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祖龙赤蛇 > 第138章 信陵君归国

第138章 信陵君归国


  赵正入宫拜见了父亲,但父亲很忙,有很多事要处理。赵正被太常安排到侧殿休息等候。
到了时辰,赵正被人叫出。他见父亲也出来了,站在仪仗前,以为是和父亲一起,就要去找父亲,但却被太常一把拉住,直接往章台宫而去。赵正感到奇怪,自己一个人到章台宫去干嘛。太常将他带上殿,指了阶前一个地方对他道:“太子但立于此,并无他事,惟不可稍离耳!”赵正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正在此时,殿外鼓响,一群脚步声随之响起,但不闻一丝别的声音。太常轻轻一推,将赵正推出。赵正来到刚才指定的位置,端然而立。位于群臣之首的是王龁和内史绾,蒙骜也到了咸阳,跟在他们身后,其他各司官长都在后面。
登基大典的傧相是内史绾,他大声叫道:“迎大王!”群臣一起俯身,执笏而立。鼓乐大起,秦王仪仗从侧门出,秦王在群臣的瞩目下,登上台阶。随即秦王令郎卫颁下册书,和去年一样,也是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布惠于民。群臣三呼“万岁”。秦王又下一道教令:“东周与诸侯谋秦,丞相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丞相吕不韦护王及太子,又入东周,晋文信侯!从征有功之士,皆由丞相依功爵之!”
略议了些政事,登基大典结束。群臣退去,只留王龁、内史绾和蒙骜上殿议事。郎卫传秦王令,让赵正也上殿听政。赵正了上台阶,进入殿内,向秦王和三公敬礼。三公回了礼。秦王让他立于自己身后,道:“自今日起,汝当立朝,敬闻公等教训。此皆军国大事,慎勿可泄。但有失机,必斩汝首!”
赵正敬礼道:“喏!”
今天的议事都是关于洛阳的战事的后续,韩国已经向洛阳周围增兵,吕不韦请秦王立即发兵。大家都推荐蒙骜前往洛阳全权指挥对韩国的战事。秦王对蒙骜道:“愿卿早入洛阳,以筹其事。士卒容后即至!”
议事毕,众人辞去。秦王道:“正且归,其有余者,可咨冢宰!”
赵正离开,乘车回到太子府。吃过早餐,老师们也到了,赵正开始上课。
如果说第一年是法律条文,第二年就是法律实施细节。通过大量的具体疑难案件的判例,讲述法律的本意和具体执行人。这就带出了秦国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吏。从根本上说,秦国的各级各类官吏,其实都是相应法律的具体执行人。而实训课程和去年不太一样,不再是讲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而是侧重于军事训练,金鼓的使用、队列训练、战车的驾驶、各类兵器的使用……。根据赵正的体力,专门为他准备了较细的长木棍,作为长兵器使用的训练器械。今年加上了对抗训练,赵高就成了与秦王对练的对手。赵高虽然力气比秦王大得多,但十分耐心地给秦王喂招,还经常让赵正打到身上。赵正有些过意不去,不敢用力。冢宰发现了,向卫尉申请了一副甲胄,让赵高穿戴上,赵正才敢用力去打。虽然有甲胄的保护,但依然将赵高打得身上青紫。
自从秦王登基后,他下令让赵正每天上朝听政。前线的战事未息,冢宰还是每天到相府和尉府探听的战事进展,回到家给赵正解释。赵正很聪明,他在议政时听到诸公的议论,有些并不明白,经冢宰这么一解释,许多疑难就解释通了。但他铭记秦王的命令,在朝堂上听到的话,一句也不向冢宰说。
到了正月,韩军被彻底击败,韩王割让大片土地,秦王下令设立三川郡,调南阳守摎为三川守,而调宜阳大夫腾为南阳守。韩腾是秦昭襄王时遥封的南阳守,现在变成了实授。韩腾虽是韩国近室宗亲,属于贵公子,但鉴于韩腾在河东、洛阳的表现,秦王根据吕不韦和蒙骜的推荐,作出这一任命。
前线战事结束后,冢宰也就不再向赵正介绍战事的进展。吕不韦回来也,也加入议政的行列。赵正得以与吕不韦再次见面,感到十分亲切,吕不韦的议论,他也听得格外认真。有了吕不韦,赵正可以不懂就问。他在散会后,会专门找吕不韦一起走,向吕不韦询问相关事宜,吕不韦则会利用出宫前的短暂时间,简略地向他解释。有时王龁和内史绾在旁边,也会简单地插几句加以解释。
