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水漫泗州城 > 第三十一章 总督府求援 四

第三十一章 总督府求援 四


(。.)水漫泗州城3:更新时间:23-2-2:55:53。想到这里,袁可立不觉打了个寒噤。稍作镇定,向岗哨挥一下手:“有请润州卫所将领前来晋见。“说.b.新

        “小的遵令!”岗哨应了一声,转身匆匆而去。626976

        袁可立目送着岗哨离去的身影,心里好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为了镇定烦乱的思绪,继续挥舞宝剑,练习剑技。可是,套路却乱了方寸;不要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就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出门道来。

        正值这时,大刀李广胜牵着马,在岗哨陪同下,来到总督府庭院内。袁可立装着没看见,形马步蹲状,右手握着剑柄,漫不经心舞着剑,剑刃在半空中划着圆弧形。与此同时,脚步也随着划剑的姿势在移动着。

        相隔有一两丈之遥,大刀李广胜出于礼节,不便打扰对方练剑,便与岗哨停住脚,看着袁可立所练的剑法,驴唇不对马嘴。心想:“袁大人所练的是哪一门派的剑术?李某不才,虽然不能全部掌握各个门派的剑术,但也略知一二,可从来没见有这样套路的。”

        他观看着,并没点破,怕弄巧成拙,而遭受训斥。直到袁可立一套剑术练完,剑入鞘,才将手中缰绳交给岗哨,跨前几歩,单膝跪地,抱拳施礼:“在下乃是润州卫所指挥使宋安属下将领李广胜。奉指挥使和知府大人之令,前来求助总督大人。”

        “哦!起来说话。”袁可立将手中宝剑递给侍从,挥一下手,“走,去府堂叙话。”

        “谢总督大人。”大刀李广胜道一声谢,站起身,随袁可立向总督府大堂而去。

        时间不大,他们到总督府门前,岗哨将马拴在木桩上,返回院门。袁可立与李广胜谦让一番,进入大堂内,侍从紧随其后。进入大堂后,分宾主入坐,侍从将宝剑挂在墙上,随后从桌上提过茶壶,倒两杯茶端上来,放在两人座位中间的茶几上。

        “李将军请喝茶。”袁可立端起茶杯,停在半空,目光停在李广胜的脸上,试探问,“不知宋指挥使和田知府派李将军来金陵有何贵干?”

        “回大人话,润州城被扬州官兵围困,已有半个多月。现在城里粮草仅够几天食用,一旦断了炊,全城军民将面临灭顶之灾。为了全城军民的安危,知府大人和指挥使,特令在下闯重围,来金陵巡抚府,向大人求助援兵。”李广胜以乞求的口吻说话。神色也显得惶急、迫切和灰头土脸。

        袁可立听后,沉默不语,面无表情。李广胜见此情景,心已凉了半截。他想道:“如果总督府不派兵将,润州城危在旦夕。要是等京城发兵,鞭长莫及,待征讨大军赶到时,一切已化为灰飞烟灭,城毁人亡。而南京方面出兵,虽然要有兵部发兵符,方可调兵遣将。但情况危急,越俎代庖,不是不可以?”

        大刀李广胜亟待开口追问时,只听袁可立问:“扬州官兵有多少人马包围润州?他们对润州城发动多少次进攻?伤亡情况如何?”

        “回总督大人,扬州官兵出动一万几千名兵将围攻润州。从那一天夜里出兵,进攻到天亮,伤亡惨重。后来又攻了两天,仍然毫无效果,还搭上了许多兵丁的身家性命。后来只围不攻,意在拖垮我们;直至现在,没有显示进攻的架势。”李广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目的就是激起袁可立早一点发兵援助润州城。

        “如此说来,润州城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你们是有能力守住城池的。至于缺少粮草,可以向老百借,等扬州人马撤退后,一切就会恢复正常。”袁可立说得轻描淡写,毫无出兵意图。

        如此不冷不热的话,使李广胜大失所望,迫不及待道:“大人,救兵如救火,您却不埋不汰,视润州军民的生命如草芥,如此渎职,九千岁知道此事,岂能饶你?”

        “放肆!这里是总督府,是你咆哮的地方?”袁可立沉下脸来,训斥说,“本总督说过不出兵援助的吗?虽然,调兵遣将需要兵部发兵符,方可出兵;但本总督乃是兵部尚书参赞,对于州县有事时,有权调动兵力。我让你先回润州城,是通知田知府和宋指挥使,做好精神准备。我这里要招集一班将领,商讨出兵计划和战略决策,出征大军今天不到,明天会到润州的。”

        听到这里,李广胜放下心来,赔着笑脸:“大人勿要见怪,刚才下官因救润州军民心切,口出不逊,望大人宽恕海涵。”

        “罢啦!你的心情本总督能理解。我呢,也不会计较你的言语冲撞的。常言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肚里塞不下拳。’你说是不是呀?”袁可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那是!那是!”大刀李广胜附和着,赔着小心,停顿片刻说,“总督大人,下官想与您磋商一件事,不知行得行不得?”

