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季汉帝国 > 第11章 尽出风头

第11章 尽出风头


看到这些,刘和微微一笑,给了此刻显得有些紧张的卢植一个放心的眼神后,起身对着在场的众人拱手一礼道:“诸公,诸位师兄长,在下才疏学浅,在此献丑了,还请多多指教。”&1t;/p>

        说罢,刘和转身,缓缓走到一处池塘边上。&1t;/p>

        池塘之中春水泛滥,一对白鹅在水上悠闲的梳洗自己雪白的羽毛,舒翅高吭,红掌清波。&1t;/p>

        沉思良久,在场的却没有一人出一点的声音。所有人都在等,等着看一看这皇室宗亲的后辈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亦或者是偶然得到的好诗,还是真的像袁术猜想的那样,是卢植今日故意吹捧自己的学生来的。&1t;/p>

        “鹅,鹅,鹅。”&1t;/p>

        刘和刚一开口,在座的诸位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忍不住掩着嘴偷笑起来。众人皆是没有想到刘和会如此的不堪,这一开口竟然是三个“鹅”。&1t;/p>

        卢植刚刚平静下来的脸色也是跟着唰的一变,心里已经开始在后悔起自己当初的决定来了。一直以来他只是觉得刘和心中颇有大志向,平日的表现也十分不错,所以对其甚是喜爱。因此才看到刘和得了一好诗,自己便昏了头脑把他带着来参加这样的酒会。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绝对要好好再考验一番刘和的文采之后再做决定。&1t;/p>

        倒是察觉到众人反应的刘和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不过他的这个表情在有些人的眼里,俨然成为了厚脸皮的象征。&1t;/p>

        刘和也懒得去理会这些人,此刻他只想很装*逼的对着这些人说一句:“切,本公子的境界,哪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懂得。”完全把自己也是“拿来主义”的事情给选择性的抛到脑后了。&1t;/p>

        “曲颈向天歌。”刘和沉吟了片刻之后继续念道。&1t;/p>

        不得不说刘和这第二句一出,明显的就拉回了第一句的颜值。原本还在扭头掩面的一群人,嘴里的憋笑一下子就随着一股气咽回了肚子里,就连台上还在吃着后悔药的卢植心里也是不由得多了一份期待。&1t;/p>

        看到这一切,刘和不由心中闪过一丝得意。此刻的他已经完全被逼格附体,在继续思索了片刻后,刘和来了一个自认为很是潇洒的转身,然后朗声悠扬的念道:&1t;/p>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t;/p>

        刘和一诗吟诵完毕,现场一片冷清,皆是作低头沉思状。&1t;/p>

        片刻后,蔡邕先开口,眉飞色舞的拊掌赞赏道:“妙,妙,妙啊。刘公子这一咏鹅之作,堪称为绝品。初句写声,次句写神,后两句红白相应,动静结合,把这池中之鹅描绘的惟妙惟肖,雅俗共赏,简单精致,真乃神来之笔。”&1t;/p>

        蔡邕给出的评价非常之高,但是其余人并没有认为有任何不妥之处,纷纷开口附和。&1t;/p>

        卢植也是终于松了一口气,举杯抿了一口一直紧紧攥在手中的酒,眼眉之处尽是得意之色。&1t;/p>

        曹操爽朗的哈哈一笑,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刘和,暗道这小子也真是有趣。&1t;/p>

        刘和这些小辈赋诗完毕之后,蔡邕、郑玄、卢植等人亦是纷纷吟诗作赋。几位大儒文采横溢,无论是蔡邕的《游园春赋》、郑玄的《百花辞》还是卢植的《踏春行》都是可圈可点,甚至比起刘和刚才所作的咏鹅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t;/p>

        毕竟刘和用的那《咏鹅》,只不过是唐初骆宾王七岁时候所写,用在刘和这十二岁的年纪可以成为绝品,但要是处在在蔡邕等人年纪和境界则稍微显得有点不够看了。&1t;/p>

        这其中,就连宦官之后的曹嵩也是作出了“阳春三月半,百花竟芳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惜春之作,让刘和不得不对亲近宦官的这一群体刷新了认识。&1t;/p>

