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97章 黑龙营李自成

第697章 黑龙营李自成


“大西营复土一千里,张献忠功封西海伯!”

这个消息如同狂风一般,迅速在京城吹过。

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张献忠被封伯的消息。

京城的民众不知道大西营收复的故土在哪,也不知道阿鲁科尔沁是什么部落。

但是因为武道大会的事情,他们对张献忠却还有点印象。对他打了胜仗,更是欢呼雀跃——

这是建虏西征草原之后,他们难得听到的好消息。

科尔沁部作为建虏的附庸被广为宣扬,人们都知道朝廷和顺礼王联合击败了阿鲁科尔沁,收复了阿鲁河、阔滦海子、捕鱼儿海等地。

心忧建虏破关袭扰的百姓,对张献忠是大加称赞。甚至有人拿他的战绩,和蓝玉北征捕鱼儿海相比:

“蓝大将军在捕鱼儿海虽然是大胜,却动用了大明十五万大军。”

“张将军就不一样了,他只靠着两千人,就和顺礼王一起击败了阿鲁科尔沁,收复捕鱼儿海等地。”

“征战距离之远,还要胜过蓝玉!”

这让听到的嗤之以鼻,反驳这个人道:

“蓝大将军一战俘虏七万多人,横扫整个漠北,因此才封了凉国公。”

“张献忠这点功绩,哪能和蓝将军相比?”

“就是定远侯等人,功绩也远胜张献忠!”

在当今皇帝为蓝玉案平反后,有关蓝玉的功绩,得到正面宣传。

尤其是捕鱼儿海之战,被一起立功的定远侯王弼后人宣扬得最利害——

这一家一直就不安分,万历年间还曾向楚王索要祖上财物。如今被平反后,他们很希望尽揽捕鱼儿海之战的功绩,恢复祖上爵位。

不过这点在朝堂上并未得到回应,因为随蓝玉案平反而来的,是建文君的污名。皇帝把蓝玉案归结为太祖帮建文君铺路,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所以那些心向建文君臣的,当然对蓝玉党后人不待见。两拨人时不时在报纸上打嘴仗,揭露对方的短。

目前来看,还是心向建文君臣的人占上风。但是蓝玉党后人,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这些人最大的靠山,就是南京吏部尚书孙慎行。他的祖上全宁侯孙恪,是被蓝玉案牵连而死。

无论孙慎行愿不愿意,他都必须维护祖上的功绩。如果有人想朝他的祖上泼脏水,他必须要站出来。

作为东林党的大佬、红丸案的发起人,孙慎行在天下间名望非凡。有他坐镇南京,即使是普遍同情建文君臣的南方士子,也没有人对蓝玉案平反有什么非议。

如今南京功臣庙已经得到改建,列入了当今皇帝增加的功臣。一些功臣后裔更是绸缪着去海外开藩,获得皇帝许诺的世袭伯爵之位。

距离进入功臣庙只差一丝、只能开辟子爵领的定远侯王弼后人,对此当然有些不甘心。一直在鼓吹祖上的功绩,希望获得世袭伯爵甚至祖上的侯爵爵位。

这件事以前没有多少风浪,如今借着张献忠封伯的东风,竟然火热起来。

一些人拿蓝玉、王弼等人的功绩和张献忠比较,议论他是不是应该封伯爵:

“复土千里固然是大功,但是张献忠的战绩,也实在是太小了。”

“他从入伍到现在,斩获的首级能有五千吗?”

“按照五千封伯的规矩,还轮不到他封爵!”

“凉国公、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俘获七万七千人、数日后又俘获一万五千户,这才是真正的大功绩。”

“张献忠与他们相比,功绩太微小了……”

对此连连摇头,觉得朝廷对张献忠褒奖过甚。

甚至认为朝廷就算给定远侯的后人封伯,都比给张献忠封伯更合适。

前面这话,还有一些人附和。但是后面这话,赞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张献忠不管怎么说,都是远征漠北取得了功绩。定远侯后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凭借身份就想获得伯爵之位?
有人拍案反驳道:
“张将军的功绩固然比不得凉国公、定远侯,但以收复捕鱼儿海之功,封个伯爵也不过分。”

“更何况西海伯领地是要封在那里的,张将军要把阿鲁河、捕鱼儿海,永远纳入大明。”

“如此丰功伟绩,岂是靠祖荫的人能比?”

