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三司会审 2
(。.)大明风云史25:更新时间:24-9-79:25:9。大理寺少卿冯从吾、太常寺少卿董应举、太仆寺少卿何乔远三人先后要求逮捕熊廷弼王化贞二人,以申国法。说.b.更新
接着内阁首辅叶向高以朝廷已经议定功罪一体为由,请求撤熊廷弼王化贞二人职务,逮捕回京,三司会审。76622
兵部尚书张鹤鸣则说:”王化贞功罪相当,熊廷弼无功有罪,先把熊廷弼撤职逮捕,王化贞升辽东经略,掌管辽东军事。”
大部分京师官员支持以当初经抚功罪一体之约为根据,要求一体处分辽东高级文臣武将。
最后,天启皇帝决定,批准逮捕王化贞,三司会审,将熊廷弼留职听候处理,批准内阁拟定的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为辽东巡抚。
解经邦顾虑重重,胆落于辽东,为苟全性命,避杀身之祸,接连三次上疏,力辞重任,拒不接受这项新任命。
搞得天启皇帝十分恼怒,斥责解经邦托词避难,完全失掉做臣子的责任和义务,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但是又没有愿意自动担任辽东巡抚,卞为鸾听到这个消息是高兴得哈哈笑笑掉了两颗牙齿,紧急上疏,推荐自己担任辽东巡抚兼辽东总兵,既然文官可以指挥军队作战,武将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做做巡抚也是可以的嘛,全权负责辽南守战,辽东经略则是负责辽西和天津登莱及毛文龙所部的军政大事。
天启皇帝一拿到奏疏,喜出望外又忧虑重重,大明的改革就从朕这里开始,交代内阁办理此事,哪知大明两万文官没有一人支持武将出任巡抚的,许多文官嘲笑卞为鸾的字如虫虫一样的丑,能胜任么?
内阁也不愿意拟票,六科直接表示把到达的旨意直接烧了或者拿去擦屁股,最后是此事不了了之,卞为鸾也是引来大明数千万人的嘲笑,一位武夫也敢窥视辽东巡抚的宝座,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于是,就采取廷议推荐的办法,不管本人是否愿意,只要皇帝批准,必须无条件上任。
十二月底,吏部等衙门尚书张问达召集九卿科道众臣于中府推选经略,每人给一支笔,在纸单上填写人选姓名。
与会者议论纷纷,直到天黑,才把每人填写的纸单收上来,统计票数,以荐举王在晋者为最多。
当初添设兵部侍郎,并由王在晋担任,原以备辽东经略之用,熊廷弼一走,巡抚就可以升经略的。
这样,王在晋成了当然的辽东巡抚,推选结果一报到天启皇帝,当即批准。
一月八日,正式任命王在晋为辽东巡抚赐尚方宝剑。王在晋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他深知两米熊不久就要下台,为此不愿任职,请求辞掉。
天启皇帝不准辞,令他刻期就道,王在晋明白如不接受这项使命,则以国法绳之,词严而义正。有鉴于解经邦的教训,王在晋不敢再辞,赶赴辽东上任。
然后是守卫广宁城的功劳问题,争来吵去的结果是和稀泥的无功无罪,卞为鸾的偷窃罪也被皇帝给和稀泥掉了。
最后是撤退令事件,争来吵去的结果是王化贞已经会审,方震儒高邦佐被调出辽东,也没有做降级处理。
辽东自然暂时按熊廷弼的想法办,武将的职务先别忙着定,以后再谈,朝廷两大派系的文官也累了,歇歇再说。
之后,地方及南京方面的官员纷纷上疏,要求熊王一体处分,否则,天理何在?只剩下了人欲?
卞为鸾见状,上了一道言辞极为激烈的上疏,认为支持熊王一体处分的官员都是吃屎长大的,只有这么一句话的奏疏,是大明朝史无前例的简短,搞得上千道奏疏弹劾卞为鸾,要治卞为鸾的藐视朝廷的大罪,最后天启皇帝给留中不发,没了下文。
到了二月初三日,等熊廷弼把辽西防御部署好,朝廷就把熊廷弼也拿下了,要拿下当然得内阁皇帝六科三方批准,出圣旨才行,升辽东巡抚王在晋为辽东经略。
并且要熊廷弼就广宁会战的问题参加三司会审,还有捣乱份子卞为鸾及方震儒高邦佐为证人,卞为鸾就不用上京,在家里作证就可以了,结果京师方面连没有一根毛也没去找卞为鸾。
熊廷弼为人刚直不阿,树敌很多。他身居经略高位,受到皇帝宠信时,很少有人敢与他公开对抗。
当辽西兵败,大批反对或仇恨他的大小廷臣幸灾乐祸,额手称庆。他们打着为国分忧的旗号,假充公允,纷纷出来评论辽西战事,袒护王化贞,一意打击熊廷弼。
南京十三道御史王允成等也联名上疏,认定经抚同罪,国法不可不正。
开始,天启皇帝对熊王两人是区别对待的,因为王化贞是逮捕,熊廷弼是留职。但是一想到熊廷弼辜负他的厚望,失民丧地,心中着实痛恨,而他又在日日夜夜被文臣的功罪一体的观念包围着,进此谗言的煽惑下,就采取第一个步骤,将熊廷弼革职、听候处分。
蓟辽总督王象乾还有怜才之意,也有的阁臣请求留用熊廷弼,说此人似胜王化贞。天启皇帝很生气,说:”熊廷弼走得快,果胜外廷!”
