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同流合污 2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大明风云史43:更新时间:24-9-6:3:47。“贤弟不愧是深思熟虑的用兵高手,能一开始就猜到后果,实在高,李公公正有此疑虑。 说.b.新
所以,我们要在表面上做的连别人一丝一毫都看不出来,小事彼此要互相过不去,大事实质上要互相支持,表面上可以装作反对,无可奈何的接受,大骂他娘一顿也可以。7733
因为依李公公看,万岁爷也不是好忽悠的,至少在事关自身利益上是如此,只是万岁爷情感不稳定。”
“哥哥,这实在是对你我来说百益而无一害的事,需要好好筹划一番,首先,我想救熊廷弼,敬请李公公筹划一番,在万岁爷面前说说好话。”连别人一丝一毫都看不出来,不是人人都是傻瓜,大部分人或许可以,这个年代是人人都有反对派的,除非你是跟政治沾不上边的。
“贤弟,这事好办,熊廷弼的死罪,万岁爷是心有不忍,否则,熊蛮子已经脑袋搬家了,所以,熊蛮子死不了,贤弟大可放心,只是……,只是活罪是免不了,能不能打发到荒凉之地呢?”
“为何哥哥如此说?”
“贤弟,这你就不知道了,这事情还只有寥寥无几的人知道,是谁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想必贤弟这般聪明的人也猜不到吧!”
“哥哥就别卖关子了,小弟又不是神仙,万事知晓,快快说来听听,这事情捅到报上,相信也可以……”
“贤弟,不能,不可,这事就万岁爷,孙承宗,李公公,哥哥我等三个亲信,或许还有孙承宗的亲信知道,那岂不是明摆着这六七八个人有问题,万岁爷一恼怒,对谁也没有好处,就当天下都知道都认为,这是三法司的会审判决结果就好了。”
“还是哥哥考虑周到。”
“贤弟,本来万岁爷是不打算把熊廷弼下狱的,因为普遍的看法是熊廷弼在之前已经多次提出忠告,是王化贞一意孤行,才导致惨败。
岂知孙承宗在万岁爷面前说经臣熊廷弼,抚臣王化贞,罪可详核,法当并逮。抚字亦难再入,刚愎讵可重来?
皇上于是让内阁议议,内阁是东林党人把持,结果自然不用多说的,内阁拟定逮捕熊蛮子,皇上批准。
然而,拥护熊廷弼的官员也不少,其中许多人是东林党的对头,目的是阻止东林党人的意图,上疏说熊廷弼不唯不使就理与化贞同谳,而且欲再任之。
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承宗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朝廷有法纪矣。既而谳经、抚久不决,旁议纷起。
紧接着又上疏说杨镐自有应得之罪,而或曰通虏,独不思强予以莫须有之文。既令称冤,反脱其不可逋之罪。特为漏网,何以服本辜,何以服天下,仰何以自服其心。于是二人之罪定。”
“哥哥,那皇帝会让李公公,哥哥等人知道?这事可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贤弟,万岁爷也是迟迟不能下决断啊,只好向大伴李公公倾诉苦衷,倒倒苦水。
李公公就对皇帝说,爷何必令自己心苦,按孙先生的意思办就是,不如公开孙先生的奏疏,将孙先生的奏疏发在邸报上,那时,天下之压力就在孙先生那边而不在爷这边!
但是,万岁爷不愿意把自己的老师当盾牌,只好作摆。”
“哥哥,这事非同小可,关系到辽东战局,熊廷弼一死,小弟怕新的辽东经略顶不住建奴的攻势,因此我想问,万岁爷有没有说孙承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党派之争?他和熊廷弼有什么私人恩怨,有什么深仇大恨吗?辽东战略的分歧?”
