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回到京城
第四百四十三章:回到京城
江诗蕴也很感动,赵桓赋这个人虽然看着冷了些,可真被他这么珍爱着才知道这份纯净的感情是多么的珍贵,他总是在一些时候默默的给了她温暖。
第二日,是赵桓赋和江诗蕴上京城的日子。一家子都起了个大早。陈春燕看着脸色红润,眼角眉梢都是风韵,江诗蕴看了也欣慰,只是她很舍不得江诗蕴,连连送了许久,还不愿回头,惹得江云芳和江云薇也跟着伤感起来。
还是江诗蕴最后道:“你们再不回去,我今日都别想有客栈歇脚拉。”
陈春燕这才依依不舍的止步,江云芳和江云薇一左一右的扶着她,陈春燕才含着泪挥了挥手中的帕子,道:“蕴儿,多保重。”江诗蕴翻身上马,朝她们用力的挥了挥手,告别的话说不出口,就要真的离家了,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不忍再往后看,策马“驾”了一声,不回头的走了。
这副样子让赵桓赋十分心疼,赵桓赋道:“若是你舍不得她们,日后常回来便是。虽说今日我是不会放你回去了,可你若想回来了我便陪你回来。”
江诗蕴甩甩头拂去心中的那份不舍,笑得张扬道:“好啊,你今日若能追上我,我便与你一起回来。”说罢,扬鞭策马,不一会儿便跑远了。
看着江诗蕴调皮的模样,赵桓赋的纠结一扫而光,道了声:“好,尽管等着吧。”也策马奋力追去。
两匹马儿在路上肆意的奔跑这,留下阵阵笑闹声,回京城的路一点也不孤单。
因着是回京城领赏,赵桓赋这一路走得十分张扬,百姓们见到是守住弧城关并且将匈奴赶出大纪的大将军到了,很多城镇的百姓都在街头迎接,江诗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能被这么多的人认可和赞扬,这种感觉真的觉得十分自豪。
更何况这个万里挑一的男子啊,还是自己选定的夫婿,江诗蕴就更有荣誉感了。
功成名就,莫约就是这种感觉吧。
当然的,这次的行程十分顺利,各个城镇都有驿站迎接这些大纪的功臣,所以耽搁了些时日,但能受到这么多百姓的爱戴,江诗蕴一点也不觉得心慌。
可是,京城还有一场大战等着他们,虽然没有刀剑,但比刀剑更危险。江诗蕴在志得意满的同时也免不了忧心。
历时五日,到了京城后,还没来得及回陈国公府,赵桓赋就匆匆忙忙带着江诗蕴前去宫里领旨谢恩。“准备好了吗?”江诗蕴握着赵桓赋的手,目光坚定道。
赵桓赋点点头,脸色凝重了些,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战斗,如果不能再御前翻案成功,等待他的就是一切被推翻,甚至牢狱之灾,不过他一点也不怕,因为身边的这个女子会一直陪着自己。
没有时间让他们准备,也不需要准备什么,这一路赵桓赋的张扬反而让那些躲在暗处的人没了机会,可现在,赵桓赋不能确定那些人会不会有什么动作。
不过,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决心。
他要为自己这些年所承受的一切做个了断。
赵桓赋就这么拉着江诗蕴的手,十指相扣,越过重重宫门,直到太和殿。
为显示对赵桓赋的重视和对此次将匈奴赶出大纪的荣耀。大纪元帝专程让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前恭迎镇北大将军赵桓赋的到来。
赵桓赋和江诗蕴在太和殿的门口停住脚步,虽然看过不少宫斗剧,但真的置身在这巍峨高耸的大殿前,还要面对睨视众生掌握生杀大权的最高上位者,江诗蕴还是免不了紧张。
赵桓赋捏了捏江诗蕴藏在袖中的手,两人这才稍稍站开,今日不是江诗蕴的主场,她只要在一旁听封罢了,被赵桓赋如此一番鼓励,江诗蕴才镇定下来。
江诗蕴低着头,和赵桓赋一起进入内殿,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跪拜在地,高呼道:“臣(民女)赵桓赋(江诗蕴)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之,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道:“平身。”
两人忙异口同声道:“谢皇上!”
江诗蕴这才站起身来,退到一旁。赵桓赋道:“臣赵桓赋幸不辱使命,在两月前将那北蛮民族匈奴人赶到了漠北境地,现特来回朝复命,这是臣此次战事的经过和战情消耗等的文书禀告,请皇上过目。”说罢,将手中的奏章高举过头顶。
元帝一个眼神,身旁的太监总管便弯着腰前来取过奏章,恭敬的递给元帝。
元帝随意翻看了一番,神情愉悦的说道:“好,好,好!”说罢,一抬手,道:“此次能将匈奴兵赶出大纪,保住弧城关,并以少胜多,扬我大纪国威,爱卿功不可没,说吧,想要朕赏你什么?”
