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新戊戌变法 > 第三十章 众英共策 二

第三十章 众英共策 二


左宗棠被我的话彻底的点燃了心底的火焰,他常常自诩世人皆醉我独醒,面对山河破碎,多少的官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康乾盛世,那威武雄壮的号角,那扣人心弦入梦而来的冰河铁马,那冠盖如云,宏大壮观的排场,那翠华摇曳,金碧辉煌的仪仗,都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一个王朝的开始,总是群英荟萃,气势磅礴。到后来,没有了征战,没有了拼杀,也就没有了向上的锐气,皇室那无尽的享乐和荒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后宫女人怀里长大的爱新觉罗子孙,志短才薄,一副弱骨,哪里谈得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们在重复前朝衰败的历史。这就是左宗棠对于大清的看法。

        左宗棠希望能够阻止国破家亡的悲剧发生,他要抗争。别人可不是这种心态。虽然这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巍峨的爱新觉罗大厦摇摇欲坠,四面楚歌。同治皇帝没有强健心态,尽管他曾经试图振作,大清也出现了暂时的所谓的中兴,但是朝中的大臣废公谋私,皇室内廷争权夺利。但是这个国家也不是满族人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是我中华民族的。无论民族的苦难是如何深重,国家的处境是如何困窘,左宗棠的心永远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因为,他的血管里流淌着这个民族的热血。现在既然是满人统治,保卫朝廷,就是保卫国家。怀着这种传统心态,左宗棠才决定出山辅政,率湘军在赣、皖、浙镇压太平军。先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军机大臣、通商事务大臣。力倡洋务。最后顶住海防派的压力,说服慈禧出兵新疆,奏响了这个时代强音,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总是感觉到莫名的孤独,他看得太远,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常常环顾四周却发现身边空无一人,这时突然发现眼前的小皇帝的想法竟然比自己还要激进,还要超前,如同久旱甘霖滋润着左宗棠的心。

        左宗棠坐在那里泪流满面,抬头说了一句话:“皇上的教诲臣铭记于心,臣每时每刻都深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国耻,可是这八国联军,臣怎么从未听闻那?”我当时就张口结舌,心想:靠,他妈的,老子一激动把这几十年后的事情也说出来了,这老左激动之余,脑袋可好使的很,这可如何是好。我干咳了几声,在左宗棠殷切的眼神里坐了下来,详作口渴端起青瓷茶碗喝水,咽了几口,旁边的慈安差点没晕过去,因为这茶碗里已经没有水了,我自然是不知道了,放下茶碗说道:“左中堂,这件事是这样的,朕的意思那,这个是如果我大清再不自我图强,那些如同虎狼的外国人迟早会再次一起杀进我大清的京师,那这社稷宗庙就难免又要惨遭涂炭了,至于八国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所以朕常常自梦中惊醒,恐怕有这么一天啊。”

        我这番话说的倒也圆满,左宗棠和慈安这才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暗中舒了一口气。这点以后一定要注意。左宗棠对我的居安思危表示完全的同意和拥护。欠了欠屁股说道:“臣也是这么想的,臣以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大大提倡洋务,外国的船坚炮利是我大清应学习的。”

        我笑了笑说道:“此只是表面文章,要想真正的强大还要在内部作文章,你想如果一个瘦弱的人即使穿了第一等的盔甲,拿了一等的枪炮,还是还是力不能支的,依旧要受到欺辱的。”

        左宗棠其实是知道的,大清的腐朽是坏在了根子上,如果再不重建根基,倒塌是迟早的事,但是这些话左宗棠可是不敢说的,那些脑筋不开化的顽固满清贵族是旧制度的卫道者,一旦变革势必要触及这些人的切身利益,其阻力可想而知,如果最高统治者不下决心斩荆劈棘,剜心割肉,那是实现不了的。这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变法是可以得到善终的。这时听到我充满变革精神的话,迟疑了一会,转脸看了看慈安太后,见慈安也是一脸的惊讶,知道这些都是小皇帝自己肺腑之言,而并非慈安太后再试探自己,心里感叹,如果掌权的是这个年纪虽小但是充满朝气,心态强健的皇帝,那也许大清或许还有希望,想了想说道:“皇上说的极是,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从长计议。”说完就垂下了眼皮不再言语。

        我知道自己此刻毫无权力,自然不能从左宗棠那里得到毫无保留的支持,但是他对我的话表示赞同就已经足够了,我笑了笑说道:“左中堂,希望你能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堂堂上国是不能让蕞尔小邦骑在头上为所欲为的。朕为了国家和社稷是可以牺牲一切的,希望左大人也能如此。”

        左宗棠看了看我,说道:“臣自当如此。”