“有,要诉苦当然要说为什么了,万岁爷说依孙先生的军事眼光是认为熊廷弼三方布置里的潜台词是辽东守也好,战也好,都不是目的,本身在于如何把战略主动权抓在大明的手中,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在辽沈还在大明手中的时候,确实能以守代攻,慢慢封锁扼杀后金力量。但在辽沈都已经丢失的情况,这时候再靠堡垒战术,再靠死守几个重要的据点只能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必须要进攻、野战及攻城战,但在进攻之前,必须要撤退,必须先确保长城防线的安全,保证京师无忧无虑才行。
因此,在孙先生眼中,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的争吵也好,谩骂朝廷官员也好,都有故意戏弄和利用对方的意思。
最后撤回山海关内,也不是因为无力守御下的不得已,而是正中下怀,顺坡下驴,实施熊廷弼自己的辽东战略。
这显然就是故意欺君欺国,故意弃城弃地。
孙先生认为在辽东,守就是全部,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任何可以守住的地方,这是根本的原则,任何人要是不执行此战略,除了进攻派外,必要不得不除掉。
放弃一城一地,在孙先生看来都罪大恶极。不仅已有的地盘必须要守住,而且还试图通过修筑堡垒和火炮的办法,步步推进,以守代攻,一直守到辽阳沈阳直到抚顺清河开铁宽甸,再把后金给活活封死堵死。”
鸟的,原来如此,卞为鸾暗道。“哥哥,因此可以说正是因为辽东战略的分歧,导致孙承宗对熊廷弼的这个死罪的态度。
换一句话说,熊廷弼的这个欲战先退守的战略,孙承宗根本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还有一点也是孙承宗担心的,如果从宽发落的话,不给熊廷弼定死罪,那以熊廷弼的才能和威望,他被重新启用,戴罪立功,几乎是免不了,又来搞个先守后战先撤再攻的策略,大明及辽东的脑袋又会很大。
熊廷弼被革职回籍,如果前一个月底就乖乖的跑回老家也就罢了,可偏偏熊廷弼偏偏要在京师把事情申辩清楚。
不仅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主张再次任用熊廷弼,这孙承宗就绝对不能容忍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就要坚决主张把熊廷弼抓起来定罪,而且一定就是死罪,对他来说,这本身就是依法办事。”
“贤弟,正是如此,不过,孙先生的本意是把熊廷弼充军流放就算了,也没有必要将其处死,因为熊廷弼还是有才能的,只不过是其本人对辽东守战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个万岁爷也有透漏的。”
“嗯,不过我认为孙承宗虽然是教书先生,但绝对不是书呆子,更不是道德圣人,而是个大滑头,属于老奸巨猾类型的。
哥哥,你想想看,羡慕嫉妒恨熊廷弼的人太多,此时,先拼命推一把,到了要死的时候又拉一把,不给熊廷弼影响辽东战略的机会,难道还要等熊廷弼东山再起,继续和自己的战略作对?
对此孙承宗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做出一种姿态来,希望最后的效果是既不得罪要杀熊廷弼的人,也顺带讨好了那些希望救熊廷弼的人,在万岁爷面前也留下是一个忠于大明的忠臣又是一个不太狠的印象,从孙承宗对熊廷弼的罪行前后矛盾思意也证实了这一点。”
“贤弟说的对,要不,孙承宗能把万岁爷搞得对其言听计从?办这件事也是可以说干的妙啊,天衣无缝,要不是李公公是皇上的大伴,天下就只有两个人知道孙承宗在此所起的作用了。”
“哥哥说的对,但是,我认为孙承宗一定会为辽东战事再出头的。”
“贤弟何以见得?”
“哥哥,那是因为辽东经略王在晋的战略可以说是纯防御的,就是守株待兔式战略,战区预定在三个广宁卫中。
其战略是把辽西十五万军队的主力一分为三,分别放在广宁卫即广宁城,广宁后屯卫即义州城,广宁中左屯卫即锦州城。
广宁城兵力三万,义州城也是三万,锦州城为主力有六万人,锦州城西的杏山一万,水师两万负责支援辽西辽南和毛文龙部。
同时,计划把小棱河以东以北的所有居民迁到辽西走廊地区安置,本人坐镇锦州城指挥辽东近二十万大军,出击就免谈,建奴西进,要求广宁城义州城两地至少坚守三个月时间,广宁城义州城锦州城三地粮草装备燃料水源火炮火枪弹药等至少囤积一年的使用量。
建奴从海州到广宁约两百四五十里,从广宁到义州约一百里,从广宁到锦州约一百五十里,就是说,建奴要在无人地区行军两百四五十里至四百里路,六至十天的行军路程,如不能迅速攻下城池,那就得从海州运粮支援前线,依建奴的后勤水平,无法支撑这种持久战。
从另一个角度说等于把广宁城以东以南的土地全部放弃,同时也把小棱河以东的田地全部荒芜不种,这就与孙承宗的根本原则即全守和以守代攻的战略要相冲突的。”
“贤弟认为王在晋的战略如何?能否行得通?万岁爷也想让我请贤弟判断一下新的辽东经略能否担负重任?万岁爷让贤弟以密奏的形式上报,不要搞得满朝风雨,像以前熊王争霸那样就影响极坏。”
大明风云史43: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