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将门的秀色 > 第9章 冬珠开蒙

第9章 冬珠开蒙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光,冬珠几乎每天都去勇哥儿的院子玩,如果勇哥儿不在,她就会留下来翻看哥哥房里的书。凭着前世的记忆,上面的字许多她都认识,平日勇哥儿也会教她认字,在她三周岁时,李氏又请了女先生为她开蒙,所以她拿书看对身边的人来说很正常。为此,李氏还常夸她敏而好学。

        冬珠识字很快,就是写得不好看,每次勇哥儿见到她的涂鸦时都会笑:“明明是个极聪明的,教你认的字一遍就能记住,怎么就写不好呢?”

        这时冬珠就会给哥哥一个白眼:“我人小,力气不够,等我长大了,一定会笔走龙蛇、入木三分的!”

        勇哥儿平日练字临摹的是王羲之的贴子,自然听得懂妹妹话中的意思。

        “吹牛!”勇哥儿总会红着脸笑她。

        “哥哥,明日有骑射课吗?带我去瞧瞧吧!”冬珠又一次恳求道。

        “有什么好看的,我一点也不喜欢。”只有在妹妹的面前,勇哥才敢发牢骚。

        “学了那么久,一次也不让我看。”冬珠嘟嘴抱怨道。

        “你不知道,前半年武师傅只是让我扎马步,这半年才教了我拉弓射箭,我还没上过马呢。师傅说要等明年才能学骑马……”勇哥有些不好意思道。

        “是不是武师傅觉得哥哥年纪小,让哥哥先学好基本功?”冬珠有些好奇。

        “或许吧。武师傅说我臂力不够,这段日子每天都在练力气。其实,我心里并不喜欢。可是父亲说骑射能强身健体,又能御敌,必须学!”勇哥儿烦恼道。

        “如果实在不喜欢,等父亲回来时,跟他好好说说吧。不过,也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还等着他回来送我一匹小红马呢!”冬珠随口道。

        “父亲走了又快一年了,我一点也不羡慕大将军,父亲要是文官就好了。”勇哥儿陪着妹妹闲聊。

        “快别提父亲了,咱俩去院子里放风筝吧?”冬珠觉得无趣,提议道。

        “今天的功课还没写呢,等我写完了再陪你玩啊。”勇哥儿挠了挠头,哄着妹妹道。

        “你先写吧,我都在你房里呆一个时辰了,先出去透透气。等你写好了,再出来找我玩。”冬珠出了勇哥儿的院子,沿着廊下闲逛。

        后面跟着小丫头明月和淡日,她们是石家乔迁时买回来的,如今一个六岁、一个五岁,经过夏婆子□□后分到冬珠身边服侍的,按李氏的意思金环有些大了,让明月和淡日跟在冬珠身边,既能服侍主子又能陪主子玩。

        她俩一个活泼伶俐,一个憨直可爱。当初领到冬珠身边的时候,李氏对冬珠道:“这两个丫头大的唤作河莲,小的唤作山菊,以后就跟着你了。房里的事有冯妈妈,外面的事有金环和吉祥,平日她俩陪着你玩耍。”

        当两个丫头小心翼翼地跪在面前时,冬珠心里一抽,忙唤她们起来。侧身对李氏说道:“请母亲放心,以后我会好好待她们的。”

        见李氏点头,冬珠就开始给她俩改名。新买的丫头被自己的主子改名很正常,所以冬珠也没多想,直接道:“以后河莲就叫‘明月’,山菊就叫‘淡日’。”

        “两个名字改得好,特别是‘淡日’这个名字,竟有三分诗境。难为你小小年纪……”李氏望着一脸稚气、还不到三周岁的冬珠,心下诧异。

        其实,欧阳修的《沧浪亭》中有一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周邦彦的《念奴娇》中有一句“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明月”和“淡日”就是从中而得的,但冬珠却不敢说出真相,只好笑着用撒娇掩饰。

        或许觉得冬珠早慧,李氏心喜之余,特意回了趟娘家,求父亲为冬珠寻一位好的开蒙先生。如今石长青已官至三品上将军,李家自然不会怠慢。

        长史李成佑在豫王府当职,豫王本是当今皇上幼弟,与宫里的关系盘根错节。当初为请御医给女儿诊脉,李成佑求到的那位卢夫人,如今已升至侧妃,膝下育有一子,比冬珠小一岁。

        据说这位卢侧妃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能诗善画,曾是名动一时的京中才女。李成佑还是托了她的关系,给李氏请了一位复姓上官的女先生。

        冬珠三周岁时开蒙。由于年纪尚小,开始的课程很简单,每日对着《三字经》学三个字,要求会读会写。等《三字经》学完了,又开始学《百家姓》《千字文》。见冬珠学得快,半年后又开始教她《四言杂字》《女儿经》,《列女传》……

        上官先生年纪三十多岁,身段匀称,仪态清雅,入宫二十载,改朝换代被遣出宫,为了营生开始教官宦人家的大小姐读书。她原有些才气,入宫时本想当先帝妃嫔,没成想分到贤妃宫中做起了女史官。当贤妃成了太妃,她便被放逐出宫了。

        卢侧妃的祖辈与上官先生的娘家有旧,所以曾请她到府里给卢侧妃的侄女当开蒙先生,在卢家待过两年。这次被请到石府给冬珠开蒙,说好也是两年,教冬珠读书识字和日常礼仪。

        李氏的意思,冬珠三周岁开蒙,两年后就是五周岁了。那时如果石长青回来,听听他的意思再行安排。如果没回来,等冬珠六周岁时,再请一名琴师和一名女红师傅,分别教大小姐琴艺和女红……

        冬珠觉得这位女先生性情温和,做事严禁,暗叹自己运气好,没碰上那种严厉教条的教引嬷嬷。一路跟着学下来,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识字和礼仪。要讲学识,就得自己多读书多涉猎了,因为上官先生教她的书多是孝悌妇德方面的。

        好在勇哥儿房里的书多些,又接近她这个年龄段翻阅,拿起来不会引起别人的疑心,所以每天她至少有一个时辰泡在勇哥儿的房里,顺便找勇哥玩儿。

        两年多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这两年下来,冬珠不仅认识了几千个字,还读遍了勇哥儿房里的书。无论是勇哥曾经课堂上学过的《幼学琼林》《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名贤集》《弟子规》《神童诗》《二十四孝》等开蒙读物,还是私下里的话本杂记,统统被冬珠细细地读过了。

        原因很简单,作古代闺阁女童实在太闲了。平日大门不出,特别是在石长青走了之后,亲友间走动得也不频繁。自己太小,又不能跑到厨房里一展厨艺。女红、琴棋书画什么的,还没开始学。李氏说她年纪还小,等石长青回来时再议。

        就在上官师傅教满两年,离开石家两个多月后,迎来了石长青回府。

        一家人相见,自有一番热闹。只是这次与往日不同,冬珠觉得石府的格局要变了,因为他的父亲带回来一对姐妹花,其中一人还怀着身孕。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9/49378/2707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