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从军之议
“这可咋办?”满心的希望化为了泡影,只因村民们经过宣承义这么一提醒猛然发现一个真实存在且无力改变的难题,而这足以让他们在这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善生活的竞争中非但不具备任何优势,反倒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非常容易就被那个蹲在牟平城内却从来都不肯消停的鱼大人率先排除在外。
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讹走无数财物的大金国君臣不会咽下那口恶气,他们势必难以容忍一群无法无天的贼寇长期盘踞在登莱及宁海三州之地。所以即便是最善良的普通民众也完全可以预料到金军的大举来犯,而就粮于敌本就是一种虽显残暴却十分有效且又为大金国勇士们所钟爱的作战手段。
两军若是交战,莱州境内从福山岛至海仓镇就是最前沿,而胶水城就非常不幸的恰好处在这条战线之上。兵力弱小却又在年初从金人手里讹到了这一方宝地的鱼大人没有在此倒行逆施,采用那种传统的焦土抗敌手段以拉长金军补给线确保牟平城有足够时间备战,这就已经够仁义了。他还能傻不拉唧地在此种下那种高产的宝贝,让大金国的勇士们吃饱喝足了跑去揍他?
以己度人,就连不懂军事的老族长似乎也已经能够完全猜测到鱼寒等人即将做出的取舍,认定如今这个临时的官府会在种粮本就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优先照顾处于后方的登州或宁海洲。至于这胶水城甚至是整个莱州地区的民众,怕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享受到那种高产新作物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当然了,想要实现那个祖祖辈辈的梦想也并非没有机会。比如说等大金国的勇士们赶走了牟平城内的那个小混蛋,英明神武的大金国小尧舜肯定会为了迅速增强自己的国力而推广这种高产作物,那时候他们不就能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比别人更早一些从中收益了?
一个显得有些自私却非常合理的想法,麻烦只是在于如今大金国的对手是鱼寒,是那个有胆子带着不足一万的乌合之众就跑到中都去胡闹还绑了个金国太子殿下的混蛋!谁能够保证在未来注定会爆发的战事当中不会再出点什么意外,使得兵强马壮的大金国再次放弃对莱州的有效管辖?
指望大金国在战争中的胜利来解决自己的难题,即有些不地道又还存在着变数。而除此之外倒是还有一个更为稳妥能够更早享受到好处的法子,只不过……在能够勉强度日的情况下就为了种植一种新的农作物而抛家舍业迁往他处,也确实没人能下得了这个狠心。毕竟他们只是普通老百姓而非坐拥天下的大宋皇室,离开了这片繁衍生息数代人的故土,他们将会变得一无所有,届时就连生存都会变得无比艰难更别谈什么发展!
“若是鱼大人能常驻此地,不惧金兵来犯就好了!”难怪能顶着个书生名头经常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要说这轩文叔的心眼就是多。或许他这个时候还只是一句无意识的嘀咕,是基于现实困难所想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却已经非常准确地道出了鱼寒强行在冬季展开育种工作并请求朱熹帮忙糊弄各村代表的真实用意。
“说得轻巧!”老族长虽然上了年纪却耳不聋眼不花,对于在耳边响起的这句胡话当然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就鱼大人现在那点实力,想要闹出点大动静让金国君臣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能勉强凑合,但想要凭借三州之地就和整个大金国对抗,那完全不存在任何的可能。
“轩文叔的法子虽然做起来有些困难,却也并非没有可能……”一大清早就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叫起来,杵在门口瞎扯了一个多时辰,宣承义除了要想要说服乡亲们接受那个高得离谱的税率来换取未来的温饱,还在于他想要获得一个晋升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等旁人主动把话题扯到了那个方向,他能放弃这种机会?
