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愿难成
“二爷!他们可没疯!他们精明着呢!”很是夸张的税率,但还得看是放在了什么产量之下。亩产两千多斤的宝贝,就算只留四成,那也比种植其他作物的收获要高出一倍!眼见得村民们的兴趣被提了起来,宣承义知道获取支持的机会出现了,赶紧鼓动着如簧之舌把这几个月和各村代表们在私下里商议分析的结果全都给说了出来。
“缴了税都还要比往年多留一倍口粮?”老族长的心动了,对于他来说甭管是谁来统治这一方天地,种地纳粮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官老爷们能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就成!如今鱼大人执行的税率是低,但那没用啊!谁知道那混蛋啥时候会被兵强马壮的大金国给赶跑了?所以这税率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应该是在于他们能不能利用这一段相对较好的日子让全家人吃饱喝足之余还攒下点余粮应付来年的兵荒马乱!
“对啊,所以俺才说他们精明么!”仿佛是不把乡亲们给糊弄得晕头转向就不肯罢休,宣承义为了能够让老族长率先做出表态,此时更是不遗余力地再次扔出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另外鱼大人还答应了他们,以每亩地八百斤为下限,只有超出的部分才会被官府征收赋税!”
宣承义的做法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但若是能知道他们这几个月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也并非很难理解。要知道即便是试种从万里之遥运回来的新型农作物,三亩多的试验田也完全不用招募近百人前去耕种,更不用大费周章地要求每村只能出一个代表。而鱼寒最缺德的地方就在于不但让各村代表自行琢磨出了土豆和红薯的育种栽培方法帮忙解决粮食问题,更是利用他们创造奇迹的空闲接受着朱熹的糊弄!而被一个混蛋给算计,被一个迂腐大儒给糊弄的普通民众,能不产生一点别的观念、有点新的追求?
“保底八百斤?超出的才征税?”活着这么大一把年纪,分别接受过大宋和大金国的统治,老族长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在他的印象中还真就没谁会用这种法子征税!虽说每亩八百斤的保底产量很是让他心动,但他实在是搞不清楚若是按照新法子缴纳皇粮国税到底有多少的好处。“书生!书生在哪呢?”
“这呢!这呢!二叔有何吩咐?”随着老族长的召唤,一个同样头发花白的老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等待吩咐。
“赶紧给算算,若是按承义适才说的法子,咱种一亩这叫啥土豆或红薯的,自家能有多少进账?”大宋重文轻武,大宋精英辈出,大宋……但大宋朝的文盲率依旧高达六成以上,特别是在这已经被大宋朝廷所遗弃的北方各地,村里面能出一个读书人那绝对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平日里有什么想不通的难题,村民们总会想到先让读书人帮忙给合计一下。
“这……”说是书生,其实也就是在以前年景还不错的时候念过两年私塾,虽说这年头的传统儒家士子是要学习诸如《九章算术》之类的古代数学专著,但当年顶多也就是刚受了些启蒙教育的书生可真没机会去接触这些更高深的知识啊!如今骤然被族长大人问道了这方面的难题,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要不您老先等一下,俺先去算算?”
“二爷,您也别难为轩文叔了,咱这都给您算好了呢!”同样都是读书人,要真说起来宣承义比那个正在忙活着演算的轩文叔还要多念几年的私塾,否则非本村大族子孙的他也不可能被举为孝廉。况且这几个月他去帮忙种地的时候也没少跟着朱熹和鱼寒学习新的知识,毕竟他还是负责监督胥吏们办差的官员么,这要是不多懂一点还不得被人给蒙了?就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对他来说还真没什么困难。“咱就不说老吴他们五分地能打一千八百多斤的事,就咱那五分地一千一百多斤的收成算下来那也得有……”
“滚一边去,你个不争气的东西!同样的地比人家少打那么多,还好意思说?”若是在平时,老族长怎么都会让宣承义把话给说完了再发表意见。可如今他一听说自己村里派出的代表居然连干农活都不如别人,就感觉到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什么好的心情?
“算出来了!算出来了!”忙了个满头大汗,无比庆幸还没有把当年学到的那点基础知识都还给老先生,轩文叔也为自己所得出的最终结论而兴奋不已。“一千两百八十斤!足足一千两百八十斤啊!二叔,咱若能种上一亩地的这种宝贝,即便按这败家子的产量算,在缴完皇粮国税之后都还能给自家剩下一千两百八十斤的口粮!这可是咱去年四亩地的产出!”