这一年政事繁复。不仅有三川郡的人事安排,还有赵国与燕国的争夺、河东郡的军事准备,甚至秦王的陵墓建筑,也都在讨论的范围内。一年的听政,让赵正切身理解了治理国家的繁杂。
战争开始前的准备最紧张,到战事真正开始后,咸阳这里反而没有消息了。一直到三天之后,战报才一件件报回来。见秦军势如破竹,狂风突进,朝堂上下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最终,秦军在夺取榆次后,晋阳请降。秦王让吕不韦批准蒙骜接受他们的投降,但必须委派秦吏,推行秦律。
正月,秦军回师河东。连续两年大赦,秦国境内的刑徒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这次作战征发的全都是河东的邑民。河东是新建的郡,河东的邑民出来打仗的不多,爵位高的不多,大凡经历过战事的低级爵士都被委任为大夫以上的军官,县级官员则充任五大夫、公乘,郡尉五大夫无伤充任了军尉。结果战事结束后,这些人都获得极大的功劳,几乎封无可封。最后,所有士卒都晋爵不更,临时担任大夫的爵士都实授大夫。战前就是大夫的,一般都是各县的官员,现在则全都晋爵为公乘。五大夫无伤晋爵左庶长,调任上郡守。
赵正看到吕不韦每天都愁眉苦脸,为每位晋爵的官员安排相应的职位,还要将外郡的官员派往河东,不禁问道:“以河东士守河东,不亦可乎?”
吕不韦道:“非其人也。用非其道,事必贲!”
赵正道:“但依律而行,胡为不可?”
吕不韦道:“律令之行也,唯在人耳。用非其人,律令不行。”
由于只有短暂的时间,赵正还没有想明白,两人就走出了宫门,相辞登车而去。
太原之战后没有多久,吕不韦就报告说,信陵君向各诸侯国派出使者,号召他们合纵抗秦。秦王遂也向各国派出使臣,警告他们不得合纵。凡是参与合纵的,秦国一定会加以打击。各国的反应都是模棱两可,无人给出明确的答复。
魏王听说信陵君在活动诸侯合纵,就派人请信陵君归国。赵王得知魏王请信陵君归国,也暗示信陵君应该回国去。“魏,大国也,带甲十万,非赵可匹也。君一归,得十万之众出于河上,宁不愈于赵数万疲弱乎!”
信陵君听了赵王的话,感觉赵国好像也很靠不住,道:“无忌以救赵故,窃兵符,杀重臣,乃得解邯郸之围。遂为王兄所忌。今王不欲臣留,臣亦难归故里,当远遁山野矣!”
赵王见信陵君的话不善,连忙道:“君在邯郸,寡人幸得旦夕请教,奉为长。今为合纵故,请君归。以君之贤,魏王焉得害君。”
赵王遂将信陵君的意思暗中通报了魏使者。魏使者请王同意后,立即登门为请。但信陵君闭门不见,并严令门客不许通报。一些门客暗中告诉了毛公和薛公,让他们想法劝一劝。两人遂入府见信陵君,道:“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信陵君道:”恐为兄所忌,不得返也。“
二人道:”公子以合纵为义,魏王安敢害也,必也举国相托也!“
信陵君见二人如此说,知道赵国明显待不下去了。遂遣门客通报魏王,声称自己久在邯郸,思念故国,愿归。不等魏王回话,信陵君就让门客们打点起行装,一应家财皆弃之不顾,数千门客就道,往大梁而来。赵王遣使送出漳水。
出了漳水就进入了魏国地界。信陵君停在邺城,再次遣使往报魏王,言自己在邺城待罪。同时,遣使各诸侯国,声称自己已归魏国。
信陵君声势浩大地归魏,在诸侯中引起巨大反响。燕、齐等国都遣使往邺城拜会。但最应该有反应的魏王却迟迟没有动静。
成皋被割让后,荥阳无险可守,荥阳官吏暗中逃亡,荥阳不久也落入秦国之手。荥阳失陷后,魏王感受到极大的威胁,调兵遣将,准备与秦作战。这时得到信陵君游说诸侯的事,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从诸侯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诸侯都对秦强占东周,强逼韩国让出三川郡,攻取太原,感到十分不安。一年多的时间,秦国得到半个韩国和半个赵国,势力急剧膨胀;这对所有的诸侯国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0381/20381103/498510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