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56章:南洋贸易司 2

第56章:南洋贸易司 2


李旦集团归附新华国,所用的贸易船只沿海岸北上,容许挂着盖辽军的旗帜,在大义上就是支持盖辽军的后勤,这是爱国行为,因此相信朝廷和地方没有官员敢为难的。

        新华国可以获得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税收,这样就可以避开荷兰人和其他海盗的拦截,减少的开支足以弥补运费和税收。

        随后两家讨论了台湾的局势,自从荷兰人于1622年进入台湾海峡以后,福建与马尼拉的贸易显著减少,但是荷兰人的海上拦截,并未能完全截断福建与东南亚诸国的联系。

        这一方面是由于西班牙方面加强了对荷兰船只的抗击,另一方面,福建商人往往改用机动性能较好的中小型帆船,多走浅水线路,使荷兰船只无法追击。

        至于日本方面,由于荷兰人害怕日本人将其驭逐出日本市场,更不敢拦截驶向日本的福建商船。因此,荷兰殖民者的海盗袭击,虽然使福建商人损失颇大,但离荷兰人达到截断明朝海外贸易的目的,还是相差得很远。

        荷兰人的对策是扶植中国海盗,通过代理人的方式来实现他们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目标,因为荷兰人入侵时就有几家海盗的身影。

        卞为鸾展开地图,问道:“李公,笨港在图上那个地方?”

        李旦指出了位置,卞为鸾看到是在台湾岛西侧偏南的位置,正对着澎湖列岛,就是说离荷兰人很近,只有一百里的路程,途中大部分还是海,离荷兰人大员地区建筑城堡也没有一百里的路程,不由的感到了一丝担忧,建议其加强防御。

        李旦在边东城和济州岛设立商站,做好双方的沟通和管理。

        随后在闲聊中,卞为鸾知道台湾岛大约有十几万的土著人,汉人估计不超过一万人,半数是李旦集团管理的,半数是分散居住的,还有近千短期居住的明朝汉人渔民,商人海盗数目不详。台湾岛距日本仅两周航程,而日本这另一个大国,在荷兰人来航前,亦早有人民流寓此岛。

        卞为鸾以为这些土著也是汉人的远亲,打算以半个汉人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对于降服土著,也已经想好了一整套办法,无非就是费得钱多一点而已,分一点权力给土著首领而已,其实在历史上,台湾岛自古为南岛民族所居,早在中国汉代时期之前南岛民族就在此生活了万年以上,南岛民族与汉人不属于同一个种族,也称为土著,台湾岛之主。

        南岛民族其分布东达南美洲西方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达纽西兰,台湾则是该语系分布的最北端。其东西的延伸距离,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

        台湾原住民各族群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属於南岛语系,在人类学上被归属於南岛民族。兰屿的达悟族所使用的达悟语和菲律宾北部巴丹语相通。从人类学和古文化的角度看来,台湾原住民族的缺齿、纹身、口簧琴、卉服、织贝、腰机纺织、贯头衣、亲族外婚、父子连名、年龄分级、老人政治、鸟占、猎首、灵魂崇拜、室内葬等,都是属於南岛语系民族文化的特质。

        卞为鸾随后对李旦透露,自己正在想办法从大明手中搞到台湾岛,不过现在不是最佳时期,在自己立了大功之时,那就是最好的时机,那时候,自己会亲率大军南进,赶跑荷兰人。

        李旦之事己经基本告一段落,卞为鸾将目光转向了移民之事!

        卞为鸾和谢富坤商议之后,估算在自己在大明国内失去的封地有一百五十万税亩可以开垦的田地,在义州至宣川一带也有这个数目,因此整个国家有五百万亩上下的耕地,草地不下这个数目,其实有二成的草地还是可以用来耕种的,但是开发难度大,金钱、畜力和人力投入都是成倍的增加,而且不大抗旱,不如作为草场算了,其他的地方要么是山地,或者是无法耕种的林地和土地。