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敢建议留用,显然,形势变得对熊廷弼很不利。
因此,他们借机谋兴大狱,严厉处罚熊廷弼,以震慑和沉重打击朝廷中不听话的官员,看看俺的威力。于是,他们在功罪一体的掩饰下,审理熊、王封疆失守案。
三月初四,由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组成三法司,会审熊廷弼王化贞。其中邹元标是东林党招牌人物,泰山北斗,天下正人君子的代表,其余两人也不是反对派,而是东林党支持者。
熊廷弼作为待罪人,不得不跪在三法司面前,但一跪就站了起来,仍然带着几分不服气的口气大声地说:”我起自田间,复任经略,原议是让我驻山海关,并无驻广宁的片字决定。广宁失守,罪在王化贞!”
左都御史邹元标厉声驳斥:”失地广宁,功罪一体,你是难以辞掉责任的!”
熊廷弼对提审他提出异议。
邹元标接着说:”本职屡奉明旨,内云提审,又有确审字样,你竟然不理!今日必须进刑部,是非自明,你不必抗旨,否则,反得罪于朝廷。”
熊廷弼不服,辩解说:”我奉明旨听问,不是送问,写得明明白白,怎能将我下狱?”
两人争论多时,刑部尚书王纪接过来说:”你不肯进刑部,就叫锦衣卫旗尉陪你暂到天仙庵住一日,我们上奏皇上,请旨裁决。”
事已至此,熊廷弼深知分辩无用,所谓旨意,还不是由他们拟定!于是熊廷弼改变主意,自请皇帝下诏逮捕他。
审完熊廷弼,邹元标、王纪二人都带着客气的口吻说:”请王巡抚过来。”
王化贞一进大堂,就长跪痛哭,说:”我苦唯有自己知道,一言难尽!”说着,从袖里取出一封信送上。
邹元标、王纪都说:”你必须承认自己的罪过,将来一定还有在朝班之日!”
安慰了一阵,也没审就完事了,就都站了起来,与王化贞一躬而散。
事实上,这两人完全是在欺骗王化贞,现在说的是满嘴胡话,不着边际的,因为王化贞不用判决也是两个字,死罪。
事后,熊廷弼上疏,申诉三法司未定罪而先把他送狱,未奉旨意而先让他赴狱。他要求三法司按照对待罪之人之体与朝廷待大臣之体对待他。他的申辩不但没得到好结果,相反更激起这些人对他的嫉恨。
朝廷中也不乏敢于仗义执言之人。御史江秉谦几次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张鹤鸣的罪过在熊王二人之上,同时还为熊廷弼辩护,遭到天启皇帝的申斥,调离京城,放外任,夺俸一年半。给事中刘弘化也持此意见,受到夺俸三个月的处分。
为熊廷弼辩护的人很少,案子全掌握在反对他的人手中,三月初八,经过五天的快速审理,判决终于有了结果,真可谓是快速高效无比。
判决书全文如下:
奴酋猖獗,辽阳失陷。皇上拔化贞于监司,起廷弼于田间,畀以军旅重任,可谓非常宠遇矣。
夫士为知己者死,两人颇以豪杰自负,宜感恩图报,同心协力,誓灭此而朝食。不虞其相闹一场,挈河西拱手送奴,竟以一逃结局也。
王化贞受命于败军之际,广宁危若累卵,只手撑持,人谁不怜之?但朴实不知兵,用虏而反为虏用,用间而反为间用。
叛逆孙得功辈日侍左右,恬然不悟。认贼作子,大言自诩渡河决战。及枹鼓一鸣,敌骑在百里之外而弃广宁如蔽屣,匹马宵遁,哀哉。
化贞有忧国之心,无谋国之智;有吞胡之志,而无灭胡之才。事已至此,安所逃罪,宜伏上刑,以正厥辜。
大明风云史25: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