又向刚才质疑张献忠的哂笑道:
“你们这些人,去东北能不能立足都是问题。”

“但凡能在黑龙江待一年,就算李某服你!”

对这些人嘲讽一通,然后扬长而去。

那些人见他身边一群壮汉,对他不敢阻拦。只是在他离开后,说些怪话而已。

那人离开茶坊后,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叔父,刚才你怎么给黄虎说好话?”

“他和咱们黑龙营可不对付!”

“莫非是叔叔知道他封了伯,想要……”

话没说完,他的脑袋便被拍了一巴掌,那个为张献忠说话的人狠狠道:

“谁给黄虎说话?”

“那是为黑龙营的将士正名!”

“张黄虎怎么说也是从黑龙营出去的,咱们自己人可以骂,却不能让外人诋毁。”

“都在一条江上讨生活,今后合作的地方多着呢!”

“这黄虎成了伯爵,身份也确实不同以往……”

说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惆怅。

他自忖本领不下于张献忠,去年征讨科尔沁后也和对方一样成了游击将军。

没想到眨眼之间,张献忠就成了西海伯,职位也成了参将,和他的舅父高迎祥相当——

这个职位,能够统领六千士兵,西海领还可以组建西海卫守卫领地。

张献忠只要把这些都建好了,将来在黑龙江上游,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势力。

他们黑龙营立足中游,免不了和这个人往来。

李自成想到这点,就忍不住心中艳羡,恨自己为何不能立下这样的功绩。

再想着舅父让自己招募移民的事情,他心里开始萌生其他想法。开始思索要不要脱离舅父,以后独领一营。

他的侄子李过没这么多想法,还在拿着报纸看上面的内容。
在黑龙江可看不到这些,他是好不容易才求了叔父,才随着来到京城。

蓦然,他指着报纸上的一条消息道:

“朝廷任命孔贞运为黑龙江巡阅使,兼任安东护军使治理黑龙江一带。”

“叔叔,这人以后就是咱们的顶头上司了,要不要提前过去拜访?”

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惊讶,急忙把报纸拿过来,仔细看上面的消息。

看到朝廷要在黑龙江上中下游组建漠河、黑河、黑水三个军民府,还派遣了黑龙江巡阅使等官员治理,他琢磨道:
“看来朝廷要加大对黑龙江的投入了,派这么多官员过去。”

“对咱们招募移民是好事,就是以后打仗,也会有更多的人争功。”

这次孔贞运赴任,带着的是一整套班子。他要把黑龙江巡阅府和三个军民府组建起来,树立朝廷在黑龙江的权威。

所以李自成一下就察觉到,以后他们在黑龙江,会不如之前那么自在。甚至立功机会,都有很多人争抢。

但是这些文官的赴任,也会带来好处。例如他们招募移民就可以让巡阅府发公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要费尽口舌,向陕西官员解释他们是什么人、要把人迁到哪里。

甚至,将来还可能通过巡阅府的关系,让沧州的移民大营分配移民。不用再辛辛苦苦派人,用船队接移民就行了——

在家乡熟悉的人员都被招募过去后,李自成发现单靠自己带的人招募移民太难了。还不如交给朝廷,让朝廷分配移民。

想着这些,李自成拍了一下侄儿:
“走!”

“去孔府!”

