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寻找人生之今生 > 第五章 繁忙的暑假

第五章 繁忙的暑假


很多令人惊叹的成功说白了都很简单,但是能想到并且做到这种简单的人都很不一般。

        ——张祖凡

        竞争中,你前面的人会成为你的目标,但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的身边和身后,尤其是后者,最容易被人忽视。

        ——张祖凡

        第二天早上九点,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吉姆。不过幸好,他并没有被老板炒鱿鱼,只是来看看爸爸;特意九点来,只是为了吓唬一下爸爸。

        吉姆是个典型的无忧派美国青年,一点都没有文职工作者的文静。他最喜欢的话题是美女,目前最热衷的事业是给爸爸介绍女孩子——他认为在美国像爸爸这样上三十的处男需要他来拯救,爸爸是他的第一个拯救目标——因为爸爸就在他身边;从身边做起,是他的一条原则。可惜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成功。但是没关系,不达目的不罢休是他的另外一条原则,虽然我通常只能在歪事上看到他的这种毅力。

        见到我以后,他上我们家多了一件事情,就是诱拐我这个“小天使”——这是他对我的专用称呼,第一次见面就定下来了,并且逼着爸爸同意才作罢。他喜欢抱我,可是我有了最初的两次经验以后,总是尽量和他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他的拥抱意味着络腮胡子扎脖子十五分钟以上——忘了说明,他和爸爸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他也是个络腮胡子,一天不刮就能扎死一头牛,偏偏他还喜欢偷懒:蓄胡子。爸爸自从和我在一起以后,每天都刮胡子,否则我就刮他的鼻子;我喜欢亲他的脸可不是他的胡子。

        当然,现在吉姆还是不时地带着女人的照片来,并且劝说爸爸的理由多了一条:小天使需要妈妈。简直胡说八道,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就在那里瞎掺和!有时候,我简直怀疑自己迟早要被他逼疯。所以,我越发地不喜欢他。要不是看在爸爸的份上,我早就给他脸色看了。谁稀罕他的礼物了——他每次来都给我带礼物,穿的、吃的、玩的,什么都有,变着法子讨我欢心,只求让他亲一下;但这个在别人眼里看来的小小要求总是很难实现,十次里有一次成功他就已经高兴地要请我们出去吃一顿了。所以,爸爸开玩笑对我说:“萨莉,你瞧,钓着吉姆的最大好处就是,我们省下了不少伙食费,伙食却大大改善。”而吉姆则在旁边夸张地哀求:“亲爱的小天使,你千万不要丢弃我,否则我的人生将再也没有光明。我愿意贡献我的所有……”我实在受不了这两个大男人了,一个卖女求食,一个变态。

        自从我认识到吉姆的“变态”后,就一直很奇怪:爸爸为什么会和这种人成为好朋友?不过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种已成现实的问题,因为我实在太忙了。

        这一个多月里,我每天都在接触新东西。同时,为了开学的准备,我每天基本上都要学习八小时以上,晚上要到十点钟才睡觉,第二天照常六点起来。没办法,因为虽然戴维斯先生说我的英语不错,但是我还是一看他们的中学课本就晕了——不认识的单词太多——没办法,只好煮快速面——恶补。

        在国内时就听说美国教育质量差的传闻,说这里的中学生几乎什么都不懂。但事实上,除了数学,美国的教材无论质还是量,都不逊于国内的,不少课程甚至比国内的强很多,比如说英语、地理、历史等。虽然数学简单得要命,但是我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因为美国孩子是在计算机上做题的,我对那些程序一窍不通,只好从头学起;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学数学,还不如说是在学计算机——爸爸为我特意添了一台电脑。

        因为是暑假,我几乎每天和斯图尔特家的孩子以及尤金兄弟在一起,很快就和他们相熟了,和玛姬更是形影不离——爸爸陪了我一个礼拜就放心地上班了。除了周末,他每天到了晚上才能回来。所以,午饭我不是在斯图尔特家吃,就是到尤金家吃,但多数还是在斯图尔特家。我在哪家吃午饭由他们争夺决定,有时候是打赌,有时候是比赛,反正谁赢了我就在谁家吃。我如此受欢迎是有原因的:他们喜欢我做的中国菜,而我去吃饭必定会给那家做一道中国菜。虽然大家都比较遵守这种规则,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这时争执就会伤和气,所以到后来情况愈演愈烈的时候,斯图尔特太太和戴维斯太太不得不出面干涉,最后索性决定让我一天一家轮,但每天的量做得大一些,两家的午餐合在一起吃。这才彻底解决了问题。

