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36章:明金议和失败

第36章:明金议和失败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大明风云史36:更新时间:24--:5:35。漠南蒙古内喀尔喀部,原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后,因其子虎喇哈有子五人,故称喀尔喀五部。它主要驻牧于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东临叶赫部,西接察哈尔部,北靠科尔沁部,南连明朝的广宁。    说.b。更

        明朝万历年间,喀尔喀五部为巴岳特、侉儿侉、扎鲁特、木伯哈、齐布什部,其中扎鲁特驻牧于开原西北新安关外,在喀尔喀五部中最为强大。部长吉赛自恃兵强马壮,骑兵众,牲畜多,说自己并非一般人,是飞翔于天空之雄鹰,山林之猛虎,到处逞雄好胜,藐视各部,欺压劫掠,无恶不作。793376

        万历二十二年,内喀尔喀部长老萨,与科尔沁部长明安最早遣使通聘**哈赤;不久之后,胯儿胯部长唠扎又向建州遣使往来。

        万历三十三年,巴岳特部长恩格德尔向**哈赤朝聘,献马二十二匹。

        由于喀尔喀五部之间,时而互相联合,时而彼此倾轧,争掠频繁,内江不休,因而大大削弱了自身。**哈赤利用其内外之困,以及彼此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逐步争取,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万历四十五年,**哈赤为了进一步笼络恩格德尔,将他弟弟舒尔哈齐第四女嫁给他作妻子,称巴岳特格格。恩格德尔成为**哈赤的额附,受到**哈赤的特殊礼遇。

        但是内喀尔喀五部,在对待明朝与建州的态度上,并不能一致。有的对明朝既挟赏又靠拢,对建州**哈赤既恃强又仇视。扎鲁特部长吉赛,不理睬建州对内喀尔喀请部初奏效验的瓦解,继续与后金对抗。他自恃兵强马壮,曾与明朝三次立誓,并夺取建州**哈赤已给聘礼的叶赫老女,又多次袭击建州屯寨,国**哈赤的使者,使扎鲁特与建州关系紧张,呈现一触即发之势。

        **哈赤遂于万历四十七年七月,亲自率领五千兵马,带着大将额亦都、安费扬古以及他的几个儿子等,前往扎鲁特部,进行征讨。

        吉赛得知**哈赤派兵以后,一面派人去广宁请明廷派兵援助,一面带领兵马一万余人,埋伏在城外高梁地里,准备伏击建州军。当**哈赤的兵马走进伏击圈后,吉赛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万马冲杀出来。仓猝之间,**哈赤的人马损失不校但是,身经百战的**哈赤,临危不乱,号召建州将士奋力杀敌。他自己虽然六十一岁,仍然跃马挥刀,率先冲人敌阵。在他的带动下,建州将士人人争先,个个骁勇,杀得吉赛兵马狼狈逃窜。

        吉赛看到败势无法挽回,便领着部分人马逃回城里,大部分人马四散奔逃。建州军在**哈赤指挥下,一方面包围了扎鲁特城,另外派兵马继续追杀逃跑的吉赛军,直杀得尸横原野,血流成渠,一直追到辽河边上,捉到吉赛的两个儿子,两个弟弟,三个女婿等。

        然后又回军城下,**哈赤派人向吉赛传话,让他投降。遭到拒绝之后,**哈赤亲自指挥军队攻城。由于城墙低矮,守卫士兵又少,建州军攻势猛烈,很快攻进城去。吉赛被活捉,共俘获吉赛士兵二千余人,盔甲近千副。**哈赤命人打开牢房,放出桑虎尔和噶尔泰。对投降的部民登记造册,迁往建州,编入户籍。对扎鲁特的征讨,**哈赤获得全面胜利。直到城被攻破,明朝也未派兵来救,使吉赛大失所望。

        吉赛被擒之后,**哈赤没有杀死他。却命木匠为他钉做了一个大笼子,把他囚进笼子里,关在城楼内,作为人质,以争取同该部结盟。两年后,吉赛长子吉喇西,以牲畜万头来赎吉赛,并送其二子一女为人质。**哈赤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与吉赛及其子盟誓。之后,**哈赤设宴赐赏,又命令众位将领送吉赛至十里以外。以后,又让音喇西送来作人质的女孩吉郎娅予代善为妻,结为姻盟。

        经过对喀尔喀各部落的笼络、瓦解、战争、结姻等手段,终于使内喀尔喀五部在政策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联合明朝抗御建州,转变为联合建州对抗明朝。

