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祖龙赤蛇 > 第146章 攻管

第146章 攻管


  在两军对峙的一天时间里,夜间失散的秦军又逃回来一二百人。蒙骜决定不再等待,连夜率众撤回成皋,据险死守。成皋地形狭窄,魏军的兵力优势无从发挥。与其在开阔地带与魏军作战,不如主动撤退,占领有利地形,反而更加有利;但荥阳城只好自求多福了。——此时他并不知道韩国已经参加了战斗,并准备偷袭自己的后方。
由于地形的原因,魏军并未能切断秦军撤退的道路,蒙骜的撤退进行得十分顺利。蒙骜率领自己的亲营(只剩下百余人)最后撤退,他眺望着荥阳城方向,落下眼泪。
从上党下山的韩国官员,自然也是王室宗亲。上党是相对贫困的山地,自然不会是肥差,到上党出任各级官员的,与韩王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但既然是王室宗亲,他们的家族也多在郑城周围。从太行山下来后,从孟津入洛阳,越过轘辕关,出阳城,入郑城,是一条最顺的道路,只不过轘辕一带,路窄难行。如果想走郑城的南北大道,就从济水上船,直出荥泽登岸。但现在荥泽一带正是战场,不仅荥泽不通,连从陆路取道成皋、巩城也不安全,惟一可走的,就只有轘辕道了。
上党的韩国官吏陆陆续续地从孟津过河,在洛阳重新装车,一般会在缑氏休息一夜,第二翻越轘辕,一口气进入阳城。然而进入四月后,一名上党官吏在进入缑氏后,突然不走了。在他后面下山过河的韩国官吏也都停在缑氏。缑氏令一打听,原来韩王将派军袭击轘辕,这些官吏的家族事先得到消息,惟恐这些官吏在路上遇上正在集结的韩军,闹出乱子来,急派人潜入缑氏,通风报信。
缑氏令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派人过山打探,果见新城、旧城一线有大批士卒集结。缑氏立即派人报告已经退入成皋的蒙骜。蒙骜闻言也是一惊。他一面派人打探具体情况,一面遣使飞报咸阳。同时命令缑氏征集五百邑民,准备守城。自己则派出一百弩兵前往增援,如果韩军真的来袭,他还会继续增派兵力支援。这时,信陵君已经调整好部署,追踪着蒙骜的足迹,来到成皋城下。蒙骜依托汜水、山地和关隘进行顽强抵抗。与此同时,荥阳城外,魏军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进攻。
成皋是一处险要的关隘,经过历年修缮,防御体系十分完整,以前进攻者利用的一切缺陷几乎都被弥补;更由于道路狭窄,最多也就有五千人进攻。荥阳是一处繁华的商业城市,周围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各种力量也交汇于此。荥阳城作为荥阳的核心,城墙高大坚固,又有发达的水系加强,一时也难以攻克。
虽然两处作战都不容易,但这并不是信陵君最担心的事。他最担心的,是魏军的粮食快要吃完了。
魏人服兵役,一般都是自带干粮;与之相应的,服役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月。如果超过了,要么由官府提供粮食,要么另行征发新的士卒,替代旧的士卒。
而目前这批士卒,从十月就开始离家,到现在已经服役了半年。他们在野外过了新年,过了最寒冷的冬天,错过了春耕,现在又将迎来夏天。他们经历了失败,现在好容易赢得一次胜利,恢复了一些士气。但衍、厘两城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自己今年的俸粮也已经早就吃光。信陵君必须立即为五万士卒找到新的粮食来源。
进攻了几天,信陵君下令停止进攻,改为围困。同时,全军的口粮减为半食。他想从周围的乡邑中寻找粮食,但秦军的做法很彻底,所有乡邑的粮食都被收入荥阳城,由于战争的原因,商路也中断了,他找不到更多的粮食。他想从圃田调出一些粮食,魏王问道:“战而不胜,何以飨之?”拒绝了信陵君的请求。
他还指望着韩军能够突入洛阳。如果这样,他们就能在富庶的伊洛之地大肆劫掠一番,不仅口粮可以解决,甚至还可以大赚一笔。
然而韩军迟迟不发动。信陵君遣使催促,韩将只推士卒未足,粮草、器械未备,总之一堆借口。派门客暗中探听,才知道一群韩公子目前滞留缑氏,而缑氏正扼着轘辕的咽喉,要从轘辕出洛阳,必须拿下缑氏。为了保障这群韩公子的家财,他们的宗族竭力说服将军甚至韩王,甚至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阻止韩军进攻。
转眼就进入了五月。被围困的荥阳不知道有什么困难,但围困荥阳的魏军已经渐渐显出疲态。魏军吃半食已经吃了一个月,一个个面黄肌瘦,精力不济。伴随着树上一声声蝉鸣,魏军士卒东倒西歪地倒在营地里,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时的气氛。周围的一些商人甚至开始推着小车过来卖货了。什么货都有,可唯独没有粮食!
