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眼中的美国人
看待一个民族如同看待一个人,偏见只会使我们失去朋友:不是在偏见中抑郁而终,就是在偏见中爆发战争。无论选择被对方趁虚而入还是选择因仇视流血牺牲,都是痛苦的。惟有既了解对方的长处,让自己欣赏,又了解对方的短处,能够遏制对方心生恶念,朋友才能长久的做下去。
——张祖凡
相信吗,我们今天的晚宴主菜或者说主食竟然是汉堡包!这的确是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大盆面包、一大盆牛肉、一大盆薯条、薯片,各种各样的蔬菜——黄瓜条、胡萝卜条、生菜叶、西红柿片等等,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生的,仅初步加工过——还有各种色拉酱和番茄酱、黄油;饮料则是凉白开和舅舅的葡萄酒。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标准评价,这简直是偷懒的媳妇唬弄人,除了面包和炸牛肉块勉强算是合格的热菜,其他的连凉菜都算不上。这就是美国人的大餐!
美国人实际,从操作角度讲,这样的大餐操作简单,而且不容易造成浪费;美国人聪明,从营养角度讲,这样的大餐有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美国人讲究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从选择角度讲,这样的大餐口味上有非常大的选择空间;美国人率性,大人小孩个个手抓汉堡和蔬菜;美国人考虑周到,即使不太可能使用餐具,还是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这是我从这顿饭里看到的。你也可以把这些看成反面,比如美国人笨,不会做难一点的菜;美国人吝啬,大餐竟然只吃这种东西,连白开水也当饮料;美国人粗鲁,公众场合吃饭竟然用手,吃完了还用舌头舔指头,美国人……那么,你的心里永远只能装下这些。
吃完饭后,斯图尔特家的孩子很自觉地各自收拾起来。西蒙和玛姬收拾桌子,卡洛尔和桑迪负责地面;椅子是唯一不用收拾的——大家各自搬走了。这是斯图尔特家的习惯,孩子们必须负责一部分家务,其中一项就是饭后的打扫工作,但怎么分配任务由他们自己决定。我对美国人的劳动教育方法在中国时就早有耳闻,但后来我问斯图尔特太太,她是不是给孩子们工钱或者零花钱作为劳动的补偿——如同国内的传闻那样?她回答:“补偿?哦,当然,我给了他们食物作为劳动的补偿。”然后她笑了。我这才知道,原来西蒙他们的零花钱是自己打工挣的;而且一旦到了十八岁,如果不搬出家里住,他们就要给家里交一笔钱,当然数目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但对十八岁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对玛姬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也没有任何特殊优待,即使她听不见,任何该做的事情都得自己做,大家最多只会告诉她怎么做,但不会替她做。一个月后,我学会一点哑语时问玛姬是否为此感到委屈,因为有时候在我眼里她学得很吃力,毕竟听不见还是不方便。但玛姬反而很奇怪我的问题,反复问了两遍,才回答我:“怎么会呢?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因为我不比他们任何人差。”我也曾为此私下找过斯图尔特太太,是不是应该给玛姬更多的照顾?斯图尔特太太的回答是:“如果我们什么都帮她做了,她永远都学不会怎么做。在她小的时候,别人能原谅她,但是她长大了以后,终归是要独立的,如果她还不会,别人会以为她傻,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是事实上她很聪明。你愿意玛姬承受那样的痛苦吗?”我当然选择让玛姬永远自豪地活下去,将来让所有人惊叹她的残疾不残疾。所以,我再也不提帮玛姬做额外的事情了,甚至还特意让她帮我做些事情;玛姬非常享受能够帮助我的感觉。
斯图尔特家的孩子和尤金家的孩子都很喜欢舅舅拍的照片。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本能的热情,问的问题稀奇古怪,虽然有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非常幼稚,但是他们仍然会理直气壮地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获得满意的答复。但事实上,我发现很多事情我们只是习以为常,对它们的起源并不是非常清楚,一问之下还真的很难回答。比如,为什么拍照时要竖起两根指头做V字?这种手势最早出现在世界大战胜利时英国军人当中,表示胜利(Victory),后来在美国反战游行时,人们用来表示和平(Peace)。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传入中国变成了拍照的常用摆势。
现在,我也算是美国人了——国籍,但是我在骨子里完全是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判断一个人的民族属性与他的血缘无关,关键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我们常常以一个人的语言判断他的民族归属,因为语言是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它蕴含着整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及现状。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最能体现一个人修养的不是他能说几国外语或者外语说得如何好,而是他对母语的掌握程度。现在,我学得最好的语言仍然是汉语,我的母语是汉语。不知道我是否能很快融入这个国家和这个基因杂乱的民族?
迷惑之中,我告别邻居们,随着舅舅回到了家。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692/18146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