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袁术使绊
蔡邕听闻卢植不知,心中不禁微微得意,于是笑了笑抑扬顿挫地说道:“那子干贤弟可是听好喽!此诗名唤‘春晓’。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t;/p>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没等蔡邕念完,卢植就跟着接了上来。&1t;/p>
“哦?子干贤弟也听得此诗?”蔡邕听到卢植居然知道后两句,显得颇为惊讶。&1t;/p>
卢植哈哈一笑道:“我道伯喈兄是何好诗与我分享,原来是这。那伯喈兄可知此诗何人所作?”&1t;/p>
“不知也。”蔡邕也是道听而已,哪里知道是谁所写,只得老实说道。&1t;/p>
“哈哈,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卢植神秘地笑着说道。&1t;/p>
“哦?子干贤弟可是不够厚道啊!什么时候写了这等好诗却藏着掖着,我如不是昨夜偶然听闻后辈谈及,到现在还听不到呢!”&1t;/p>
蔡邕想当然的认为这诗乃是卢植所作,明显他认为眼前的这个刘和年纪太小了,而且这小子这么多年以来在洛阳也确实平淡无奇,不显山不露水,因此绝不可能是他所写。&1t;/p>
“就是就是,子干师兄太不够意思了,连师弟我都隐瞒着呢!”旁边的郑玄凑了上来也是打趣着责备道。&1t;/p>
“不不不,这次伯喈兄可是错了。”&1t;/p>
卢植摇了摇头,然后拍拍刘和道,“此诗真正的主人可不是我,而是我身旁的这位。”&1t;/p>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旁边正在惬意抿酒的郑玄差点把自己的门牙磕碎在酒樽上。&1t;/p>
“这也太年轻了吧!”&1t;/p>
蔡邕也是没了刚才的那股子随意,神色之中渐渐多出了一丝凝重。他也万万没想到,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刘宗正的儿子居然也能有一天写出这么好的诗句,那他的才华难道和自己那宝贝女儿的才华有的一比了么。不,不对,自己的女儿虽然颇有才华,但是目前还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1t;/p>
蔡邕这边的热闹很快吸引来了很多的参与酒会人员的注意,当询问了解到具体的情况后,很多人都是向卢植祝贺收了一个得意门生。然而凡事总有例外,人群中就有两个人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1t;/p>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袁绍、袁术二人。袁绍毕竟比袁术要更圆滑低调一些,他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是很快就收敛起来脸上闪过的一丝不屑,亦是恭喜卢公喜收得意门生。毕竟他只是一个家族庶出的子弟,在外人面前他还不敢表现的太过于嚣张。&1t;/p>
但是袁术明显就不干了,阴阳怪气的说道:“这诗是好诗,但是毕竟又无人见证,谁知道是不是原本是一糙诗,卢公精雕细琢之后故意给自己的学生脸上添光呢?毕竟在座的诸位可都知道,刘宗正可是当朝的皇亲,九卿宗正哪!”&1t;/p>
袁术这句话可谓是阴险至极,本来创作这种东西就是不容易鉴定。如果是后世还好,可以根据作品的文件时间或者鉴定墨迹来判断,但是在古代这种条件下怎么可能?而且还把功劳故意往卢植身上推,经过他这么一引导,众人难免会以为卢植这是在巴结刘虞的。毕竟就像袁术说的那样,刘虞乃是大汉皇亲,卢植目前虽然有一些名望,但是职位并不是特别高,难免其中会有讨好之嫌。&1t;/p>
卢植本来就是一个极为清正耿直的人,在历史上便是大破黄巾之后没有向传递圣旨的太监贿金而被进谗言罢的官,因此他一听到袁术这话立马脸就气得通红起来。&1t;/p>
袁隗做人倒是还不错,想想也是能做到三公之位的哪个会是易与之辈?看到自家后辈在如此酒会之上信口开河,简直是让他感到丢尽了脸。于是他厉声斥责道:“竖子休得胡言!卢公海内人望,我等皆是心知肚明,岂能容你在此放肆!”&1t;/p>
“这个小子当然知道,但我这也不是提出疑问吗?”袁术仗着自己在家族的身份,依旧是不依不挠的补了一句道。&1t;/p>