摎统率二万大军已经下了太行,正在向黄河岸边进发,不久就会渡过黄河。摎的回归让局势更加绝望。虽然摎只有二万人,而信陵君有五万人,还有二万韩军在一旁虎视眈眈。但信陵君知道,魏军和韩军实际上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完全没有战斗力。但这话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在外人看来,联军近十万,占有绝对优势,秦军压力巨大。
韩军将领与缑氏的韩公子达成了一个默契:韩军让出大道,让韩公子的车乘通过,之后再发动进攻。这一让一进,耗费了不少时间。到了五月,韩军才重新进入作战区域,而此时,田里的农事又繁忙起来了。韩王给出了半个月的期限,若届时仍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就解散军队,让士兵们回家务农。
韩王态度如此,前线的将军自然难有斗志。再加上听说三川郡的士卒已经返回,韩军更是既不敢,也不愿发动战事。
就在这般磨磨蹭蹭之时,突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信陵君将要攻打管城!
管城地处韩魏两国之间,为避免争端,韩魏两国一度都不占领管城,使得管城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后来,信陵君攻下管城,魏王便将管城封给了信陵君。这引发了韩王的不满。为了平息韩王的不满,信陵君想出一个办法,把管城献给韩王,再由韩王封给自己。如此一来,管城作为信陵君封地的实质并未改变,但却从魏国的城邑变成了韩国的城邑。
信陵君滞留在邯郸期间,魏王将信陵君在信陵的税赋全部送往邯郸;然而,韩王却赶走了信陵君派驻管城的官吏,接管了管城,并且将管城的收入据为己有,不给信陵君,就如同剥夺了信陵君的封地。信陵君在邯郸时,因距离遥远,无法干预;回到大梁后,为了组织诸侯联盟,也只能对韩王的行为予以容忍。如今,韩王明显对联盟态度不坚定,把军队部署在阳城、新城一线,徘徊不前。信陵君决定,在管城给韩王一个教训!
他派门客知会管城,出粮一万石供应军粮。管城大夫回答道:“臣奉韩王命守管城,若有王命,敢不从!”
门客道:“韩王以管城赐信陵君,天下皆知。今信陵君以本地粮给军,义也。大夫何辞?”
管城大夫道:“臣以王命守管城,不闻信陵君也!”
谈判破裂,信陵君立即调出一万大军攻打管城。
管城还是过去那种双城结构,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韩人进驻后,城防得到极大加固。信陵君攻打了几天,竟然攻不下来。
信陵君感到十分惊讶,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浪费了,如果连管城这么一个小城都打不下来,他又怎么能拿下荥阳,以及更加险要的成皋?他打听到管城大夫是魏人,他的父亲就住在安陵,就打起了新的主意。
他派人对安陵君道:“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上大夫,使为持节尉。”
安陵君推辞道:“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请自往。”
信陵君的使者直接找到缩高,向他转达信陵君的任命。缩高道:“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徒贻人笑也。管以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主,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
使者回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再遣使到安陵,对安陵君道:”安陵亦魏地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将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缚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
面对信陵君的威胁,安陵君道:“吾先君受诏襄王以守此地,手受大府之宪,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谨解大位,以全父子之义;君使我负襄王诏,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得到这个消息,亲自跑到使者居住的驿舍,自刎而死。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0381/20381103/498366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