        老左在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后,再次入疆,完成了后勤保障的准备后,他率军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根据新疆地形北广南狭,“北可制南,南不可制北”的特点,提出“先北后南”的方针,命令道员刘锦棠率大军进疆,攻克乌鲁木齐之后,兵分两路南下,越天山,收复吐鲁番,打开通往南疆的门户。阿古柏逃至库尔勒,服毒自杀。英国见中国军队即将收复南疆,出面“调停”,要清廷允许阿古柏残部在喀什独立成国。老左在和我谈话后更加的激进,立即站出来驳斥道:英人要想为他们立国,可以割英国土地给他们,为什么要拿我们的沃土做人情呢!光绪三年,左宗棠进军南疆,攻克喀什、和阗等城,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书建议将新疆设为行省。我虽然早就知道这老左收复新疆是早晚的事,但是这场大胜还是大大的长了国威,朝野上下的喜庆气氛也感染了我。看来我的行动要加快了。

        夜半十分,乾清宫的寝殿内,一身夜行服色的陈倚恭敬的站在一边,我一身上朝时才穿的皇帝服色端坐在御榻上,眼睛并没有看陈倚,而是看着坐在他身边的一位风骨清奇的五旬男子,满面风尘,须发花白,一丝不苟的发辫盘在头顶,眼底居然是含光不露,一看就知道是个深藏不漏的世外高手。

        陈倚上前跪倒轻声说道:“皇上,这位就是我的师傅,浩然正气门的长老余清涛,有些事情臣不敢专擅,再加上知道皇上有意一见,所以臣才请师傅亲自进宫和皇上一叙。”

        “余先生,您就是浩然正气门的长老,号称无敌乾坤掌的余清涛?”余清涛微一躬身说道:“不敢。”我起身踱了几步,说道:“你可知道朕请老人家远道而来是为了什么?”

        余清涛说道:“余某,一介草莽,怎能猜透圣意,还请皇上明示。”

        我回到榻上,食指在茶杯中蘸了蘸一边在几案上写着一边说道:“朕只为了此人。”

        余清涛脱口惊呼:“是她!”难以压抑眼中的震惊,我伸手在案上轻轻一抹说道:“正是,否则朕怎么会劳动老人家深夜来此。余长老意下如何?”

        室内是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余清涛脸上毫无表情,连陈倚那样跟随学艺多年的掌门大弟子也看不出师父此时此刻的心思。许久,一声清笑打破了寂静,余清涛负手站立:“此事关乎国运,不知老朽能帮到皇上什么?”

        我知道如果不能说动这余清涛,那我全盘的计划都要泡汤,当下连忙说道:“朕知道余长老身在江湖,心怀国家,朕想长老也不想看着我大清土崩瓦解,任外族任意欺凌,百姓惨遭涂炭吧,朕这才斗胆想请余长老出山助朕一臂之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余清涛猛地转身盯着我,眼前的少年正一脸期盼的看着他,显然这少年是这尘世里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在他的眼中那种至诚和激情和普通的热血少年是一般无二的。心里想起宝贝徒弟陈倚请自己进宫见皇帝时的一番交谈。

        “光绪帝常常是睡眼惺忪地就到毓庆宫学习,然后就是刻苦的练习武艺骑射,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停闲。”陈倚站在余清涛面前替我吹嘘。

        “也真难为了这小皇上,那他能坚持得住?”陈倚有点怀疑的问道。

        陈倚说道:“皇上虽然年纪小但是志不短,为了强大国家这个理想,这些苦处自然不再话下,而且皇上还很是知道体恤民情。有一次在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严冬,皇上坐在温暖如春的殿堂内,还想起了寒舍、茅棚中的穷人。就写了一首叫做《围炉》的诗,诗句是这样的: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余清涛听完笑道:“皇上如此仁德,真难能可贵,他养尊处优,但不忘百姓,大清还真算是造化。”

        陈倚不以为然地摇摇头。“皇帝养尊处优?不,皇上的日子其实很苦呢,凡人在幼年时,都能得到父母的疼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吃什么,父母就做什么;随着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可惟独皇上,无人敢亲近他,照料他。就连他的生母醇王福晋,由于名分关系,也不许亲近他。名分上可以亲近皇上的,惟有慈禧太后一人,皇上见了她,必须叫声‘亲爸爸’,可慈禧骄奢淫逸,冷酷无情,对皇上没一点母子情分,有的只是呵斥和体罚。皇上连让厨房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的权力都没有,如果得不到慈禧的同意谁也不敢做。如果谁提了这件事,慈禧必定教皇上要俭省,反而落不是。”

        余清涛说道:“这些都是他们皇家的事。”

        陈倚激动的说道:“不,师父,我们正气门讲的就是富强国家,抵御外辱,如今慈禧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于不顾,这些年我们的国家难道还少受外国人的气吗!皇帝那么小,就知道夺权亲政,变法图强,我们这些三尺男儿反倒不如么?”

        余清涛看着眼前的皇帝,心里一动,反正这大清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如就让这小皇帝放手一搏,也许自己心中的强大不可欺辱的国家能由这满怀激情抱负的少年一手建立起来那!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523/12716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