“哦?宣家后生,莫非你这趟出去帮工还真涨了能耐,有啥好法子不成?”刚才会臭骂宣承义,那是因为他确实做出了丢脸面的事。而实际上,老族长还是非常愿意相信这个就连自己也投票支持的本村孝廉,愿意在做出某些重大决策之前听听他的想法。
“当初鱼大人带着不足一万的大军就迫得金人签了城下之盟,把咱这地送了给他在打理。若是他再有个十万八万的丘八,还用得着担心有人跟他横挑眉毛竖挑鼻的?还会顾忌大金国的勇士有朝一日会来咱这里吃饱喝足了去牟平城找他的麻烦?”被朱熹给定向糊弄了好几个月,宣承义也算是明白了,在现阶段帮助鱼寒壮大军事实力,就是保障他们这些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最简单办法。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把话题朝着预先设定好的方向继续引导。
“汝这是要帮官府做说客,在此募兵?”都说人老成精,老族长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这见识也是非同一般,宣承义这才起了个头,他就立即明白了其中的真实用意。
“二叔,决不可应承此事!”轩文叔的反应同样不慢,并且迅速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世人皆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如今咱这村子里穷是穷了些,却也断不可为了讨得官府欢心而让后生们去落得个为世人耻笑的下场……”
一句为后世某些“精英”所竭力否认并试图栽赃给金国余孽却又确确实实出自大宋的俗话,非常准确地道出了这个时代的民众对于从军的观念。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念,其实和宋人所记载的唐时“府兵为人所贱,百姓耻之”没多大关系。也并非仅仅因为大宋太祖皇帝黄袍加身的事太具有警示效果,以至于有宋一朝武人的地位极其低下且极端不受当权者信任。
宋人耻于从军,还在于经历了唐末以及五代之乱后人心思定,大宋朝为了能够维持住庞大的军队数量只能尽可能多的从那些生活没有着落的灾荒饥民或者是囚犯、地痞中招募士兵,用大宋君臣无比自豪的话来说就是“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
将潜在的反抗者变为拱卫朝廷的士兵,这种一举两得的法子也并非没有缺陷,仅是如此复杂兵源构成管理起来就是件麻烦事。而为了防止士兵逃逸甚至作乱,大宋官家干脆就给想出了一个损招,在新兵的脸上和手臂上刺字!似乎忘记了“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的传统,忘记了华夏数千年除了那个被他们书为暴君的后梁皇帝朱温之外还真没人这么干过!更可怕的是虽说文刺有所不同,但在大宋朝除了军人之外就只有罪犯会被刺字!
就这种既不受重视又处处被人提防还得和人玩命的差使,待遇更是和罪犯差不多的倒霉差使,谁傻了才会主动去做。也就难怪宋人会留下“有不肖子弟从军,父老亲族而不齿之”的说法。而宣承义想要在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帮助鱼寒在本地招募士兵以换取晋升资格,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村民们的最强烈反对。
“轩文叔说的是,咱就是再穷再苦,那也不能干出这种让后生们去遭人鄙夷缺德事啊!”不晓事态民俗的有可能是鱼寒也有可能是朱熹甚至开可能是辛弃疾,但绝不会是扎根于民间被村民们推举出来的本地廉。所以宣承义虽然打的是那个主意,却更清楚该用什么方式去实现。“可咱此次真不是想要让后生们去做那担负骂名的丘八!”
“不做丘八?那你……”老族长和轩文叔都糊涂了,既然不是在帮官府征兵,那没事提鱼大人手下的大军干嘛?闲得无聊了是吧?
“咱这不是听说柳家大娘子在即墨那边招募乡丁兵勇么?这才寻思着也去凑个热闹,让后生们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去混个名头给咱村里也多添点能让鱼大人记住的好处!”为了防止被人打断,宣承义赶紧又继续解释道:“二爷您放心,这事咱都打探好了,这次招的乡丁兵勇只受训不出战,也就是去吃大半年的官家饭,完了就回来守村护寨帮着鱼大人驱赶蟊贼!”
“只受训不出战?完了就回来?天下能有这种好事?”老族长没听说过,村民们也不敢相信。因为他们都很清楚,那什么官家饭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吃的!
“那可不咋的?如今政令都还贴在即墨城门口呢,大伙若是不信可以让轩文叔去瞅瞅么!”拍着胸脯做出了担保,宣承义还不忘补充道:“依俺看啊,鱼大人此举无非就是想让后生们去学点保命的本领回来护住咱的村子,好让他能把大军抽调出来集中使唤。虽说后者跟咱没关系,但前者确实能让咱受益,所以……”
“行了,你也甭说了!这意思老夫也懂,但该咋办还得全村人凑一块来好好合计合计!”送后生们去受训,这可是大事是违反这个时代传统观念的大事,即便是老族长也不敢一言而决。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680/1810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