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从今天开始,跟着我念书,我们先学《千字文》如何?”柔声细语的开口,王依依怕声音大些,让易兰升起抵触心理。
教给他们认的书,全是王依依抄录的,镇里卖的书,动不动就五两往上,抄录一本,也不过几百文。
为了节约成本,王依依闲暇之余,就会跑到书馆,给他们抄书,顺便买些纸跟墨带回来。
翻开第一页,王依依指着上面的字,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王依依念一个字,指一个字,念完第一句,又解释其意:“这一段,表达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
自顾自教了半个时辰,王依依同时观察易兰表情,念书时,她盯着课本,表情淡漠,解释意思时,她又抬头,眼神多了一丝光彩。
王依依全凭易兰微表情,来琢磨她喜欢与不喜欢。
第二天,王依依跟三哥,到了一处院门口。
透过门缝,能看见院里,挂着一排排竹架,跟挂面坊用来晾晒面条的竹架,有异曲同工之处。
院子里,三个妇人正在揉面,还能听见交谈声。
其中一个是李婆子,她一边揉面,一边指导另外两个妇人:“这面最讲究的就是揉,我给那家子人揉的时候,一个面团,就让我揉两刻钟……”
听着声音,王依依收回脑袋,看着身后的牙子,牙子旁边,还有不少拿着木棍的打手。
“证据可够了?”指着屋里的场景,王依依问牙子。
面条还没在镇里卖过,王家是头一份。
李婆子只知,王家的水能让面泡发,不知水里加了什么东西,也不知面粉里,动了手脚。
她能接触的,只有揉面。
工序不清楚,她们做出来的面条,比王家做的面,宽了一倍不止,面条发黄,也没嚼劲,跟普通面块,没什么区别。
王依依会带牙子过来,是因为李婆子,把做出来的面条,让她儿子每个礼拜二,拉到隔壁镇子卖。
为了逮住这一家人,三个哥哥轮流守了好几天,才会有王依依带着牙行,来门口蹲守的场景。
牙行收到消息后,丝毫没有怠慢,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去逮李婆子儿子,另一部分,趁李婆子做面条时,来个人赃并获。
人牙子被王依依问话,急忙低下头。
婆子丫鬟,训练后卖出去,去的都是富贵家庭,最厌的就是小偷小摸。
偷了便宜东西,发卖、处死都行,任由主家说了算。
可一旦金额大了,牵扯到的案件,往往都是满门抄斩,牙行对卖出去的人,也不敢大意。
“王夫人放心,保管你满意。”人牙子低声下气的回,说完,就招呼打手去破门。
院子里,三个妇人还在揉面,突然传来破门声,三个都吓的一抖,等打手进屋,三个妇人更是慌的到处乱窜。
王依依在屋外看着里面的闹剧,见人牙子把三个妇人抓了,转身离开。
她要做的,就是断了别人卖面条的想法,第一次有人敢偷,第二次就会有人模仿,有人触霉头,王依依也不介意杀鸡儆猴。
她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在律法管束下,李婆子一家不死,也会脱层皮,但王依依并不关心。
刚出巷道,就过来一个丫鬟打扮的姑娘:“王夫人,我家老爷有请。”
看着眼前的人,王依依撇见一下嘴,心想: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
现在的服饰,辨识度很高,光看衣服,就能看出丫鬟的等级,也能知道是来自哪个家族。
眼前的人,王依依虽然不认识,也没见过,但从服饰,就认出来,她是县令府上的人。
这次,王依依没被带县令府,走了两分钟,被带到茶馆包厢。
包厢里,只有县令一人,王依依福了个身:“见过大人。”
王依依话落,县令把手里的茶盅放在桌上,冷声质问:“王氏,你好大的胆子,见官不跪。”
“大人,律法有令,除非受审,平民见官可不跪。”王依依沉稳回话。
县令挑眉,之前见王依依,她可没开口就提律法,现在张开就来,莫不是又有人,指导她律法了?
“那你诓骗本官银钱,又如何解释?”
王依依更是把头埋底了几分:“大人,民妇哪里敢呀!诓骗谁,也不能诓骗县令呀!”
