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蒲河军议 1
卞为鸾跟战公公解释一下盖辽军的队阵营编制和阵型。
“卞总兵,超过七千的,得由万岁爷批准才行,咱们可不能乱动啊,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
“公公说的是,此事我肯定不敢乱来,那是你我不敢逾越的死亡线,公公,说实话,七千,我已经很满足,此得感谢皇上的看重和战公公的提携。”
“这次,文官捞不到监军,他们也会对盖辽军盯得很紧,所以你我行事更要小心为妙,打仗也要有很大的把握才行,否则,万岁爷是顶不住压力的,处罚比起来,会更加严厉。”
“公公,这个我也清楚。”
……
二十六日一大早,卞为鸾快马赶到沈阳,把接到万历皇帝中旨的事跟杨镐解释清楚,当然不会说四月多少号就接到过一次中旨,只说万万的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事儿。
结果是给杨镐骂的狗血喷头,卞为鸾连忙赔不是,傻道能不能想办法给退回去,杨镐说既然接了,哪有退回去的道理,你这不是扇了皇上一巴掌。
那卞为鸾问怎么办,杨镐说凉拌。在卞为鸾保证自己的部队会听从杨大人的调遣,自己也会努力说服监军,尽量帮助杨镐维持辽东局势等等一些真情实话。
口水费了一大半之后,请杨镐大人参加盖辽军的军议,给杨镐不容质疑的拒接,说什么有太监监军在,自己就是死了也要爱,绝不会参加盖辽军的什么军议。
武官就不要搞些什么军议,听文官的就行了,你们哪有这种能耐?只有一心饱读圣贤书,灯下寒窗数十年,一朝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增辉门庭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何事,所学何事,所为何事,像我这般满腹经纶之人,才知道内中玄机,辽事之奥妙所在。
你们这些人,说三日不读圣贤书是很客气的,三年不读圣贤书也很平常,有些丘八一辈子也不读圣贤书,没有先贤圣人的淳淳教导,也议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的。
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如果你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即圣人之仁义礼智信,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是顺应自然的产物。
文官统兵出谋划策,武将服从军令,冲锋陷阵,这就是祖宗之法,这就是人道,这就是顺应自然的产物,戚继光为你们作出了正统的典范,杜松马林李如柏则是反面的典范。
卞为鸾听完杨镐的长篇大论,这是古代儒家的经典治国理论,作为现代人听不懂,一大堆经典理论下来,脑袋发热导致头痛不已,心想还是赶紧撤,连称杨大人高论如雷贯耳,令人发思致死,晚上不用吃饭也可以。卞为鸾只好失望的逃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总兵府,总兵府就没有必要去跟杨镐争,自己也不可能争的过他,武将能挣的过文官才怪。
二十六日晚,召开全军营官以上的军议。
“首先请监军战公公讲话。”
“也没什么好说的,咱家代表万岁爷监军盖辽军,对于盖辽军,万岁爷给予很大的期望。因此,咱家在此表明,盖辽军指挥打仗这事归卞总兵管,咱家绝不干涉,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提,我会密奏万岁爷解决。但是要是有谁不服从卞总兵指挥调遣,有人企图破坏……大事的,不服从守住沈阳的旨意的,咱家的尚方宝剑绝不会认人的,杀无赦。好了,咱家从来没有讲此番多的话,就到这里结束。”
“好,既然战公公代表皇上讲了要守住沈阳最为重要,因此决定募兵第一,练兵优先,沈阳第一,其他第二。接下来是军饷的问题,没有军饷,军队就没有战力,因此决定先跟兵器司借三万两,用来购买大米,也解决守城的后顾之忧。各位以为如何?用举手表示赞成。”
“好,通过。”
“将军,购买大米不如从江南买,那里大米一两二石,要是等到农民卖粮交税时,大米一两四五石,从辽东买米,贵一倍,要一两一石,即使加上运费,也贵许多,三万两可以买八万石以上。”谢富坤提议道。
“我大明边关米价怎么如此的昂贵?那就等等,等到农民卖粮交税时再到江南买米,能买个十二万石,多等几个月也很值。”
