿笔的感觉和力气。
便开始朝沈志走来,俯下身低头看沈志在地上描的字。
孩童的字,虽能看出刻意划的相像,可终究是限于年龄,手上缺了些力气,所以不免有些歪扭。
不过已经可以看得出其中的认真和努力。
沈姑父虽生活在这个时代,可却不是一个吝啬于夸奖的夫子,当即便点了点头。
沈志见状也是连忙开始顺杆子爬,对着沈姑父笑的眼眸弯弯。
沈姑父自然是欣然颔首。
得了首肯的沈志也是在一边在心里欣喜,一边在心里思索这今天要问的问题。
这当然也是沈志对于沈姑父关注大礼包中最喜欢的一项了。
沈姑父允许沈志若是每日在学堂表现优秀,则向他提问三个问题。
问题不限,可数量有限。
沈志很是珍惜这次机会,因为通过这个问题沈志才真正了解到沈姑父的学识面到底有多广,多深。
并且他才首次明白自己到底处在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沈志还记得当时自己当时听到的时候的震惊和讶异。
原因无他,只因他们现在这位在位的天子,是年老的女皇。
前朝末帝,昏聩无度,刚愎自用,以至民不聊生,各地英杰纷纷举旗以清君侧。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后来被女帝追封开国皇帝的夫君。
彼时天下三分,内乱未停,可还遇上外贼入侵,打算坐收渔翁之力,以平中原。
一次匈奴首领趁其不备,夜率骑兵,便取了开国皇帝的首级。
女帝当时丧夫,可还来不及悲痛,便不得不处理夫君留下来的烂摊子。
三方交战许久,僵持不下。
而当时,女帝帐中却已无任何一可用之人,女帝为了不负夫君遗愿,便携幼子,牝鸡司晨,荣登大宝。
为举世所震惊。
历史的年轮滚滚而来,最后的结果确是殊途同归。
沈志这才发现之前一直被他忽略的问题。
为什么所处异世可这启蒙所学的内容却是前世所学的《弟子规》。
为什么偶尔会在沈姑父嘴里听到一些各个朝代的诗词。
为什么沈志会听到许多于这个时代不符的词汇,这明明就是前世的古人根据经历,代代创造和遗留下来的词语。
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历史的必然性,就像在这个时代没有武则天的一代女帝,可却有如今大魏的开国女帝。
没有当年的诗圣李白,可却也有另外的张白,王白。
历史在其特定的环境下,会用属于它自己的方式走上它所规划的路。
就像年老的女帝也依然逃不过帝王的通病,不过这距离现在的沈志来说,依然过于遥远。
雨一下多日,沈家人望着眼前的暴雨,还是忍不住叹气。
如今只是初夏,依照往年的境况来看,是该有一场雨季的。
可今年的雨却不同往年,下的太大,也太多。
没有一个停的时候。给天空也盖上了一层灰色的布,空气之中满是黏腻的感觉。
噼噼啪啪的声音,仿佛打在了人的心里,沈元无聊的叹着气。
作为一个活泼爱闹的孩子,这场雨已经使得他被困于这小小的四方天地许久。
可沈家的大人担心的却不仅仅是这种小儿担心的玩乐之事。
前两日村长,便已经号召大家去田里支起了大棚,可谁知这雨却越下越大,地上俨然成了泥水。
作为农民,这田里的收成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年的希望。
最怕的不过就是一个天灾人祸。
看着这个景象沈志也忍不住皱眉道,根据他所了解到的信息。
其实不难猜出沈家村其实位于南方的江畔两岸,临近沈家村的县里便流过魏朝最大的一条江。
沈志前世学的是文科,因为兴趣选择了历史学。
所以他也清楚的知道,这历史上每逢连绵不绝大雨便往往避免不了一个大问题,水涝。
如今沈志已经许久未去进学了,现如今医疗不发达,每日在大雨之中穿梭,足以让一个孩子患上一场要命的病。
沈姑父便索性停了学堂的课。
是以沈志每日与父母同住在屋中,看着父母眼中的隐忧,还是忍不住将结果坏些。
可看着父母每日在屋中无奈的不停地转悠,感受着一场天灾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的影响。
这让他无力的攥紧了拳头,又放下,周而复始。
老天爷始终还是没有放过这些普通的平民百姓的意思。
