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草民
第七十五章 草民
宣武帝也细细思索着此法的可行性,却是越想越觉得完美。
目前来说,没有任何办法比掺沙子更有效了!
假灾民吃了沙自会退却,倒给真灾民多了许多粮食,朝廷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
“屈相不愧朕之股肱,此计当真乃谋国之法。”李域赞叹道。
百官如是,纷纷出言赞赏。
即便向来与屈承原意见相左的尹渊,也微微颔首,转眼看去时,屈承原似有所感,回身拱手。
“屈相真乃大才也。”尹渊缓缓说道。
但屈承原却摇头一笑,冲御阶拱手:“陛下,此法,乃事林羽所想,老臣不敢居功。”
林羽?
众人一愣,林羽又是谁?
李显则回头,看了眼因品级只能排在后面的林羽,对方嘿然一笑,显然是默认了屈承原的说法。
还真是厉害啊,竟然能教右相赈灾的法子?!
虽然见怪不怪,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
要知道,这问题已经让父皇头疼很久了。
正在大家讨论林羽是谁的时候,李域从惊讶中回过神来,目光扫视,看到了殿后方的林羽,出声道:“林爱卿,请上前来。”
林羽上前几步,拜道:“草民,参见陛下。”
草民?!!
大殿里几十双眼睛同时瞪大,尹渊即便已经见过,此时看林羽的目光还是有些陌生。
这真的只是个市井小民么?
李域道:“从今日起,爱卿不必贱以自称了,言臣便是。”
“诸位爱卿。”他面向群臣,“林爱卿正是此次余阳及奉江南岸处,边军两次大战获胜的功臣之一,连弩的发明者,林羽。依我朝惯例,朕特封其为詹事府少詹事,主掌太子事务。”
林羽感受到了无数目光的郑重洗礼。
显然,这次边军的大胜对他们影响很大,乾朝得以喘 息,群臣得以不再惊惧,毫不客气地说,林羽也算是他们救命恩人。
李域对群臣反应较为满意,至少无人提出其市井流氓身份,怎可违规擢升的问题。
当然了,即便有人提出,他也能驳斥回去。
此战之大胜,对乾朝意义太大了,理论上只要不是大封爵位,不是前三品大员,他怎么赏都不算事。
“好了,林羽,朕问你,你是如何想到,要掺沙子的?”
林羽道:“禀陛下,皆因臣儿时的经历,那时候我们街上有很多和我一样乞讨的乞儿,大家饿极的时候,看什么都想吃,却也总有些没挨到饿,又想拿你吃食,从而将自己食物保存下次再用的。”
“那时臣就用的这个办法,往粥饭里放沙子石子,那些人只吃了一口便吐出,又把臣的食物放回了原位。”
总不能说从电视里看的吧?他就只能现编了,刚好原主身份合适。
群臣恍然,原来是早干过这事,难怪能提出此法。
虽是市井流氓,但于生存上,还是有些见解与法子的,不可多得的聪明人。
众人都未发现,李域眸光闪动几下,一股意味深长的神情一闪而过。
片刻,他缓缓道:“倒也难为你了。”
随后又道:“林爱卿此法甚妙,屈相,吩咐下去吧,云北各城各郡皆效此法,务必完成赈灾。”
“老臣,领旨。”屈承原拱手应道,打算立刻通知下面官员行事。
这事章程定下后,自然就是一些微末但不能忽视的问题了。
赈灾的粮食是够,钱却差些。
也不是事,定的三日后约见齐国使团,到时俘虏赎买能敲诈些钱财过来,勉强算是解决。
再一个就是赈灾过后的问题。
云北一地起码百万灾民,乾朝是从各地调运粮食去赈灾的,而且照这情况,起码得供养他们到春耕收成,才能算了事。
那么问题来了,粮仓放了那么多粮食出去,春耕后大家都只堪够自己吃,如何才能把亏空的粮食补上去?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大家都够吃了,为何还要去补粮仓,好像也用不着了吧?
可别小看粮仓问题。
去年出了个云北,谁能保证今年会不会再出个云州以南?
更或者,奉元所在的江州就会闹灾呢?
什么,江州鱼米之乡几百上千年来都风调雨顺,不可能有灾?
既然是灾,谁又能说得准呢?
所以粮仓就是乾朝的保险库,必须补齐,而且刻不容缓。
群臣们再一次陷入了商议,林羽则是左听听右听听,博采众长,大概弄明白了怎么回事。
乾朝虽然经历十三年前的剧变,人口少了许多,以至于目前普通百姓至少都有一亩薄田,吃尚且不愁。
而问题就在于,土地虽多,但人力太少了,无法完全耕种。
李域对此只能问计,问问屈承原,没什么办法,问问尹渊,也直摇头。
问来问去,不知为何,竟然问到了林羽的头上。
“林爱卿,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李域目光锁在林羽身上。
这一下,百官们只能摇头一笑,看来陛下是真急了,竟然问到他的头上。
林羽不过一市井流氓,平常吃食都是乞来的,哪种过什么田?
在场官员虽也未亲自下地种过,家中却是有不少佃户的,对多少人耕种一亩田,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林羽则陷入了大家以为他根本不懂的踌躇,看得李显也极为紧张。
也确实不是很懂,一知半解,也还未试验过。
不然,试试?
可若是不成怎么办,皇帝不会拿他是问吧?
但好像这会不拿出点什么,也会间接导致他以后想做点什么,都会有被皇帝驳回的可能。
富贵险中求,试一试吧,大不了保守点就是了。
正在李域略有失望,准备收回目光时。
林羽一拱手,郑重道:“陛下,臣倒有一法,但...还不敢说一试便成。”
“何办法?”
林羽道:“昨日臣去过城北田亩,看过百姓春耕的景象,观百姓一牛多人协同劳作,感觉很是浪费劳动力,于是夜深时想了一个东西,或可以让一牛仅配一人,便可完成翻土之事。”
一牛仅配一人便可完成翻土?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自然晓得那是牛在前拉,三五人扶着辕犁在田埂里翻土。
这是老祖宗时就会的法子了,该改良的也改良过,上千年来均是如此,还能有更好的法子不成?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4291/44291884/141413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