“啥?你说啥?种这宝贝一亩地,纳完粮都还能比咱往年种四亩的更多?”一个纯粹的理论数据,却足以使得群情激昂。毕竟这年头的土地虽多,但受到生产力的限制,民众们能够实际耕种的土地也极为有限。若是在一亩地里就能够获得比往年操持四亩地还要多的粮食,谁傻了才不愿意。更何况这一千两百斤是税后的,是能够实实在在落进自家口袋的!
“种了!”别的事还需要考虑,但这种关乎到全村老少温饱问题的事,又岂能耽搁?老族长当机立断,再次把宣承义扯到自己面前,唾沫横飞地咆哮道:“你个败家子听清了,现在就赶紧去牟平,去告诉鱼大人,咱也交六成的税!若是求不回来种子,你这辈子就别回来了!”
“二爷,这怕还是不行啊!”眼见得拐杖又要落到自己的身上,宣承义赶紧解释道:“您老想想看,如今鱼大人治下的登莱及宁海三州之地有多少个村子?人家能没和咱一样的想法?若是到时候大伙都应了那六成的税赋,谁还能占得先机?毕竟咱可不是那温泉村,当初咱除了领着工钱去给鱼大人做活以外,可是没立下过旁的什么功劳!人家凭啥要先把种子给咱?”
“那咋办?”眼见得实现数辈人梦想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这种心灵上的折磨确实让人挺难受。可人家的话也说得在理啊,种子的数量有限无法进行全面推广,鱼大人就算真能做到不偏不倚,那不也还需要相加斟酌一番么?论种地的能耐,自己这些人不见得比周边那些村子要强上多少,论及功劳就这新被划归鱼大人的登莱之地怎么都比不上牟平城内已经陪着人家胡闹了好几年的民众啊!就这,人家凭什么要先把种子供应给自己?
“二叔,您说咱要不就干脆把税赋给涨到七成如何?反正这宝贝的产量高,咱就算是缴七成的税赋,那也还能替自家留下将近一千二百斤的口粮!”或许是刚才的计算让轩文叔又记起了曾经学过的知识,飞快地重新核算一番之后他干脆决定豁了出去!在他看来,既然自己这些人在其他方面比不上别的村子,那就看谁缴的税更多呗!
七成的赋税,这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决定是能够把老百姓给逼得揭竿而起,但在种植新型农作物纳税之后还获得更多存粮的情况之下,却是又百姓们主动给提了出来。更夸张的是,想通了其中诀窍的老族长似乎觉得这还不足以保证他们获得官府青睐,成为首批解决温饱问题的幸运儿。“成!也别说啥七成了!只要鱼大人能保证咱一亩地能打八百斤粮食,再给咱留下足够来年使用的种子,咱把剩下的全交上去都成!”
十成的税赋?要说这老族长的心也够黑的,若是他真把这个税率给报了上去,别人还真没办法在这个方面占据什么优势,也顶多就是持平而已。可就因为有那个夸张的保底产量放着,村民们在听到这个决定之后非但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异议,反倒是已经开始催促宣承义赶紧收拾包裹,前往牟平去抢夺种粮。
“二爷,你这法子是好,可……”村民们已经拿出了全部的诚意,都愿意缴纳十成的税赋了,照说为自己村寨谋福利的宣承义此时除了使出浑身解数去从牟平城内那个小混蛋手里讨要回种粮之外根本就不应该再有别的什么要求,但偏偏他就又一次表示出了犹豫。
“咋了?莫非你个败家子还有啥想法不成?告诉你个后生小子,咱当初能举你做孝廉,如今也能罢了你!”猛然间想起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为了能够早一天解决温饱的老族长也不惜做出了在他看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二爷!不是咱有啥想法!”苦着一张老脸却是在心中窃喜,宣承义知道到了这个时候,自己终于可以开始转向另一个需要民众们提供全力支持的话题。“而是咱这地界实在是特殊啊!您想想看,咱这庄子往西不足三百里就是大金国,若是有朝一日金军大举来犯,咱这地里的庄稼和家中的存粮可不就成了人家的军粮?鱼大人就算再豁达,他能做出这种资敌的蠢事?”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680/18101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