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董胖子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衰败。
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年轻时就曾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依仗地主豪强的出身和富足的资产,多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
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鞋弓箭,左右驰射。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和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其之后平步青云最终做到了祸国太师的位置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个人武力位于其实力之首,高达95,而他手下的头号战将华雄也只是92。即使他后来位居高位,武力渐渐废弛,也不是普通的刺客可以比敌的。比如尚书丁官、越骑校尉伍孚、曹操。
董卓的武艺在凉州都是出名的。当时董卓就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民国时期的省公安厅长官,各路**人马都要拜会。
羌族首领豪帅为了保全自己,极力迎合趋附董卓,并且与他结为友好,以求暂时相安无事。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与董卓称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里的情况,见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寻思如何来利用和控制他们,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罗亲信,为自己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于是,在野心趋使下,董卓丝毫不吝惜花费自己的家产,每当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帅,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和拥护。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于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愿意听候他调遣。一次,一个羌人豪帅见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无几,便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上千头牛,赠给董卓。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满足于边远豪强的名分,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发展。
董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够狠,和二战时候的英国丘胖子理念很像“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之前还和羌族交往深厚。但是为了升官发财,在追随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当然,如果只有武力,凶狠狡诈,那只是一个莽夫,最多像典韦一样做到一个侍卫大将。强绝地武力只是他成功的基础,董卓成功的本因未尝不是因为他善于用人。毕竟汉高祖刘邦的名言已经摆在那里,被后人所推崇。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在统一全国建立大汉朝后,在同年6月的一次宴会上所说。
董卓能够收复那些个牛人,当然能够赢得那么多人才拥护,最为重要的是手够大方。颇有一副民国时期袁大头“天下财,散于天下人,天下非吾莫属。”的气度。金帛、权利、美女、宝马、神兵,甚至威胁士人喝血酒、恐吓家属安慰,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用吕大官人的话就是怒刷忠诚度,直到把忠诚度推到顶。
在拉拢武将方面可谓也是不遗余力,不说历史上为了拉拢天下第一武将吕布,把爱马赤兔都出让。就是他手下的多少有些名号的十二个将领:华雄、李催、郭汜、樊稠、牛辅、徐荣、张济、王芳、胡轸、李肃、董旻、李蒙。也是恩威并施的去拉拢。通过武力威势、联姻、破格提拔、赏赐金帛珠宝、赐予**美妾等诸多手段来提高这些骄横的将领对他的忠诚度。
凉州军中的第二大势力是李家。文官李儒、武将李催、李蒙、李肃这四位巨头。在现代可能他们这些人都是远房亲戚,不怎么来往,但是古代是宗族家长制度,故而会互相扶持。更何况李氏家族在凉州就如同孔氏家族在山东的地位。远的有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秦国的李斯;西汉的李广;东汉开国功臣中云台二十八将领就有李通、李忠两位李性将领。李氏一门大儒、悍将人才迭出。董卓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联姻。
董卓智力50,看起来比普通人强多了,但是同汉末那些豪强相比就有些差强人意。为了弥补智力方面的捉急,他把李儒这位智力高达91的牛人收为女婿,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方面李儒在李家属于边缘子弟,自己得到了一个忠诚谋士,还可以通过他加强两家的联系,从而得到对方人才、金钱方面的支持。当然像他这样的莽夫在大汉的人文环境中,对于有学问的人有一种天然的窘迫,知道要管理地盘离不开士子,对于士子很是看重。所以即使后来把持朝政也没忘了重新启用蔡中郎之类曾经被十常侍迫害的清流士子。
当然这些将领能够这么快地聚拢在董卓旗下,为董卓作为军司马跟随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时候,屡立战功。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董卓在西凉“健侠”的美名。侠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存在千古,甚至比儒家文化存在还古,就是因为那句“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无数古人舍生取义。更何况还是民风彪悍的山陕先秦之地。董卓凭着他非凡的才武,作为仲裁者,拉拢、兼并其他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像郭汜这样出身马贼的将领,就是被董卓表现出来的侠气、豪爽所吸引。
除了对于将领的掌控,对于士兵的恩赐也没有减少。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他们为董卓的义气所感动,后来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随他,这就是他之后的飞熊军的雏形。之后被刺身死,其近卫飞熊军更是全部死战不降。
就可以看出来。当然为了维持这种挥霍,就需要巨大的财源,不想碰世家大族的利益,就只能做一些祸害百姓、挖人祖坟的缺德事。可见经济对于一个势力而言有多大的影响。为了支援董胖子,让他少做些迫害百姓的事情。吕布甚至把凉州、并州的唐王阁属于大唐的股份赠与董、李两家。并提高贩卖奴隶的价格,加大人口贸易。同时在军火方面进一步解开限制,连青铜炮都加入到贩卖行列,进一步加大了董胖子的野心。
其实当时吕大官人也是考虑军事技术方面的封锁,但是鲜卑、羌族各拥有威力惊人的龙炮和虎炮,其消耗玉石,一个大势力只配备一门,一炮下去最多能够造成百余人伤亡,最大的缺点就是再装填慢,一般交战之前打一发就没用了。而董卓与羌族交好,而又属于土豪,根据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有这种尖端武器。所以贩卖一些口径小一些的火炮,为他组建一个“龙炮禁卫”道未尝不可。其实主要原因是吕布掌控着对炮兵绝对克制的空军,才敢做这种军火交易。
不过吕大官人可不敢把这种兵器贩卖给张角那个半仙,以他经常炼丹的熟练程度,肯定能够通过一些味道来分析出黑火药成分,到时候山寨出大量的火炮,那就是增加将来自己的攻略难度。
现在董卓通过讨好十常侍以及董太后才能做到如今这种地位的。当然十常侍也不是傻子,他们权利的本源在于皇权,为了维持中央的权威,就像对待普通的敌方大员一样让他离开家乡凉州,到并州任职。这也让董卓远离了与他交好的拥有十数万羌人头领,现在只是控制有数万军马,用来镇压并州的羌人叛乱。
对于大汉这座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董卓无疑是拆墙的重锤,吕大官人需要这柄利器发挥它的作用。
虽然历史上吕布的名声就是败坏在董卓手里的,但是现在吕大官人却不得不放下那还未发生的仇恨,对董卓采取扶持态度。现在的董大胖子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五官中郎将。政方面是省长级别,在大汉文官系统中可以排列到二十上下,武方面十四级普通官阶他已经达到了第八阶。这也就无怪乎黄巾之乱时刘关张这三个白丁救了他,他还不屑于顾。而吕布现在贵为唐王,在大汉高层眼中,掌控着两州之地,具有的资源和董胖胖差不多。所以才能够平等的交流。
在李儒眼中,大唐与凉州军交好,就如同战国时秦赵交好一样,是远交近攻的良策。至少两家的结盟,对于董卓是及其有利的。故而关系才能这么快速的发展。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4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