带着李过等人准备了礼物,前往孔府拜见孔贞运。
——
此时的孔贞运府上,可谓门庭若市。

他这次出京虽然名义上是在受罚,外放都没有提升级别。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却都知道孔贞运在皇帝那里,仍旧荣宠不衰。

一些人还猜测孔贞运做好黑龙江的事情后,下一次回来多半能任九卿、甚至入阁拜相。

所以这些大臣,很多人都送来了贺礼。还向孔贞运打探黑龙江分封的情况,琢磨着以后是不是在黑龙江沿岸开辟封地。

在这些人的表率下,聪明人琢磨孔贞运的职务和林丹汗的位置后,认识到皇帝还是派孔贞运和林丹汗打交道。以后和草原上的贸易,仍旧绕不开这个人。

甚至,因为漠北的互市地点新组建,不像张家口等地那么成熟。孔贞运在其中的发言权,还要更大一些。

这让从事和草原贸易的商人,纷纷来拜访孔贞运。

朝堂上的中低层官员在知道孔贞运挑选愿意去安东的属官后,也纷纷来拜访。他们想要看看,这里是否有自己的机会。

这些自认为不得志的官员,想追随孔贞运一展长才。未来孔贞运如果能成为卿相,他们更会有发达的机会。

李自成等人来到孔府时,看到的就是这个景象。以至于他们送上拜帖后,担心见不到孔贞运。

孰料没过多久,孔府就有人迎了出来,把他们请到了里面。

客厅之中,孔贞运正在接待来拜见的官员。但是在得知李自成来访后,他却仍旧没有怠慢,起身向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李自成李将军,在黑龙营任职,担任游击将军。”

“他可是圣上夸赞的雄才,和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并列。”

前面武官职务,在场的文官根本没有人在意。在文贵武贱的当下,一个游击将军没有多少文官放在眼里。

但是后面那段话,就让他们不得不重视了,因为皇帝竟然把李自成和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并列。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自成是简在帝心的人物,将来和张献忠一样封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这样一位人物,他们当然要尊重点。

所以李自成在这个厅中,受到文官前所未有的礼遇。各种亲切的话语,让李自成听得十分悦耳,几乎觉得他们和自己之前见到的文官不是一类。

不过他却知道,这些都是错觉。自己之所以受礼遇,不过是皇帝重视,被孔贞运说出来而已。

心知这一切是谁带来的李自成,带着李过等人,推金山倒玉柱拜下道:

“拜见都护!”

“我等听闻巡阅使兼任大都护,特此前来拜见。”

“略备一点薄礼,还请都护笑纳!”

命人将准备好的礼物送上,说明自己的来意。

听到李自成请自己开个公文方便移民后,孔贞运笑着向一众宾客道:

“看看!这还没正式上任,事情就过来了。”

“黑龙江虽然偏远,事情却一点都不少。”

“你们跟着我可不会享福,而是要在边疆做出事业来。”

趁机提点了这些官员一番,孔贞运又向其中一人道:

“陆知府,这海兰泡就在黑河对面,由你的黑河军民府监管。”

“不如你我一同写文书,方便李将军做事?”

陆澄源当即起身道:

“那就却之不恭了!”

和孔贞运一起写了文书,用上黑河府的印信。

作为崇祯朝首参魏忠贤的官员,陆澄源在阉党倒台后按理说是应该官运亨通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因为他在掀翻阉党上出了力、又不是东林党的人,根本就没有升迁的机会。

直到现在,他身上的职务还是工部都水司主事,以从四品参议衔担任营缮司郎中——

这是当初皇帝清理工部后,酬功赏给他的。没有人罢了他的官衔,但也没有让他升迁。只是在署理职务一年后转为添注,在营缮司管些杂事。

陆澄源对此自然是不甘的,多次向皇帝表明心迹。皇帝也确实没有忘记他,这次组建黑龙江巡阅府,就让他担任了巡阅副使,负责具体的水利工程、航线规划、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等事。

可以说,在如何治理黑龙江这条河流上,他才是具体执行的人。

同时因为黑龙江官员的缺乏,他和孔贞运一样,兼任了一个府的知府。府城就在海兰泡对面的黑河,负责管辖这一带。

面对李自成的示好,他和孔贞运一样积极接纳。一连写了几封文书,拜托各地官员配合黑龙营移民。

孔府之中,可谓宾主尽欢。孔贞运等人从李自成口中了解了很多黑龙江的事情,李自成也通过他们,真正和大明官场的人熟悉起来。

之后,他更是把移民的事情交给侄儿李过,自己应孔贞运等人所请,帮忙挑选将士。(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7914/37914909/141406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