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元末明初努尔干都司 > 3卷 07章 120年回归路

3卷 07章 120年回归路


第三天的演讲人是陈佳音,第1大队队长。他演讲的内容是关于北方丐帮进入黑龙江下游的艰难历程,题目叫:“东夏人120年的南归路!”他绘声绘色的演讲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从1234年,东夏人离开家乡流落到鬼流国,到那一年,北方丐邦才重回东夏故土的?

        “1345年!这一年建立了海东堡。”

        “1350年,这一年建立了海东部!”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早在40年代,李利而大力拓展海东站,1345年建立了海东堡据点。所以说1345年有一定道理。如果按1345年计算,离东夏人被赶出东夏故地已经111年了。”

        “1350年也对,海东刚建堡时,居民只有3000人,且均为原住民。李利而之后逐渐向海东堡移民,利用移民逐步将海东增加到1000户,人口5000人,真正让2000流落到鬼流部东夏人的后代人回到了海东堡。之后又打败了周边的小部落,收附了3个小部落共2000人。到1350年,人口达到了7000人,成了14个百户队。1350年,海东正式建堡,建立丐帮海东特别支舵。所以也可把1350年当做流亡到极北的东夏人正式回归时间。此时离东夏人北逃鬼流已经116年了。

        “鬼流人进入海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陈佳音强调到,“海东最早是一个贸易基地,然后发展成为农业基地兼贸易基地。并成为北方丐帮向西进入黑龙江的基地。从此,北方丐帮开始回归山南。回归东夏故地。”

        “南归比较有里程碑意义的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鱼失站的建立。鱼失站这样原为只有50人的渔业据点,1350年发展成为一个有500人的贸易站。

        二是进入太平站。1351年派遣探险兵50人至太平站。

        三是建立海兰泡据点:1351年李利而将军以乌的河大队为基地,派出300人精兵,沿乌的河进入结雅河,并打败了海兰泡的达斡儿人。组织归附的部落1000人入驻海兰泡。后又移入1000人1351年,人口达到了2000人,成立了4个百户队。在黑龙江中游扎稳了根。

        四是建立双城据点:由于受到北元以及其他女真部落威胁,在女真英雄海参崴的要求之下,1351年,李利而就派兵1000进入了双城区域,与海参崴共同统一了双城区域,建立了双城堡。海参崴与双城合并成立双城支舵。海参崴兼任双城支舵的舵主,支舵共有5000人,

        五是成立麻依村。1353年,海参崴派兵500进入麻河部,打败了拒绝归附的其首领,收服了麻依部。并在此驻兵100人,成立麻依村。双城部区域尽属北盟。随后,女真联盟多次打败了南部高丽军队的进攻。

        六是1353年建立伯力堡。1351年,李利而派甲兵500人,从太平站出发,逐步打败了并收服了伯力的吉米烈部落的一个小分支共500人,北部的吉米烈部另一支达哈部闻讯赶来进攻,李利而见对方势大,引兵退至太平站,待敌人撤后又占领伯力,此后双方互有胜负,李利而非常想占领伯力,但又不敢与吉米烈部为敌,终于,抓住达哈部与其他吉米烈部争斗的机会,在1352年打败了达哈部,夺取了伯力,并于1353年以1000雄兵驻军伯力。此时,吉米烈部发现了威胁,但已经迟了,北盟已经在街庙和伯力两面对其形成了夹击之势,虽然兵力不多,但北盟的水军随时可以机动作战,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吉米烈部默认了这一强邻的出现。1353-1356年移民800户,4000人移民至伯力,成立了8个百户队。1358年,伯力人口达到了6000人。同时,巩固了在虾夷岛的发展,在虾夷岛建立了两个要塞,国后站(渔业据点)、北海道站,各移民1000人。

