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入戏人生 > 第二章 妙人老王头

第二章 妙人老王头


村西猥琐书虫:“孩子们都已想不起,经常送糖果的你,我也是偶然翻开相片,才想起隔壁的你……”咖啡君,你看我写的新歌《隔壁的你》要在这里全球首发啦,帮忙推一下呗。

        围观书虫:太有才了,太邪恶了……不过我们喜欢。

        咖啡君:什么鬼,看不懂。

        老王师傅从山里带回一个小孩儿。这个消息霎时间在村里炸开,毕竟,对于淳朴的和谐的,其实是百无聊赖的乡村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个爆炸性的消息。惊讶,好奇,不管是书虫们出于何种心理,老王头家新带回来的小孩儿成了热议的话题。

        无怪乎书虫们或复杂或单纯的心理,实在是因为老王头不是本地人,屋里又一直未见老婆孩子,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成家了没有。再者说,老王头本事大,会看病,也会看风水,说话见识什么的,象城里人。这样一个神秘的人,村里的书虫们产生好奇,就很是当然了。

        “王大师从山里抓回来一个妖怪。”这是一个有偶像情节的书虫。

        “老王头在山里有人了。”显然,这是一个不屈从于权威砖家的书虫,只是,这智商,让人着急。

        “那小孩是王老头在外边拐回来的吧,他要拿来卖的,我一定要看好了。”这个老王头隔壁的黑脸书虫暗自揣测,不用说,他家媳妇儿一定是平时和老王嬉戏得很愉快的。

        “这回好了,老王叔捡回来一个小孩,不怕他孤单了。”这是,二娃,狗剩的老爹。

        “都散了,都散了,刚下完雨,地里的庄稼赶紧去收拾。”书虫村长再次出来刷存在感,“王师傅,这小孩好啊,你有福啦!”

        不要惊讶这个年代法律观念的淡薄,也无需指责不健全的相关制度。老王头是个有底线的人,更是个有见识的人,出于救治的第一要务,他把小孩带回来后,隔天就重返深山转悠,沿着大坑河一直往上流走,试图探访到在遥远的某处,有人家居住。

        然而,这个年代的国家,山川测绘还很落后,英城市只是个县级市,也不是国家重点矿藏的所在地。老王头在山上探寻了几天,没有结果,他又到附近的村镇打听,一无所获,这小孩真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拜托,我们的老王大师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再说了,这年头,《西游记》还没播出呢。

        于是乎,俨然从石头蹦出来的小孩儿,在这个姓王的老头家住了下来。

        老王,本姓的确是王,名飞虎,川省首府定都人士,时年52岁,17年前,也就是1963年突然出现在深井村,那年他35岁。

        据若干十年后王飞虎的回忆录《隔壁花开》记载,他降临到深井村的那天,霞光普照,万物复苏,使得他刚干完大事而稍显落寞的心情,一下子舒坦起来,“仿佛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跳舞”。

        而据时年已经飞仙而去的上任村长的《老村长日记》描述,这个姓王的老头出现在深井村的那刻,村里犬吠声不止,他独自一人,没有行李,没有家眷,胡子看起来脏乱不堪,衣服也不甚完整,“吾怜悯其不堪,划村东一域,使其居,免奔波乞讨”。

        不管历史真相如何,老王头在深井村东头住了下来。或许是顾忌到自己是外来户,不去抢别人的田地,或许是对自己的本事有自信,总之,他不种地,却依然活得很逍遥。他的住所,从一开始的茅草屋,2年后升级为石头瓦房,在他45岁外出大半年回来后,石头瓦房变成了拥有前院后院的砖瓦房,也就是石头蹦出来的小孩儿现在住的豪宅。

        对于老王头居所条件的升级换代,你说村里的书虫们没有不嫉妒的,那不现实,只是淳朴的书虫们更多的羡慕和佩服。这个姓王的老头,从在深井村住下的那一天起,就吹嘘说自己能看病,刚开始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蚊虫叮咬,诸如此类的普通小症状。