        这集中地表现为建州与内喀尔喀五部的会盟。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哈赤命令大将额克星格、绰护尔、雅西祥、库而和希福五人,携带誓词,与内喀尔喀五部的使者会于冈干色得里黑孤树处,对天刑白马,对地宰黑牛,设酒一碗,肉一碗,土一碗,血一碗,骨一碗,对天地盟誓曰:战和同步,如征明,愿合议而征;如讲和,愿合议而和。

        **哈赤的策略是建州与蒙古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明朝,因此,与内喀尔喀五部的会盟是**哈赤对漠南蒙古政策的一个胜利。

        因此后金的联合或征服对象主要剩下是察哈尔蒙古部,喀喇沁蒙古部,归化城土默特蒙古部,鄂尔多斯蒙古部等蒙古四部。但是一旦失败,原来的成果就会丧失殆尽,蒙古人又会倒向明朝

        现在与明朝的七年战争使后金损失兵力达到了六成,再打下去,也没有胜算,不如议和,修养几年之后再去望蒙古朝鲜方向发展,这不失为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其次,野女真也还有些部落没有征服,**哈赤想到这里,下决心停止这场战争,即使明朝不答应,自己也已经准备撤回,与大明议和的策略就这样决定了。

        其次,**哈赤也从当前的国际形势考虑,后金的东南已达鸭绿江和宽甸,与朝鲜和新华国为邻;北至嫩江,与蒙古接壤;西越辽河,与蒙古察哈尔蒙古相峙,南面是大怪物明朝。后金正好处于这四股势力的包围之中。

        **哈赤迁都辽阳就意识到这一危险的形势。他把明朝当成主要敌国,视蒙古、朝鲜为内顾之忧。为了摆脱被包围的险境,他不惜一时之劳,惟远大是图,先把都城从偏僻的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又在今年准备从辽阳再迁沈阳,但是战争打断了**哈赤的计划。

        **哈赤采取军事征服的政策,希图依靠它的八旗劲旅,先征服它的主要敌国明朝,然后征服其他两股敌对势力。但他的这个战略目标远现在已经可以说失败了。

        朝鲜坚定地站在明朝一方,并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援明朝对后金的战争。这使后金深感一个同明友好的朝鲜的存在,已构成它的心腹之患。

        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有一部分被明拉拢到自己一边,经常威胁后金的侧翼。**哈赤倾注全力攻明,夺得了辽沈广大地区,从而取得了牢固的立脚点。

        但是,**哈赤看到,随着对明战争的扩大与深入,后金势必受到朝鲜与蒙古还有新华国的牵制,不能放心大胆地同明争战。

        因此,如果要夺取战争的胜利,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解除朝鲜与蒙古的内顾之忧。

        欲达此目的,就要缓和同明的关系,即暂时放弃对明朝辽东地区,以和谈的策略稳住明朝,以便使自己腾出力量进攻朝鲜,剪除腹背心患,再进而降服蒙古,或者反而行之。这样,它就会突破四境逼处的险境,成功之后或许可以再与明朝争衡。

        从明朝与后金的力量对比来看,**哈赤认识到,后金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明朝。三岔河和海州会战的惨败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能否。

        明朝历代二百六十年,武弱文强,法久弊生,上下欺罔,贿赂公行,至万历末年而纪纲大坏矣。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

        从全局看,明朝连年用兵,弄得兵疲财尽。但是,它把全国的物力、财力与兵力集中于一个局部地区,还是相当充裕的,这次就是很好的证明,明朝所投入的兵力和粮饷及武器装备都绰绰有余,拼消耗,后金也不是明朝的对手。

        明朝有众多人口,是兵力源源不断的来源,后金虽然一时强盛,如果能守住已得领土,还不会衰弱下去。反之,它不能守,就会被庞大的明军吃掉。这一点,连后金内部的人也认识得十分清楚,三大贝勒和主要文臣也认为中国众大,未易卒国。

        同样,由于后金本身的力量有限,也不能速胜。**哈赤和他的诸贝勒大臣及汉官们都认识到,后金地窄人稀,贡赋极少,财力不足,全赖兵马出去抢些财物。

        每当出兵之际,俱欣然相语曰:去抢西边(指明朝)。汉人闻我动兵,亦曰:来抢我矣!

        但抢掠并不能保证生活的来源。为了出征,不得不卖牛典衣,买马制装,家私荡然。

        后金的另一弱点,兵力不足。为弥补兵员,不管老幼一律征兵,儿子当差,孙子又当差,至于爷爷差事还不去,甚至一家生三四个儿子都得当差,而老子差事不去。

        未成年的少年即当壮丁之差,而老至六七十岁,连有残疾的人亦不能免壮丁之差。当差即当兵,后金国从十岁小儿,到七十老翁,无不从军。

        大明风云史36: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