        七是1355年吉米烈部归附。1352年,李利而主持了与黑龙江北部的吉米烈部的谈判,吉米烈部与双城部的海参崴部二部均属于东夏后人,其中吉米烈部属原东夏太子田民的后遗,有约25000人,分为5个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而海参崴部则属于东真国遗民,有约5000人。此时李利而已经夺取了黑龙江的出海口街庙。并从库页岛上移民200户,1000人,并驻军300人。曾经发生了一次几百人的规模的小冲突,结果吉米烈部的被轻易打败,又向鱼失所移民1500人,总人口达到了2500人,共5个百户队。其中军人占到了1000人。双城部早已归附,吉米烈部得已经无力对抗李利而,于是决定加入北山丐帮,成立吉米列部,同时成立了双城部,由吉米烈部统领自伯力以下的黑龙江中下游区域,并统领双城区域。吉米烈首领达尔任丐北丐帮副总舵主兼吉米烈分部舵主。两个新的部落加入后,岭北丐帮人口大增。

        1350-1360期间,李利而将军听从部属的意见,大量从其他部落移民到贸易部,在10年时间内,1350年利用库页岛新增加的10000人,并利用各贸易站逐渐到鬼流、堪察加、雅库特等处征集的15000人,以及降伏的部众,李利而将这些人移民到了黑龙江下游与虾夷,将这些土地有效纳入了控制范围。在1350-1360之间,加入北方丐帮的北山部落联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势力扩展到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区域。

        “还有一个城市,海兰泡是什么时候进入的啊?”讲到这里,陈佳音也累了,他提了一个问题。

        “1360年!”金成汗抢答道。“1358年占领了海兰泡,1360年正式建堡”

        “答得对。但海兰泡的开拓,并不是李利而将军的部属打下的。而是莫尔长老的部下打下的。”

        “莫尔长老,他不是在40年代之后任传功长老,在阿尔丹的发展么?蒙真满腹疑惑,不由抢问道。

        “对啊!就是莫尔长老。堪察加战役后,莫尔不再担任北方丐帮总舵主,而是改任传功长老。莫尔长老在四十年代到了阿尔丹,把阿尔丹经营得有声有色。1350年后,由于铁矿的发现与开采,阿尔丹成为雅库特区域铁矿贸易中心,人口大量增加。此时,由于鬼流部与日本的贸易,已经逐渐由以铁矿为主转移为以北极的毛皮为主。由于埃文的铁矿运到雅库特运输距离过长,莫尔非常想用阿尔丹的铁器代替埃文的铁器。

        由于阿尔丹在整个北山部落联盟之中,气候条件最好,因此,从1340年以来,阿尔丹农业人口持续发展,在鬼流部因专研农业而不得志的相伟旦在这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阿尔丹地区,人口到1350年达到了15000人,其中有5000人是从埃文及堪察加移过来的。在阿尔丹区域,一共建立了3个要塞,十多个村落,尤其是相伟量的学生李拉尔,不仅在此种植了一些农作物,更是根据农业的原理,发展出牧草种植业,为养羊等家畜创造了条件。由于汉人后裔占多数,所以汉语成了这里的主导语言。

        由于阿尔丹农牧业发展良好,迅速成为西伯利亚的中心,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显得不够,不得不开始向外扩张。

        莫尔长老最看重的是马格,莫尔长老的传功专员发现这里有铁矿。1352年,阿尔丹收服丘利堡的原始部落,开始了向南扩展的步伐,准备占领马格。但莫尔长老长于工学与农学,却不长于打仗,其后非常不顺利。一直与原始部落处于拉锯状态。

        1358年,在海兰泡300军队的配合下,终于战胜了马格部落,尽杀其众,建立了马格堡。随后逐渐移民5000人,建立了阿尔丹部在外兴安龄以南的第一个据点。1360年,在黑龙江南岸建立了漠河堡,从阿尔丹移民1000人。将势力扩展到了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区域。

        所以马格堡的建立,也是东夏人回归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陈佳音讲得绘声绘色,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9点,众学员这才意尤未尽的回到了住宿地。

        几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很快完了。下来的培训内容和以前也大同小异,也是三方面内容:一是利用湖面及海面解冻之机,去捕鱼。二是打猎。以10人或者20人为1队,到山中找猎;三是到各传功站遵点,为村民治病,传功。第一个月在双城及附近区域。第二个月则到了伯力及海兰泡、及马格区域。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4/34897/1886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