        第二年起,各种无名肿痛,毒蛇蜈蚣咬伤,断肢再生,各种村里书虫们能遭遇到的身体意外,老王头都能用草药进行治疗,传言那些城里人说的癌症啊肿瘤啊,他都有办法。不能说根治什么的,老王头就是有办法让你感到不痛苦。

        就连除皱啊,美白啊,减肥啊,这类的富贵病,老王头也能倒腾出来草药丸子来。一个字,牛C!虽然这类,勉强称之为病的人群,不是很在意,但难免村里有爱美的雌性书虫,乐意跟他探讨交流如何保养,这些母书虫对他的拥戴,公书虫在爱屋及乌之下,老王头凭此技能,在村里的名声一时无两。

        当然,老王头与母书虫在村角屋檐的嬉戏……是美容养生探讨,在老辈书虫那里,总会传出蜚语。没关系,我们的王老爷子还有第二个本事,那就是风水,不管是婚殇嫁娶,还是新屋迁移入地,他都能忽悠出一套套理论来,甭管是否有效,老年书虫就信这个。

        尤其是对于一些老旧器物,老王头似乎总能辨识出来,它的年月,出处,保管方法,一五二六的,给你娓娓道来,最重要的是,告诉你多值钱!每每说这些的时候,老王头总是一幅老学究的样子,正经的很。评价一番,就放下,绝不会再次向你打探,这让书虫们感觉很安心。

        老王头的本事,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

        (无名书虫:切,不要以为我们读书少就不懂套路,不就是为了猪脚光环的诞生而做铺垫吗,出场,出场,我们要出场……)

        (咖啡君:勿言,尔等乃戏子,乖乖在村里待着,要有龙套精神)

        “爷爷,为什么你姓王,我姓江?小丫说小孩子都是跟家里的大人一个姓的。”没错,我们的猪脚能说话了,一晃已是6年,6岁的猪脚已经注册了游戏名……额……登记了户籍名:江小鱼。只是这个出场……斜躺在床上,手里端着个药碗,身体甚是瘦弱,嘴角处沾着些许药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依然是深幽的双眸。

        “咦,你小子会问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啦?”老王头收起笑容,一直以来,对于这个石头蹦出来的小孩,他都是抱着散养的态度,听之任之,特别是关于父母的问题,他也没什么避讳,但也不会主动提及,他挺享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喂奶?换尿布?村里母书虫多的是,他招一招手,多的是有人帮他。

        从某种角度说,老王头是不靠谱的。“我夜观天象,掐指算过,老王这个称号不久将显耀于世人,因此我抢先注册,实乃深有远谋焉!”老王头习惯性的捋了捋灰白长胡,“只是过犹不及,月满则溢,我们家这个王姓已经占满了福气,不能让你沾光……是受连累。”

        “爷爷,窝特?”

        “我第一次看到你时是在水里,江水江水,所以你姓江,陪着你的有一条小鱼儿,所以你叫小鱼,怎么样,爷爷是不是很有文化?”

        “哦,爷爷你原来是在偷懒。”江小鱼眨了眨那双灵动的双眼,同时撇了撇嘴。或许在他心里,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独特的教育熏陶,父母这个字眼还没有特别的意义。

        “臭小子,怎么说话的,赶紧把药喝完。”老王头习惯性吃瘪,不过对于这种无拘束的交流,他其实蛮享受的。眉笔,对他来说,这是缺憾的一种弥补,对谁的缺憾……不能与人言!

        (资深书虫:报告,发现一个坑!)

        (咖啡君:警告,警告,你已经被包围,放下放大镜,速回你村尾茅草屋!)

        “哦,爷爷,你最厉害了!”刺溜几下把药喝完,江小鱼不忘给老头一颗红枣,并非他小小年级就深谙交流之道。不说爷爷把前院的那大公鸡教训之后,大公鸡再不敢追着他跑了,就说这药汁,让他病恹恹的身体总能焕发活力,所以,尽管村里那几个大婶尽是笑话爷爷,晚上不给爷爷进门,爷爷就是很厉害。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80/24663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