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贼寇 > 第一百八十章 了却此生心头事

第一百八十章 了却此生心头事


那花魁一曲唱罢,盈盈纤腰微微一欠,便折身返回内室,步履中似乎多了几分轻盈。

        数年来,这位潇湘馆的花魁阅人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乃至登徒浪子,形形色色,无所不包,方才厅中右首那位公子模样确实有几分俊朗,远胜之前那些欲替她赎身之人。

        只是,不知为何,每每念及后半生的大事之时,这花魁心中总有一道年轻而生涩的脸庞,时时萦绕,挥之不去。

        一声叹息后,花魁的目光陡然落在花镜前的一封布包上,见夹杂的字条上写着“云袖姑娘亲启”几字,便顺手将布包拆开,只见其内整齐地码放几件物品:两片金叶子,西域的玉石、南方的珍珠,

        花魁的的一双妙目却落在一件艳红色的丝质胸衣上,凝视着上面一簇簇艳丽的花朵,喃喃道:“是他……”

        水道中灯影摇晃,船来船往,花魁怔立于花船之中时,那艘乌篷小船已摇出许远,那名青年已重回舱内,手里捏着一方玉佩,亦是怔怔发呆。

        数年来他一直随身携带的几件要紧之物都被一一送出,好似将心中的牵挂放下一般,如今只剩下这块玉佩,却不知如何才能送到宫中那位佳人的手里。

        美玉温润,令人爱不释手,睹物思人,莫怀远更是一遍遍摩挲玉佩上雕琢的精美纹理,一语也不发。

        “好一块美玉……”对面瞎眼老道突然开口,令莫怀远顿感诧异,反问道:“真人如何知晓我手里拿着一块美玉?”

        瞎眼老道此刻面色庄严,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说道:“玉石乃是大地之精华,雕琢成器后,可为修道者法器,老道岂会不知?”

        莫怀远低声道:“这不是法器……”

        瞎眼老笑道:“老道自然知晓它的来历,世人眼里,皇城不仅仅是天子盘踞之所,更是一座宝库。”

        随即脸色忽又收敛,轻轻一叹:“许多年前,中原各宗门曾有约定:闲野之人不干国是,圣者不得擅闯皇宫。只是若非圣者,谁能将大内高手等闲视之,出入无碍……”

        细细体会对方话中之意,莫怀远面色微变:“虽然真人传我玄法道藏,然则我并未拜入玄门之中……”

        “此番你若想去拜会故人,无论何处,刀山火海,老道必定助你,除却皇宫……”瞎眼老道打断道:“你若真有一日晋道成圣,老道自然不会去干涉。”

        莫怀远一怔,随即敛色垂首道:“多谢真人!”

        ……

        转眼秋凉,河朔重镇冀州地界却渐渐热闹起来,十年一届的武林大会将在河朔方家举行,江湖各大宗门、各路英豪,南起岭南,北自草原,乃至东海、西域,自是群聚而来,官道上车马相连,人影络绎不绝。

        冀州乃河朔名城,九州酒都,但凡来此地的游人都要寻一家酒肆,喝上几碗醇香甘冽的衡水酒,体味“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的妙处,如今诸多江湖人士齐聚于此,大小酒肆免不了酒客爆满,一座难求。

        城西孔老拱桥的一处酒楼内,更是人声鼎沸,多是些携带刀剑的江湖豪客,个个开怀畅饮,吞咽美酒如灌清水一般,尔后酒酣耳热,醉话连篇。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林人士谈论最多的自然还是各派绝技孰高孰低,如今江湖各辈高手中谁的本事最为了得。

        之前数届武林大会,老一辈中无不是佛门诸圣独占鳌头,年轻一辈乃是诸派弟子各逞千秋,及至上一届,却是被唐观海一人抢尽风头,进而被誉为诸圣之下第一强者。

        孰料眼看新一届武林大会将临之时,先是道门宗主传人横空出世,在“雏龙会”上大显身手,尔后失踪数十年的道门宗主重现江湖,于断天峰一战力搓诸佛,最后数月前翟流云又将唐观海击杀,浩荡江湖,竟大有山雨欲来、改天换地的架势。

        江湖中不乏消息灵通之人,原本这位新出道的道门宗主传人亦是“流云剑”的传人,况且若细究“流云剑”的底细,其亦是出自道门昆仑一脉,如此来看,谁能说这诸多变故,仅仅只是巧合?

        酒楼之内,处处高谈阔论,不久后忽有喧哗声起,众人循声看去,不觉眼前一亮,原来是一群衣衫鲜亮、气宇轩昂的年轻侠士进了酒楼。

        “是‘河朔方郎’!还有公孙世家的少主、怒海帮游少帮主等人。”“河朔方郎”在武林中早已名声鹊起,在冀州地界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立时被酒楼众人识出。

        河朔方家乃是此次武林大会地主,方辰此番一袭白衫,面含微笑,更显得温文尔雅,令人如沐春风,与众人招呼毕,二楼临窗的酒桌早被腾空,方辰便引着游子熙、公孙默等人落座此处。

        于是众人的话题又渐渐转到武林年轻一辈身上,谈论起空、玄二门传人的本领孰高孰低,谁能更压对方一头,比较之下才惊觉那少林的慧心法师与道宗传人莫怀远竟有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身修各自教中最高深的内功心法,功力深厚,为同辈中佼佼者;两人年纪虽轻,一人是少林方丈关门弟子,另一人更是道宗传人,辈分却都极高;两人都引来帝王垂视,一人是御赐的“定明禅师”,另一人乃是圣上金口斥责的“天下第一贼人大寇”……

        当年“雏龙会”上,二人间的比拼实际上就未分胜负,如今转眼近两年,据说慧心法师的佛功更加深不可测,那莫怀远亦是在西域、中原闯下赫赫凶名,此番若是二人共赴盛会,又会有怎样一番碰撞?

        岂料谈论不久,一些冀州本地人士拍案而起,为“河朔方郎”叫屈,有人斥道:“方家少主才是‘雏龙会‘第二,那道宗传人算个什么东西!?”有人冷笑:“那姓莫的据说乃是飞贼出身,竟犯下劫持公主的重罪,真是贼性不改!”

        此处毕竟乃是河朔方家的地盘,听这些人如是说,众人也不便反驳,况且许多人自诩名门正派,又不知就里,对莫怀远与贼人勾结、掳劫大梁公主的行径本就不齿,亦有推波助澜、随之应和者。

        众声喧哗之中,却有一道叹声响起:“尔等谬矣,依在下看来,这位道宗传人敢做敢为,实乃天下一等一的性情中人,‘河朔方郎’与之相较,不知差了几万里……”

        众人一时寂静,循声望去,但见一人玉面无须,轻摇折扇,感慨道:“若能一窥金枝玉叶的真颜,与之独处数日,吾虽死而无憾矣!”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78/24662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