        在座的一干人等作诗完毕,原来位居司徒,感怀于大汉日渐衰微而辞官的一代名臣桥玄提议道:“今日我等齐聚蔡园,现诗集既成,岂能无序?我观今日之后生才华皆是不输我辈,老夫提议今日这蔡园诗序就交由这后生来比试比试,诸位以为如何?”&1t;/p>

        众人对此都没有异议,纷纷点头附议。&1t;/p>

        在座的后生小辈听到这里皆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试想如果能蔡园诗集上留下一篇诗序,那绝对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1t;/p>

        不多时就有下人来来回回忙碌着摆好桌案、纸笔,刘和、曹操、袁绍等后辈之人,包括只有七岁的周瑜都上场了。&1t;/p>

        时间被定为两刻钟,充当考官的郑泰一声“开始”后,一众小生皆是提笔思索,继而奋笔疾书。&1t;/p>

        很快两刻钟时间过去,每个人也都写好了一篇诗序。按照几位长辈商量好的规矩,参加笔试的众人只在卷写上了序号,由蔡府中人一一收集,然后交给蔡邕等人评阅。&1t;/p>

        “好哇!好哇!这篇诗序真乃千古奇篇啊!”&1t;/p>

        蔡邕等人正在评阅手中的诗序,忽然听见郑玄拍着大腿连声叫好道。&1t;/p>

        郑玄没有理会众人惊诧的眼光,继而自顾念道:&1t;/p>

        “光和五年,岁在壬戌,暮春之初,会于洛阳蔡公之园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亭台楼阁,飞檐低啄,又有环觞绿水,映带左右。闻弦歌而知雅意,睹斯物而觅春踪,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t;/p>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t;/p>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1t;/p>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t;/p>

        …………&1t;/p>

        要说写序的文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绝对堪称千古一篇,虽然刘和稍作修改,但是整体上失分并不算不大。&1t;/p>

        郑玄念毕,得意的捋着胡须看向众人,那感觉就像是这篇文章就是他写的一样。&1t;/p>

        “康成兄所言不差,此篇一出,再读其他文章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矣!”蔡邕听后,亦是眼中流露出了浓浓的赞赏之色。&1t;/p>

        “只是不知此文乃是何人所作?”王允忍不住问道。&1t;/p>

        “别问老夫,老夫也不知道啊。”由于每篇诗序上面仅有一个序号,郑玄也不知是何人所作。&1t;/p>

        “这个还不简单,待我一问便知。”接着袁隗朗声问道,“十七者何人?”&1t;/p>

        刘和早已经听到郑玄在念自己的诗序,只是心中暗喜却没有声张。现在袁隗问及,刘和连忙起身向前谦虚地拜了一礼道:“回司徒大人,十七正是学生。”&1t;/p>

        哗!&1t;/p>

        众人皆是色变。&1t;/p>

        之前刘和的咏鹅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如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又写得如此绝品,那刘和的文采也太过惊人了吧。&1t;/p>

        蔡邕此刻看向刘和的眼光,已经从最初的正视变成了炙热,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才惋惜地叹道:“只可惜如此良材却不归老夫门下,子干兄有此门生,幸甚,幸甚啊!”&1t;/p>

        “伯喈兄所言不差,此子真可谓少年奇才也!”郑玄的眼神刚一离开手上的诗序,亦是沉声附和道。&1t;/p>

        一时间众人皆是恭贺卢植得此佳徒,直呼刘和为少年奇才。&1t;/p>

        对此刘和连连自谦道:“诸公,诸位师兄长谬赞了,谬赞了。”&1t;/p>

        今日蔡园酒会刘和当着所有洛阳文人士子的面文采冠压群雄,作为刘和老师的卢植可谓是跟着长足了面子,脸上的褶子都笑的皱了起来,不由得酒都多喝了几樽。&1t;/p>

        斜阳西下,晖洒园亭。蔡府之中一片欢声笑语,觥筹交错。&1t;/p>

        经过今天的酒会,洛阳士子皆是重新认识了刘和此人,对于他的文采都相当拜服。酒会末尾时,前来和刘和打招呼亲近的人一个接着一个。&1t;/p>

        蔡邕、郑玄几个长辈更是频频给刘和示意,为了能把刘和拐到自己门下而开出各种令人眼馋的条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几个人的言行举止,卢植连呼几人无耻,把几人给硬挡了回去。&1t;/p>

        &1t;/p>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113040/481334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