“其次就是筹集军饷,我军就派出一些人到沈阳的富豪家中,看看能不能募集资金或者粮食。注意,语气要客气和热情,不妨多说一些好话,千万不能豪取强摊的,一定是对方自愿为原则,不愿意就走人。”
“等等,卞总兵,你可不能乱来,这样会坏了咱家的名声的,咱家可不愿意成为第二个辽东矿税征收马市方物尚膳监太监高淮。”
“高淮是谁?令公公如此激动。”卞为鸾疑惑道。
“将军,高淮是前辽东矿税监。由于对宁夏、朝鲜和播州先后用兵,以及乾清、坤宁两宫及皇极、建极、中极三殿连遭火灾,国库空虚。万岁爷派公公监督收税,其中有许多人并非从事正当的开矿征税。他们倚仗权势,追逐财利,干预政治,驱迫百姓,往往见到富户即诬为盗矿,见到良田美宅即妄指地下有矿脉,见到货物即强行征税,几等于公开劫夺。
其中尤为横暴者为山东的陈增、湖广的陈奉、陕西的梁永、辽东的高淮、天津的马堂、广东的李凤等。有的矿监税使且摧折地方官员,劾其暴行的官员亦多遭迫害。为搜刮钱财,矿监税使所到之处,无所不税。关、口、桥、门,税卡林立。行李舟车、房屋庐舍、米麦菽粟、猪鸡驴骡,莫不有税。
高淮在辽东虐民激变,他诬捕诸生数十人。旋诬劾辽东总兵马林,又扣除军士月粮,以致前屯卫、金州、松山等地戍军哗噪,他奔逃回京,诬奏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激起辽东境内变乱。后由蓟辽总督蹇达上疏揭发,始召回京。”谢富坤详细解释道。
“哦,公公不必担心,此事绝不会让公公出面,我亲自带头办这件事,绝不会连累公公。”卞为鸾保证道。
“好,如此请卞总兵上疏奏明此事,否则,你的保证也没用,那时侯文官攻击咱家,咱家可受不了。”
“好,可以,公公,只要上面不反对,我就实行,否则不干。公公如此看重此事,不知是对高淮不满还是爱惜自己的名声?”
“咱家在宫里是负责万岁爷税务的小头目,因出生原因被万岁爷看重被派到盖辽军做监军,其实某擅长数目,对税务更加了解,军务并非所长。”
“公公,没想到你是个大才,精通税务军务。万岁爷能私自收税?难道税务不是归文官管?”
“过奖了,咱家只是个小头目,要我全盘掌握税务也是不可能的。万岁爷只能征收矿课、商业税等杂税,一年至多也是五六十万两,其他税务归文官管。”
“五六十万两?能满足宫里开支吗?”矿税商业税等杂税才五六十万两?太少了,是不是五六百万两,去掉一个零骗我。
“当然不能,户部掌管的部分税收有宫里的一份子。”
“公公,打仗,第一得要钱,第二还是要钱,最后又是要钱,没钱,别想打仗。因此,辽东局势的好坏与大明的财政息息相关,公公,我想请教一下大明的税收?”
“卞总兵说的是,咱家知无不言,你说吧。”
“谢公公,去年大明税收有多少?”
“这个,这个,实话跟你说,咱家是万岁爷身边负责税务的一个小头目,宫里核算我大明税务的有上百人,知道去年大明税收这事的恐怕只有万岁爷和负责税务的魏公公两个人知道,还有就是户部。所以我也说不清。”
“哦。”这税收还得保密,有啥可保密的,卞为鸾很失望,也想不明白。
“不过,虽然最近十年的数目没有,咱家有万历初年及以前的,不知卞总兵是否需要?”
“也好,至少可以参考参考,请公公细说。”
“洪武二十六年,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余石,钱钞三万九千余锭,绢二十八万八千余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余石,钱钞五千余锭。
永乐时期,天下本色税粮三千余万石,丝钞等二千余万。
嘉靖二年,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余万石,米二千四百七十余万石。
万历初年时,夏税,米麦总四百六十万五千余石,钞五万七千九百余锭,绢二十万六千余匹;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余石。
万历十三年,农税税额为两千六百万石,收入实征白银约二百六十七万两,本色米约一千三百三十六万石,麦约三百九十八石。其他税收有盐税二百五十万两、茶税十余万两、市舶税四万两、通过税六十万两、营业税二万两,总额约三百四十万两,按照当时的价格两石一两折算成白银,约一千六百万两,折算成本色米,约三千两百万石。
咱家看了以后几年的税收,差不了多少,只是大部分换成白银入库。”;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0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