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44章:同流合污 3

第44章:同流合污 3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说.。更新)大明风云史44:更新时间:24-9-75:3:。“让我考虑一刻钟……。”    小。。更

        “哥哥,战略的高明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人,二是钱。77626

        我认为王在晋的战略,只要将柴国柱梁仲善侯世禄尤世功四位将领所率领的精锐部队部署在三城,这六人的军队中有一万二千人的精锐部队,野战未必能战胜建奴。

        在城墙和火力的掩护下,抵挡建奴的攻势没有多少问题,但是这四人的军队中,同时也有三万二千人是无法寄予希望的,这些人有比没有更加危险。

        因此将此没有希望的部分剥离下来,再补充进二万四千人可以守城的官兵,三城各有一万二千人,守住这三个战略要地当无问题,这些军队与一般明军的区别在于这两部分是分开编组的,不是混合在一起的。

        但是王在晋的战略要想战胜后金,那也是不可能的,想要战胜敌人,必须采取进攻手段,单纯的防御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因此王在晋只要用人得当,对于守住现有局势,不再使局势恶化,没有多少问题,当两三年的辽东经略是可以的。”

        “贤弟说的好,万岁爷身边就是没有你这样的人才为爷分担忧虑,所以,万岁爷也很苦闷,经常干活打发走苦闷,贤弟,为何说战略取决于两点,一是人,二是钱?熊廷弼王在晋孙承宗三人的战略在辽东都行的通吗?”

        “哥哥,军队才是最关键的东西,书本上的战略都有一个前提,这是没有写明的,那就是双方的军队的战力没有多少差别,如果是连城墙都守不住的军队,任何战略都是纸上谈兵的,一样发挥不了多少用处。

        同时辽东战略还深深的受到国内的影响,如果大明的主流看法是要进攻,要收服辽东失土,要消灭建奴,守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人喝彩。

        反之,则即使有人收服了辽东失土,也没有多大的奖赏,这正是熊廷弼得不到朝廷和皇帝支持的原因,而王化贞就得到了。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是错误的,熊廷弼才是正确的。

        因此,战略第一取决于人,即现有的军队和人民的意愿。

        没有钱就没有战争,对于辽东的战略,王在晋的是最省钱的,也至少需要四百万两和一百万石粮食,熊廷弼的是其次的。

        孙承宗的则要看他修多少堡垒,要满足如孙承宗所说的以守代攻的,即使一个再小的堡垒至少也要三五十万两,而且还是土木结构的,砖石结构的则需要几倍的花费,因此辽东战略不得不取决于大明能收到多少税,而其中又有多少能用到辽东战事。

        建奴打仗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其能凭借战争直接或者间接获得钱,要是战争是纯粹的死人而一无所获,建奴也不会去打仗的,即使打了也不会获胜。

        坦白的说,熊廷弼王在晋孙承宗三人的战略都是行得通的,也都相对保守,正好符合了大明与建奴两支军队的战力差距。

        先说孙承宗的,那很可能是费钱的很的,把大明的一半税收交给他也不一定能满足的,修筑三五个或许可以,多了就没钱修,也找不到足够的军队驻防。

        大明的财政长期以来就是入不敷出,这十几二十年,天灾可不少,因此,其对大明的伤害性显而易见,也最大,或许有可能是致命的。

        再说熊廷弼的,我认为孙承宗对熊廷弼的辽东战略的看法存在严重的偏见,没有理由认为其不守广宁及辽西,只守长城,熊廷弼明明说以广宁为主,重点设防,迎击后金主力等。

        而且在事实上,山海关只有五千兵力,广宁地区有十多万,两者之间的地区也没有多少万兵力可言,毛文龙哪有兵力可以调的,只有辽南有,到了辽南后被我以经抚不合的理由拖在盖州。

        如果我等几人决心在广宁决战,我们几人也不会服从王化贞的命令,因为明明规定经略为辽东最高军事指挥官,并且我认为王化贞用牙齿与**哈赤较量一番是完全可以的,用刀枪较量,不是对手,事实证明王化贞一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很快就不行了,一个上午把四万军队搞没了。

        同时,时间对大明有利而对建奴不利,会战一旦失败,辽南就要面对后金的全部压力。

        最后,野战军是大明辽东军最后的精锐,我认为野战消灭建奴只有野战军靠的了谱。

        因此,广宁决战,打输了,我掉脑袋,打赢了,我也没有多大的功劳,于公于私来说,我都不会去承担广宁会战的重任,也许你会说小弟太自私了,但是你身边有个汉奸参将孙得功一同上战场,你会吗?

        但在我看来,野战军是大明唯一的希望,除此之外,没有一支大明的军队可以在野战中战胜建奴,因此我不想拿唯一的希望去赌一场决战的胜负。

        要想证明熊廷弼不守关外,至少也要把辽西交给熊廷弼去部署才能证实,否则,就是诬陷。但是朝廷丝毫也没有给其予熊廷弼机会,王化贞一手把持着兵力分配。

        其次,要是熊廷弼是无意守广宁的话,那就需要撤离辽西近百万居民,而他由没有任何举动,因此又推翻了孙承宗对熊廷弼的辽东战略的看法。

        总之,朝廷及皇上对熊廷弼也没有多少实质上的支持,空话谎话说了一堆后,就干脆把熊廷弼也架空了,辽西损失一半的物资责任不在熊廷弼,而在于王化贞、朝廷及皇上,幸运的是这些物资没有落入敌人之手。

        如果万一孙承宗对熊廷弼的猜测是对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高明又极狠的战略,那么熊廷弼就是一个狠角色,不但对敌人狠,对自己也狠,竟敢不撤离百万百姓。

        但是这个战略又完全行不通,因为没有人支持,大明没有人敢这么干的,即使是皇上也不行,直白的说,就是东林党也不行,想干的话就得死,因为大家都想着向前干掉建奴。难道熊廷弼看不出来吗?

        大明风云史44: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