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贼寇 > 第二百零三章 中流砥柱国之圣

第二百零三章 中流砥柱国之圣


经过江州之后,抵达下一个州城时,张珊儿与罗先勇两人未得到有关什么“神童”的讯息,反倒得知了一个噩耗:孙家老祖逝世了。

        其实孙氏老祖数年前已是油尽灯枯,病痛缠身,不过中原遭遇蛮夷入侵,圣者有极大的威慑力,其靠道门丹药及医术硬挺至今,也是无奈之举。

        中原武林原本一直人才济济,圣者辈出,足令令四夷忌惮。奈何数十年来,佛、道两门相争,强者陨落无数,自道门玄虚真人及少林“德”字辈后,两门无一圣者。近七年前,江湖后辈中第一人唐观海战死,“流云剑”晋圣后强御功法,致使圣印崩散,凝结无望,道门宗主的唯一传人又失踪数年,至今生死无信。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六年前西域不周山剧变,西域陀迷绝僧布下惊天之局,明宗陛下殒命于斯,乃至中原玄虚真人与“流云剑”前往阻截之事已渐为武林中人知晓。

        据说道宗的传人实际上乃是这一战中重伤身亡,尸首还被运送至西昆仑,就藏于昆仑峰巅的冰川之中。

        如今中原诸圣中,道门宗主早已双目残瞎,佛门两位圣者立场与密宗有些暧昧,难以估摸,孙氏老祖逝后,只怕玄虚真人独木难支。

        圣者出凡,于诸国交战时威慑震力非同小可,虽然正面相抗,一圣仍难敌千军万马,不过圣者往往身法亦是超群,一人来去,全无踪影,无论重重敌营,或是座座殿宇之中,皆可取一将首级,由不得敌国不深为忌惮。

        以往中原国势强大,圣者众多,大梁朝由盛转衰,成为一盘散沙之后,蛮兵入侵时多赖各地义军抵抗。如今连孙氏老祖也去世了,圣者青黄不接,对四夷的震慑不足之后,怕是吐蕃与突厥大军会卷土重来。

        雪峰之巅,凌云真人翟流云目眺断崖下的流云飞雾,心绪隐有波动:昆仑派也得知了孙氏老祖去世的消息,身为道门另一位真人,他心里自然明白将要面临的风险。

        这六年来他几乎每日都在昆仑峰巅面壁苦修,奈何溃散的圣印一直难以凝结,再者大梁军马自西域溃败后,西域诸城仍有许多汉人军马,乃至一些城池仍在掌握之中。大食国与吐蕃瓜分西域,屠戮汉人,中原王朝自顾不暇,总得有人来替他们主持正道。

        “如今四海盟那位老圣者仙逝,道尊真人怕是孤掌难鸣……战乱数年,难不成中原还要迎来更大的浩劫么?”

        适逢劫难,孙氏老祖的葬礼亦未大肆操办,不过还是有许多武林耆老和江湖各派来参加,朝廷也派人前来吊唁,并送来一块匾额,书着“中流砥柱”四字。

        如今孙余庆已为一州参军,孙氏与朝廷的关系更进一步,不过前来吊唁之人各有来路,有些人来者不善,神态眸光里的觊觎之色时时流露,被孙余庆看在眼里。

        四海盟分舵遍布天下,多年经营之下,自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外人对孙氏一族、这一四海盟实际控制者多有猜测,认为其必是已富可敌国,如今孙氏老祖离去,有些觊觎之意自然难免。

        孙余庆对此只暗暗冷笑,并不愿多去理会:孙氏积累的财富自然不少,不过孙氏一族以兵武立家,并无穷奢极欲的豪门做派。况且这数年战乱,北方各分舵遭遇的损失不说,扶危济困,乃至资助义军皆有不少的开销。而且自数年前开始,孙氏便已步步为营,悄然减少在外的产业。

        待夜幕深沉,偌大灵堂内只余孙余庆等数名孙氏直系在守灵,不久后玄虚真人径直入内,孙氏直系子弟中多有相识者,当下纷纷恭迎其大驾。

        简叙几句,玄虚真人便怔怔面对棺内的老友,久久无话,只将半壶老酒灌入喉间,剩下半壶洒至棺前。

        “真人,算算时日,莫兄若是转生,已是六岁了,我等依旧寻找不到蛛丝马迹。真人卦术天下无双,可能测出他如今身在何处?”不久后孙余庆来陪说话,忍不住问询对方。

        玄虚真人并无掐算占卜的举动,而是淡淡道:“年幼无知,混沌初解,恐尚无自持之力,再耐心等候些时日,静待机缘吧。”

        孙余庆凛然道:“这一点晚辈也明白……我等盼莫兄归来,并非仅仅是希望他能即刻为驱逐蛮夷出力……如今九州困苦,城门之内已有饿殍,蛮夷大军入境时更是血流成河,希望转生后的莫兄莫要再出事才好。”

        玄虚真人道:“此事勿用心忧,《陀迷心经》所载涅槃之法端为玄妙,前世因果可递延至转生后世,其记忆心智乃至学识与功法俱在,以他的天资,即便重修半载,也非寻常人所能匹敌……”

        大梁乾佑五年秋,突厥果然联合北方契丹、奚、羯、粟等族,举兵三十万众,渡河南下,连破汴州、睢阳等地,尔后西犯东都,兵抵洛水畔。

        此时各州官军或降或溃,简直不堪一击,眼见蛮夷兵势极大,东都洛阳刺史亦不战而弃城逃走,只剩录事参军孙余庆聚齐数万义军坚守。

        洛阳人多城大,奈何地势平缓,并无天险可守,长安东边屏障乃在函谷关、潼关两座要塞,朝廷收缩兵力,亦是欲踞险而守,将东都数十万户百姓早已抛至一边。

        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待蛮夷大军兵临城下,各色旌旗密布成云,城中守军虽然英勇,也不由个个吓得色变。

        号角声起,敌阵中有数骑打旗驰至城下,当中一人乃是汉人,高声叫道:“城内守军听着:我奉突厥浑巫力大帅之命,前来劝你等归降,若有反抗,必踏破城池……”

        “咻”!话未说完,一支利箭射来,不偏不倚正中其眉心,令其坠马身亡,只留下一声短促的凄嚎!

        城墙上立时鼓声擂响,数万守军齐声呐喊:“胡狗们有胆便来攻城罢!”

        这边突厥军阵中令旗摇动,数队兵马挟着云梯、冲车等器械各攻一门,城头城下立时箭如雨发,两军齐相对射,互不相让。

        此番对射,城头守军居高临下,自然占尽地利之便,不过胡兵自幼便擅骑射,箭术更胜一筹,加之人数众多,并无失利败退之相,相反很快冲至城下,搭梯架车,蜂拥般冲向墙去。

        便在此时,城头守军陡然推出数十具军械,如同轮车,正面是好似蜂窝般的洞口,直指城下敌军,车上亦有许多轮盘锁扣之物,十余名军卒或推或绞,令这战车发出“格格”震响。

        “放!”一声令下,但听“嗖嗖”声响,这些战车密密的洞口中陡然弹射出一支支利箭,刹那间好似一簇簇黑雾扑来,落入城下的敌军阵中。

        更有甚者,在那战车前浇扬火油,令利箭沾而焚烧,如同一簇簇火龙般喷涌而出。

        “这,这是什么利器?!”见攻城的数队军马霎时被射得千疮百孔,在这般箭雨下溃不成军,敌军将领顿时震怒异常。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78/24970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