        这些封地虽然已经失去,但也可以派人去耕种的,问题是安全得有保障。

        这样计算的话,可以再引入一万五千上下的劳力用于农业发展。

        如果将台湾岛也搞到手的话,至少还有六百万亩土地,那些土地搞的好,将会是一千二百万税亩的,相信在这个气候条件下,台湾的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朝鲜和辽东的两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对于台湾岛耕种土地上的树林,没有办法,只好采用放火烧林的办法,毕竟比起破坏环境来说,人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何况自己在辽东和朝鲜也是这么干的,一个人耕种两百税亩的话,可以招募六万的劳力,满足三四万户人家。

        要想快速的达成目标,就得大量的投入金钱和物力,牲畜不可缺少,否则人力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看来四百万又要没有了,幸好计划是分成八年来完成的,否则,自己也是承受不了如此的开支。

        如何让大明也愿意是个大问题,毕竟,人口迁移的规模太大了,大明可是不愿意人民跑路的,最后谢富坤想到了大明自然灾害频发的事情,那个地方有灾害,就去那里招募人手,这个招募一招就是一家人的,没有生路的人比较好招,同时建议卞为鸾上疏朝廷,美名为救济慈善,阻力会小许多。

        卞为鸾也是觉得很好,因为会少死人,地方上的官员也不大会阻止。

        卞为鸾也知道有不少人的日子不好过,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对国家财政来说,土地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用缴税的特权阶层的存在,往往国家到了最后,就是这样造成国家没有金钱而崩溃的。

        特别是在大明朝,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由于大明士绅有些人是免税的,或者在纳税和拖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明中期以后,各地自耕农纷纷投身为佃户,用以免除自己身上固定地税役等,很多人宁可藏身大户的羽翼之下,变成农奴也不愿当所谓的自耕农。

        卞为鸾认为,到了大明后期,不少的农民都这么藏了起来,造成了户部的在册人口还不如建国初期的人口,至少也是没有多少增长,这样地结果是,导致了富人缴税少,贫民缴税多,最后大量自耕农的消失,国家的税收不能支持开支,不得不压榨越来越少的自耕农,最后导致数量众多的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不反抗是饿死,反抗可能有一线生机,那就干吧,流民起义来了,最后天下大乱,明朝灭亡。

        明朝官员对于拖欠税收是这样处理的,中央按照地方的土地总产量确定每一个地方的税收总额,即使有些地方的有些人提前缴纳了税收也不会削减这个地方的税收总额,同样,即使这个地方的有些人欠了税收也不会增加,这本来就很荒唐,然后地方官员按照总额摊入田地,无疑,这种行为是在鼓励有势力的人拖欠税收,几年之后,拖欠的税收就会不了了之,同时,地方官员会将欠税的也加入总额,分摊给老实人,也就意味着老实交税的穷苦老百姓增加了税收。

        有鉴于此,卞为鸾是绝对不允许存在任何不交税的阶层,不论是谁,是军还是民,还是文人,就是自己也要依法纳税,除非你没有任何收入,那也不能把人的皮剥下来抵税吧。

        另一方面,正规的招募军人也不可停止,要求不能降低,预计招募人数为一万人,地区预定为福建、江西、湖广、广西、四川五省。

        海军和海军陆战营招募五千人,在沿海的各个省份招募,即南起海南岛经广东南部,也包括今天的广西沿海地区,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北直隶的两京四省。

        这次招募有些不同,可以拖家带口,家属可以分得土地,那就是一万五千户,六七万人,同时也不能亏待老兵,只要老兵愿意招募亲属,就是得优先安置。

        随后谢富坤提议土地不如先整理好再去招募劳力,这样可以成本会下降一些,小自耕农就没有必要发展,加上全部产业的人口,最多可以移民八九万人。并且把募兵这一项作为优先事项,募兵需要签订契约,防止到时候没有人愿意参军,保证本国有三万以上的合格兵员,有了这些兵员,国家的安全就无忧了。

        卞为鸾基本同意了谢富坤的建议,但是也没有完全停止在灾区招募劳力,只是将规模大幅度的降低,募兵优先。

        最后谢富坤建议卞为鸾向皇帝请求联姻,就是想让皇室的公主下嫁给卞为鸾,顺便可以获得台湾岛。

        卞为鸾觉得可行,但是要在辽东局势基本无忧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并且要确实负责起大明的海域安全,消除海盗和西洋诸国的海上威胁,这样获得台湾岛的把握才高。

        第四卷终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