        他们对我每天都能做出不同的菜样而且一个多月里竟然没有重复的感到很惊奇。其实中国菜本身就没有定法,可以随意创作,只要把握基本的调味原则就可以,反倒是要做出一模一样的中国菜很难。其实我的水平不高,最多只能算得上国内初级厨师的程度,但是我星期一做西红柿炒鸡蛋,星期四做西红柿鸡蛋汤,下周一再做浇汁(番茄酱)煎蛋,有些菜只是放不放葱的区别(颜色不一样,味道也略有改变),虽然用料一样,但因为隔了几天,所以让人觉得完全是新菜样。这只能让他们惊奇,在吃惯了千变万化大菜的中国人眼里,这实在是换汤不换药的雕虫小技。斯图尔特太太和戴维斯太太都想学做中国菜,但是尝试了两次以后还是因为对中国料理的“一点点”量无法理解而以放弃告终;我实在没有能力明确告诉他们“一点点”是多少克。

        为了帮助我学习,两家的孩子着实出了不少力。白天一般至少有两个人同时陪着我,随时回答我的疑问,回答不了就查资料帮我解决,或者打电话问同学和老师。总之,一定帮我解决。其他人打工的打工,去社区的去社区,玩的玩,但总不忘给我捎相关的资料。他们的课本不少都是以前学生的旧书,但上面很干净,几乎没有手写的东西,然后用完了留给下一届的学生。所以,我现在看的书大部分也是他们重新帮我找来的。

        一开始,我的进度很慢,一个星期才完成不到一半的六年级课程,但随着对英语的熟悉,一个月以后,同样一个星期,我能完成三分之二的八年级课程。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就算是六年级的英语都有三大本,包括讲语法的《英语》、侧重单词拼写的《拼写》和关于文学作品的《文献》,三本总厚度多达一千五百页。所以,就像对我的中国菜一样,他们也同样对我的学习进程万分惊叹。“今天的你又比昨天进步了。”这是他们在我完成七年级课程后最常用的赞语。我的努力带来了丰硕的果实——我的进步每天都能被人所感觉。但事实上,我能以这样的速度进步也是有原因的:大部分内容我在国内早就学过,有些还学得比八年级的程度深,同时学习方法是相通的,所以一旦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这些课本的学习一点也不难。

        惊叹的同时,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尤其是西蒙和卡洛尔。十五岁的西蒙就像当初的哥哥一样,受到了小妹妹的威胁。美国高中的课程安排模仿大学式教学,只分年级和科目,没有班级;学生四年中要学220个学分,但是可以三年学完也可以五年学完。西蒙是马上要读高二的优秀学生,但他准备三年毕业,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修满了七十五个学分。本来在周围环境中zhan有绝对优势的他突然遇到一个强大的竞争者,而且这个竞争者竟然是就在自己身边的小妹妹,这让他危机感陡升。卡洛尔则是终于知道了我将要读九年级——年纪小他一岁却比他还高一级,非常不甘心,尤其是我在一个多月以前还在向他请教六年级的问题。尤金兄弟则可能知道我不会和他们同校,所以那种感觉不是非常强烈。桑迪和玛姬还小,压根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因为能给十二岁的我指导英语而非常自豪,尤其是玛姬,她同时还教我哑语——玛姬哑语手势的优雅远远超过她英语的发音准确,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但不管最后每个人的感受如何,在帮我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的学习都进步了不少。

        戴维斯先生得知后,对大家的进步非常满意,但同时他对我忠告:“萨莉,你给我们带来了惊奇。但是虽然现在你的书面学习进步很大,入学后你会发现美国的教学和中国的很不一样,考试也不一样。同时,我也希望你能明白,生活中的东西更具有学习的价值——书本上的东西你已经学得够多了,在接下来的最后一星期里,我不希望你再看书;去和尤金他们一起好好玩吧,你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692/18146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