王依依开口说不敢,可语气中尽是娇态,她不仅敢,还真那么做了。
要不是知道她一连教了商贩们,做了十多道吃食,县令都觉得自己银子花的不亏。
知道后,县令觉的自己就是那冤大头,白给了她一百五十两。
“既如此,那便把银钱还于本官,本官既往不咎。”
县令黑着脸,只觉王依依狡猾得很,轻易收买了小商贩的人心,却又没动摇到酒楼的商户。
毕竟一群商贩,卖的只是几文钱的东西,就算大酒楼好奇,也不至于会为难她。
“大人,民妇家穷,去年就险些被积雪压死,银子已经拿去修房子了。”
县令更认定自己就是冤大头,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气的吹胡子瞪眼。
还没来得及说话,又听王依依道:“大人,民妇拿吃食方式赔罪,不过晚几日,民妇店里也会卖。”
上一次做了饺子跟抄手,王依依隔一段时间就在店里买,现如今,方子还没给,她又提要卖,县令死死盯着王依依。
要不是忌讳王依依背后的人,就王依依此刻的态度,县令也有一百种方法,给她使绊子:“你真当本官好糊弄?”
王依依又把头低了下去,小声开口:“民妇不敢,只是这次的吃食,保证能讨大人喜欢。”
对现在的状况,王依依早有预料,所以才一直没在镇里卖干面条。
“我把水面条,做成了干面条,更方便携带,只要大人愿意宣传,也能让大人的功绩,添上一笔。”
王依依不徐不疾的开口,却让县令警铃大作,妇人不得干预朝政,更不许抛头露脸。
他从没想过,会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妇人,跟他谈功绩,王依依心智与见解,全然不像妇人该有的。
“你……你当真是,大山村出生的?”县令满脸惊讶,说出来的话,也有些拧巴。
“自然,这事做不了假。”王依依底气十足。
王依依脸上的诚恳,眼神里的坚定,县令全都收进了眼底,知道王依依说的话不假。
“带我去看看罢。”安静了许久,县令开口。
进了面坊,见到面坊里挂的一排排面条,县令更是笃定,不管王依依背后有人无人,他都要跟王依依打好交道。
只因有了这些挂面,他管辖的区域,村民生活能得到改善,不用常年吃水煮菜,冬天多备些,也不会出现被饿死的情况。
“你有什么要求,都提出来,只要你大量做出成品,本官都应了。”
县令看着一排排挂面,难掩激动之情,这些都是救命粮,是安家立命之本啊!
县令二十六岁中了科举,因家境不好,在朝中无人帮衬,被派在此处办公,已有十八年,早就没升迁的可能。
本以为一辈子都只能呆在这个地方,可看见挂面后,县令心里升起了不少希翼。
县令开口,王依依也没客气,直接提了自己的要求。
她想借县令的关系,减少进价成本,毕竟做面条,需要大量的麦子,光靠现在的每天五十斤,根本就不够。
王依依打算十月开始卖面条。
等秋收结束,她不仅会找村民收购麦子,还想让县令,打通一下粮官,降低商户们的粮食售价。
县令丝毫没犹豫,很快同意了王依依的要求。
毕竟收购粮食的价格,是每年固定的,他只要打通一番,还是能做到降低几文。
直到县令走了,做面条的王吉三父子,才继续动工,全当刚刚什么也没发生。
唯独三哥,望着王依依惊了不少,他没想到,王依依居然把县令找来了,还让县令心甘情愿帮她。
“快去做面,多做些,十月开始卖。”王依依好笑的看着三哥。
三哥还没缓过神,看王依依的眼神,都多了一丝崇拜。
见三哥都快傻了,王依依有些无奈,不再管他,抱了一个盆去装面粉,开始揉面。
自从家里出事后,做面条的主力军,交给了王吉跟他的两个儿子,做出来的成品,也比王家人一边做面条,一边看店快,一天能出九十斤面条。
加上下午收摊,面铺里的人也会过来帮忙,人多起来,一天能出一百二十斤的量。
住宿问题,因为王依依租了房,也都安排好了,王吉跟他妻子,住的挂面坊,还能看守面条。
王安跟王康,住的面馆,两人一人一间房。
不过现在大哥还不能动,两人暂时住在一个房间,剩下的人,都搬进了王依依新租的房子。
院子房间多,每个人都能分到一间,其中两间房,一间大半都摆着水缸,是王依依用来泡酸菜的。
另外一间,一半放干货,另一半晾晒着酵母面,是用来卖给油条铺子跟饼铺子的。
忙乎下来,王依依也没多少时间管易兰,易兰每天做最多的,就是坐在角落发呆,看着来回忙活的大人们。
直到晚上,王依依才有空,拿着一本书教她识字。
等了十天,工程队的人才来到店铺。
当天晚上,王依依把房子需要注意的细节,跟三哥强调了一遍,让他跟二哥一起,在村里监督房子装修。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6665/26665858/1113737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