“放肆!你给我回去面壁思过去,没我的允许不要走出房门半步,滚!”袁隗被袁术气的嘴唇打颤,拿着手里的酒樽就砸了过去骂道。&1t;/p>
袁术见到袁隗真的生气了,一个闪身躲过扔来的酒樽,悻悻然的嘟囔了两句便出了蔡府,临走还不忘给刘和甩去了一个怨恨的眼神。&1t;/p>
见到袁术走远了,袁隗连连向卢植致歉道:“竖子酒后失德,让卢公见笑了。等今日回府,我定会对其严加管教,还望卢公不要跟竖子一般见识。袁某自罚三杯,在这里给卢公赔罪了。”&1t;/p>
虽然卢植很是气愤,一个后辈居然敢对他如此放肆,但是看到位居三公的袁隗如此诚恳的拱礼道歉,再加上两人之间也有点亲戚关系,顿时也没了脾气。于是道:“袁司徒快快请起,卢某自然不会为这等小事挂怀。”&1t;/p>
蔡邕对于生这样的事情也是感到非常的无奈,所幸袁隗和卢植双方都各退一步,没有闹出再过分的事情。&1t;/p>
袁术虽然被训斥了一顿灰溜溜地走了,但是对于这件事情的怀疑却深深的埋在了在场的诸位心底。正如袁术所说的那样,这种事情还真的是有那种可能。不是人们信不过卢植的为人,而是实在信不过刘和的文采,由此也可见这刘和之前确实是太不起眼了。&1t;/p>
片刻之后众人纷纷回到自己的坐席之上,所有人都很默默契的没有再提及之前生的不快,又开始饮酒把欢起来。东汉的酒水虽然只有三度左右酒精度很低,但是任谁也架不住量多。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人在不知不觉的就渐渐地迷醉这带着果香的液体中了。&1t;/p>
“蔡公,今日我等齐聚于此,如此良辰美景,美酒佳酿,岂能没有诗文相伴?不如在场诸位但取园中一景一物诗赋一,作集一部以记今日之盛岂不快哉?”酒酣之后,很快就有人提议道。&1t;/p>
这个提议立即就获得了众人的一致通过。观察到有人不经意的的看往自己这边的眼神,刘和心底呵呵一笑,眼中亦是一摸精光闪过。&1t;/p>
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之前自己莫名其妙的被袁术开炮搞得被众人怀疑,这不正是洗清嫌疑的好机会么。园中各种春景非常之多,刘和相信随便拿出自己后世背诵的那些诗词绝对都要比在座的多数人写的要好的太多。&1t;/p>
“既如此,那晚辈就先献丑了。”&1t;/p>
说话的是一位坐在稍微末席的俊秀后生,名叫赵旭,年约二十上下,乃是洛阳城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望族子弟,在洛阳小生之中有一定的名气。&1t;/p>
话毕他站起身,走到一颗桃花之前,驻足片刻后,高吟了一咏桃花的短诗。&1t;/p>
一诗吟罢,在座众人皆是一片赞扬之声。酒会旁边则早有专职记录的人将这诗记录在了左伯纸上。&1t;/p>
赵旭听到在场的赞扬之声,谦虚的推辞了一番,踌躇满意的回到了坐席上。&1t;/p>
紧接着又有一位坐于中台之上的一位年轻小生从座位之上走出,此人乃是郑玄的一位得意门生,名叫张柯。他先是对着台上蔡邕、郑玄等拜了一礼,然后道:“学生此时心中也有一诗,还请诸公斧正。”&1t;/p>
他移步到一处雪白的梨花灿烂之处,稍作沉吟便念出了一关于梨花的诗。这个郑玄的学生明显的比起刚才的那位后生文采要高出来不少,在场的听完之后都纷纷称好。郑玄听了之后也是向他投去了一副比较满意的眼色。&1t;/p>
张柯退下之后,又不断地有各个优秀小辈不断登场,酒会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刘和现,越是后来出场的,所写出来的诗句则越是要比之前的高上一筹。&1t;/p>
很快年轻小辈之间的比诗接近了尾声,这时剩下的就只剩下了坐于最高处跟在各个大儒或者朝廷大员之后的几位了。&1t;/p>
接着袁绍作了一关于春石的诗,曹操作了一关于春草的短歌行,剩下的几人也是6续上场,表现的都颇为出色,又引来了在座的众人称赞甚至是蔡邕等人的亲自点评。到最后只剩下了刘和一个后辈还没有作诗,这时在座的目光都向刘和这边注意了过来,甚至有些人的目光之还带着玩味之色。&1t;/p>
&1t;/p>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113040/4813344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