这日夜里,沈志还正烦操的辗转反侧,便听到外面的呐喊声和嘈杂的脚步声。
棚塌了。
临时用木棍和粗布搭建起的简易大棚还是没有完成他最后的使命。
听到这个消息沈伯父和沈父当即便换了衣服朝外奔去,他们要去拯救剩下的作物。
张氏和沈伯母考虑到这时间争分夺秒的缘故也顾不得什么,在沈奶奶保证照顾好孩子之后,便也跟着奔出了家门。
沈奶奶将三个孩子都带进自己屋,烛光闪烁,衬着三个孩子担忧的面容。
也让沈奶奶在心里安慰。
沈志看着爹娘相继冲出去的身影,便只恨自己为何会拥有这么渺小的身躯。
渺小到要彻底抬起头才能仰望到父母的面容。
这种无力又无奈的感觉,再次涌上了沈志的心头。
就如今年的雨,从未有过的热,心头火烧的旺盛,灼烧着沈志那颗未经世事又单纯的心。
沈元,沈志和沈丫虽然性格大不相同,可所想之事确实大同小异。
沈奶奶又怎能不知他们的所想所感。
只是还是温和的笑道:“呵呵,老婆子我平日里倒是没见你们姐弟三人,这么有默契过,今日可是长了眼了。”
看着姐姐和弟弟陆续地下的头,沈元迅速了悟到沈奶奶的意思。
听着窗外的电闪雷鸣,还是沉不住气,话便冲到了嘴边:“奶,你说爹娘他们没事吧?”
沈志和沈丫听到,也迅速抬起了头,三双充满着希翼的眼神便都望向了沈奶奶。
沈志虽然心中明白,这事可不归沈奶奶管,可还是忍不住的抬头想要去听一个确定的答案。
就好似沈奶奶此刻点了头,此事便有了保证。
沈奶奶也显然没有让他们失望的意思,顿时便笑着点了点头。
又补了一句:“这是当然,他们又只是去抢救庄稼去了,能有什么事?”
许是沈奶奶反驳的语气过于笃定,沈家三姐弟也是停止自己的胡思乱想,开始放下紧张的情绪。
见她的一番话似乎是镇住三姐弟,便有道:“好了,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奶奶很高兴。
不过你们也不用胡思乱想,他们是你们爹娘,天塌下来也会给你们顶着,你们担心什么?
再说了,他们可也是我老婆子的儿子儿媳,我都不担心,哪里就轮的到你们瞎操心了。
好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现在时候可不早了,再不休息可别怪我老婆子不客气。”
沈奶奶说着便开始威胁三个孙子,沈志也是很快想通。
对啊,光他们几个孩子瞎操心什么,除了会给家里添麻烦,其余便没有一点益处。
沈父张氏可都是比他们几个孩子要稳重的人物,他们心里自然会有数,沈志自己想通,便也开始劝兄姐。
很快,三人还是选择了听从来长辈的话,简单收拾一下,便就寝了。
沈志明面上是想通了,可这份无力的感觉却映入了他的脑海,让他铭记。
就像沈奶奶说的,沈父和张氏只是去抢救粮食,冒着大雨在雨中拿着沉重的粮食,来回穿梭,说不累是假的。
可危险最多也就是可能会得风寒,但他们都是每日风餐露宿的农夫,身体素质还是有保证的。
果不其然,最后没有什么大碍,夏收的粮食,虽未完全成熟,可却也是有的,大棚还是起了作用。
只是秋收的粮食还是没能保的住,对于这个结果,沈家人早已有所预料,所以无悲无喜。
硬要说起来还是有一些意外之喜,夏收的粮食保住一些。
要撑过这个冬天还是希望的。
日子再艰难,可时间再走,抢救完粮食,筋疲力尽的沈家人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要说中国古代农民,最大的特点,韧性也是很排的上的一点。
第二天抢救了一夜粮食的沈家村人,便马不停蹄开始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依然只留了一些老弱妇孺在家。
三个孩子终究还是担心了许久,如今都得到父母均安消息,也都放宽了心。
聚在家中,包括年纪最小的沈志也开始正式分担家中的家务事。
可谁知此时正有一些不速之客向着沈家村而来。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0276/60276485/98633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