        “李将军但讲无妨,只要本总督能做到的,一定应允你。”袁可立说得十分轻巧,让对方既感激又信得过。

        可是,往往你想的事,却事与愿违。李广胜开口道:“既然总督大人答应出兵援救润州,李某在此停留一宿,与大军一同前往如何?”

        “不行!”袁可立立即驳斥,不留半点情面,“你不先回去,田知府和宋指挥使怎能知道外面的情况?又如何能作好应敌准备?”

        “这”李广胜被驳斥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过了半晌,才吞吞吐吐道,“总督大人,在下先回一步可以,只是敌军防守甚严,如果冲不过防线,或者被包围截击,丢掉了身家性命,消息依然传送不到城里呀?如此危机四伏,生死难料;还不如与大军一同前往,更安全更保险。”

        “废话!”袁可立瞪李广胜一眼,呵斥道,“你既然有能耐突出重围,就有本事闯过防线。脑袋长在脖子上,不是木头疙瘩;要多动脑子,就能想出好办法。”

        “是!是!总督大人训斥得对,李某就是木头脑袋,也要想出办法进城的。”大刀李广胜怕遭白眼、呵斥,一迭连声应承着。

        “好啦!你先回去,一切等待消息。”袁可立挥一下手,做个送客姿势。

        “在下告辞!”李广胜显得无可奈何,站起身,告辞而去。

        此故事推移到前一天晚上,润州知府田春秀、卫所指挥使宋安以及一班将领,在润州西门送走大刀李广胜后,迅速登上城楼,借着星光,观看大刀李广胜闯敌营的情景。他们见李广胜奋不顾身冲到敌兵前,杀开一条血路,拍马而去时,一个个绷紧的心弦渐渐松弛下来。

        田春秀赞不绝口道:“李广胜真是一员猛将,一把大刀左右开弓,一阵猛砍猛杀,敌兵是碰着死,撞着亡;江湖上送他李大刀的绰号,是名不虚传啊!”

        “是啊!这一次闯敌营,要不是李广胜有勇有谋,寻找敌人防范薄弱环节冲杀?很难突出防线。这就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灵活运用的结果。”汪师爷不无夸奖道。

        而指挥使宋安并不因为李广胜冲出重围而高兴,他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李广胜,对众人道:“李大刀这一次虽然冲出敌人防线,是不幸中的万幸。但能不能搬来救兵,还在老虎尾巴上摇晃。”

        “何以见得?难道袁可立见死不救?”知府田春秀质疑问。

        “宋某担心的就是这个。”指挥使宋安作出自己的判断、分析和见解,“前一次扬州有事时,我们曾向总督府求援,得到答复的只是一封公涵。结果,扬州失守,张乾坤和全体兵将死的死、亡的亡;而我们润州与扬州之间,虽为一江之隔,却没有总督府调令,不敢私自发兵,眼睁睁见扬州易主,却无能为力。”

        “至于当时袁可立没有给扬州发兵,本府事后曾派名心腹去南京打探消息。”知府田春秀突然想起一件事,向宋安和其他将领解释,“当时扬州事发时,总督袁可立正率众在洞庭湖平匪乱,分不开身也情有可原。待他班师回南京,得知消息后,扬州已经易了主。”

        “但愿这一次李大刀能搬来救兵,以解润州之危。”指挥使宋安吩咐众将,“李广胜此去金陵,如果不耽搁,天亮后就能返回。救兵能否到来,就能从他嘴里得到确切消息。你们要亲自巡视,如果李广胜与援兵一起到来便罢,要是单枪匹马而回,我们想办法救他进城。”

        “指挥使,要是李大刀独自回来,被敌军团团围困,我们是否竭力相救?”铁锤曹三通问。

        “这要试情况而定。”宋安思忖一会,“我估计李大刀不会傻到明目张胆,向老虎嘴里闯的。他仍然会选择敌人防范薄弱地点突破防线的,也有可能会选择夜间越过防线进城。”

        “要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他虽然能突破防线,又接近不了城门,仍有生命之忧啊!”双鞭王勇辉忧心忡忡,说得符合实际。

        水漫泗州城3: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0/10607/61494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