江诗蕴听到这一阵紧张,赵桓赋的战就要开始了。
赵桓赋听得这话,只见他突然甩开衣摆双膝下跪,双手抱拳道:“臣不敢求什么赏赐,只希望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将这次的弧城关之战和去年的苍城国之真相说出,揪出这朝堂之上的国之蛀虫,还我当年陈国公府一个公道。”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赵桓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些战争还有内幕不成?
江诗蕴神色一紧,已经感觉到这太和殿的气压一阵低迷,显然元帝已经有些微怒了。
元帝沉声道:“怎么,爱卿打了胜仗不要赏赐,反而要你陈国公府惨案的真相,难道是在怪我当初没有下令彻查陈国公府之事不成?”
赵桓赋道:“不敢,臣只要求一个真相以正视听,在这么多人面前揭穿某些人的真实身份,为这两次战争中枉死的无辜百姓和将士讨要个说法,也为我父亲讨个公道。求皇上成全。”
“所以,你想要朕如何?重审当年之事?赵桓赋,你好大的口气!”
江诗蕴就知道,当初皇帝能选择对这件事视而不见,现在想要提出重审必定不容易。而且一定是十分介意的,指不定会想着赵桓赋是不是这些年一直在心里怨恨自己这个皇帝不为他的一家枉死讨个公道。
圣心难测,这本来就是一件皇上想要藏起来的隐秘之事,就这样被赵桓赋赤裸裸的揭开,皇上能高兴才怪。
赵桓赋现下提出这事本来等于打了皇帝的脸面,让他承认自己做错了,江诗蕴就知道元帝是断然不会高兴,可没想到元帝竟翻脸这么快,完全不想听赵桓赋后面的话,的脸色一下就垮了,让江诗蕴不由得捏了把汗。
立刻有朝臣站出来,躬身道:“皇上,臣以为大将军此举甚为不妥,今日他是依圣旨回京复命,本因论功行赏,是对弧城关一战的了结,只是这赵将军竟挟功要价,实在暨越。”
说罢,还转向赵桓赋,冷哼道:“大将军还请就事论事,不该说的话就别说了吧,今日可是你的庆功宴,莫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
江诗蕴看了一眼,这不就是当初处处为难自己的兵部侍郎员外严大人吗?难怪如此惹人讨厌。
赵桓赋的性子本就不善辩解,只是跪直了身板,重复道:“还请皇上明鉴,臣绝无暨越之心,只要求一个公道!”
江诗蕴心下暗道不好,赵桓赋这副样子必定惹得皇上更生气,上位者哪个愿意当着自己臣下的面让自己脸上挂不住,可偏偏赵桓赋是个执拗的,不会圆滑的说话,这该如何是好?
江诗蕴急的冷汗都出来了,特别是偷偷看到元帝似乎十分生气的模样,这满朝文武都是眼观鼻子鼻观心的,见皇上不悦,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除了反对的声音外竟无一个声音敢出来帮助赵桓赋。
江诗蕴很想示意赵桓赋先服个软好让元帝能冷静下来,可这么多人看着她也不好做小动作,眼见着元帝冷哼道:“好好好,你要公道是吧,可你也该明白你是朕的臣子,朕想要你的命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这话说出来就严重了,江诗蕴也顾不得许多,连忙走到正中央拜倒在大殿上,道:“皇上,请听民女一言。”
江诗蕴一出来,立刻有人脸色不虞道:“哪来的野丫头,不知礼数,这太和殿岂是你撒野的地方?”
江诗蕴不卑不亢的拜了一拜,正色道:“民女江诗蕴,是这次弧城关组织难民一同抗敌的负责人,想必对弧城关的事有发言权吧。”
元帝这才看向江诗蕴,赵桓赋的奏章中确实有提到有人帮助他组织了难民抗敌,这才保住了弧城关才有后面的抗击匈奴成功。没想到却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当即抬了抬手道:“好,念你对大纪也算有所贡献,朕许你说话。”
赵桓赋担忧的看了江诗蕴一眼,江诗蕴沉稳有力道:“弧城关大捷,本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可皇上有所不知,之前赵将军接到的圣旨是十万兵马御敌,到了弧城关却只有五万的残兵弱将,还有粮草,堪堪够两万人使用,若说这其中没有猫腻,恐怕各位大人都不信吧?”
元帝听到这话,当即皱眉道:“竟有这事?为何无人禀告?”
下面的朝臣也窃窃私语起来,两万人的粮草,五万的兵,当时的匈奴人起码十几万,还都是骁勇善战,这仗怎么打?不就相当于送死吗?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96992/96992485/196617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