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求和
第三百六十章 求和
“万山河将军已顺利占领常州城,现正率军向魏国的幽州城挺/进,进展颇为顺利,只是……”
林岚说到这里,神色微变,眉头不禁紧锁。
“只是什么?”
柳云歌问道。
“周国也已对魏国宣战,领兵者正是被誉为‘狼将’的周霸天大将军,此人威名赫赫,曾以一役率领五千人马在十万大军中六进六出,更有‘虎狼之称。”
“周霸天……”
柳云歌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蹙,“我确有耳闻,此人手段狠辣,一战成名,为周国赢得了宝贵的十年发展时间。他与大周战狼,周铮,并称周国双璧,确实非同小可。”
沉思片刻后,柳云歌转而问道:“若万山河将军与周霸天交锋,你以为胜负如何?”
林岚抚须而笑,自信满满道:“陛下言之差矣。周霸天与周铮,虽在周国被尊为战神与军神,威震燕魏,但那皆因燕魏之前的将领实力不济。反观我赵国万山河将军,力能扛鼎,智谋过人,深得孙子兵法精髓,两者相较,实乃云泥之别!即便周霸天再如何骁勇善战,也绝非万将军之敌,更何况,当年慕容疾将军就曾让周国军队大败而逃,足见我燕国将领之英勇!”
"周军此番动用了多少兵力,你可有确切消息?" 柳云歌再次发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
"禀陛下,周军共遣五十万大军,其中精锐之师多达一万,皆是骁勇善战之士,其勇猛程度,不遑多让于我们的弓弩铁骑。恐怕,这正是他们为对抗我军而精心准备的王牌。"
林岚沉声回答,神色凝重。
"呵,倒真是耐人寻味。我倒要亲眼见证,这所谓的精锐之师,究竟有几分真章!"
柳云歌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此外,还有一事,亟待陛下圣裁。"
"但说无妨。"
"魏国已派遣使臣前来,意图明显。"
"哦?魏国使臣?"
柳云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中满是不屑。
"正是,魏王欲将两位公主下嫁陛下,并愿以常州城与幽州城为嫁妆,只求大赵能高抬贵手,撤军言和。"
"呵,魏皇这手笔倒是不小。"
柳云歌轻笑,眼中却无丝毫波澜,"区区几座城池,就想换得我大军撤退,未免太过天真。"
"更言,愿以此二城为献礼,望能平息战火,共谋和平。"
"哼,常州在我眼中,不过是囊中之物,迟早要收入我大赵版图。至于那赵国使臣……"
柳云歌沉吟片刻,决绝道,"暂且羁押,待我军凯旋,再作计较。至于魏国,若真有心求和,何不以实际行动证明诚意?"
…………
面对周赵两国的双重夹击,魏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魏皇急病乱投医,接连派遣四位重臣,分赴周、赵、燕、东梁四国求援。
赴周者,以城池相赠,祈求周军退兵,却换来的是冷酷无情的油锅之刑,魏周之间的仇恨,可见一斑。
赴东梁者,同样以地易援,期望东梁国能出兵周国,分散其攻势,为魏国赢得喘/息之机。
赴燕者,亦是割地求和,望燕国能牵制赵军,缓解魏国面临的压力。
而赴赵之使,却遭扣押,未能如愿带回任何积极消息。
四路使臣,唯有东梁和燕国的两国使者得以平安归来,其余两者,一者生死未卜,一者则成了两国仇恨的牺牲品,割地求和的算盘,终究未能如愿以偿。
魏国的使臣,尚未踏入周皇城的门槛,便惨遭周国百姓的极端愤怒所吞噬,被无情地投入油锅之中,这一幕彻底点燃了周人心中对魏国的熊熊怒火,使得周军攻打魏国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
魏皇此刻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在贴身老太监的陪同下,他匆匆赶往冷宫,心中满是对赵皇妃的期望,希望她能出面斡旋,使赵国撤军。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赵皇妃冰冷的遗体,悬于梁上,早已香消玉殒,周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腐败气息,连门边摆放的饭菜都覆盖上了厚厚的霉斑。
目睹此景,魏皇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他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
夜色如墨。
万山河率领的铁甲洪/流悄然突破边关,如同一头饥饿的猛兽,直指常州城。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夜袭中,魏国大将刘余元的军队措手不及,被彻底击溃,只能仓皇撤退至幽州城,企图借助天险地形,做最后的顽抗。
幽州的城墙高耸入云,即便是最精良的云梯也难以触及城头。
在万山河的精心策划下,神射轻骑们精准地压制着城墙上的每一名弓箭手。
而磐石般的冲锋兵则推着沉重的冲撞车,对城门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撞击。
幽州城城门也在这一波接一波的攻势下显得摇摇欲坠。
浪浪关这个曾经令无数敌人望而却步的险要之地,如今却因商贾云集而逐渐发展为一座繁华的城池,其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一旦幽州城失守,万山河的大军将如入无人之境,直捣魏皇城,魏国的其他城池也将无险可守,暴露无遗。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中,刘余元利用城内的资源,不断向城下倾泻火油、投掷巨石,甚至发射火箭,企图阻挡万山河的进攻。
在烈焰的肆虐下,万山河率领的大军历经千难万险,终是攻克了幽州城,其代价是千余勇士的英勇牺牲。
刘余元被逼至绝境,率领城内剩余的十万雄兵,与敌军在幽州城的城门内厮杀了起来。
宽阔的街道转瞬间被殷红的鲜血染红,断臂残肢散落一地,触目惊心。
血花飞溅,不仅玷污了店铺的门面,更在冰冷的墙壁上绘出了惨烈的死状。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绝望,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城池上空。
刘余元并未亲临前线与士兵并肩作战,而是隐匿于后方,以冷静的头脑指挥着这场生死较量。
他立下铁令,任何胆敢擅自撤退者,格杀勿论。
万山河虽欲直取刘余元首级,以终结这场残酷的拉锯战,但刘余元却如狡兔般深藏不露,令敌人无可奈何。
万山河的怒火在胸中翻涌,奈何手中弓箭鞭长莫及,无法穿透重重阻碍直击目标。
两军在这片狭窄的空间内,进行了连续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直至双方皆筋疲力尽,战斗才逐渐显现出结束的迹象。
万山河的大军虽胜,却也疲惫至极;而刘余元的部队更是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97825/97825682/141410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