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万历陛下 > 第二十章 “贴黄”之弄他

第二十章 “贴黄”之弄他


  光头名叫董长昂,虽然是草原上的汉子,却没有多少威武雄壮。要不是剃了个光头,看上去就是个大明土著。

  他被送进辽阳后,因为身份特殊没有下狱,只是被监视居住了。

  这段时间他被圈在一个土院子里,完全没有了纵马草原的恣意潇洒。

  供应的饭食也相当寡淡,监视的人都是多年和草原游骑作战的卫军,对他也是百般刁难。

  当初被追杀,之所以不回部落而是跑到大明来,就是怕布延这狗东西堵到家门口,没有转圜的余地。

  这几天他很郁闷,算算日子,家里应该想办法搞定这件事了才对,可左等右等就是没有消息。

  实在被圈的难耐,他和两个发小亲卫商议了一下。由他们故意寻衅,在大门口闹事,等守卫都被吸引过去,他就翻墙跑了出来。

  一阵游荡,就来到了望月楼打牙祭。吃的正爽呢,门突然被推开了。他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事发了,来人拿他呢,一看是个醉酒的。

  他一边嚼着嘴里的羊肉,一边嘟哝道:

  “唉,干啥的?”

  王海晕乎乎的,有点不高兴,撒尿碍着你什么了:

  “干啥的,爷撒尿来了”

  董长昂被他噎的肉都不嚼了,他没想道,塞里的人都这么嚣张?

  老子吃饭呢,你特么过来撒尿??

  董长昂被气的不行,可一看这人醉的跟鬼一样。他想想自己又在逃跑,也没多往心里去,只是呵呵干笑两声,嘲讽道:

  “哟,那你尿啊”

  王海一听,打了一激灵。

  这声音好像有点熟啊,他突然想起了前年在塞外的一件事。

  那时,他时不时去建州献殷勤,后来被王杲看中了。

  刚好要去塞外收马,王杲有意提拔,把他也带了去。当时是朵颜的董狐狸带马去和王杲交易。

  王杲平时与泰宁的鞑靼酋长速拔亥相好,而董狐狸一直是个墙头草,一会儿跟速拔亥好,一会又跑去土蛮那里卑躬屈膝。

  王杲很看不起他,就故意找茬说他们的马,齿色不好,故意压价。

  随行的董长昂不服,充分发挥着楞头青的本色,上去就跟他理论。

  王杲是什么人?和他长辈平起平坐的大佬,怎么能容忍一个黄口小儿在自己面前放肆,就出言训斥道:

  “你个小狼崽子,

  老子和你家大人迎风尿远的时候,你这小鸟还不能用呢。

  哪里有你插嘴的地方!”

  这董长昂也是个狠人,一听王杲说羞辱他,脱了裤子当着王杲的面,迎风就尿了二丈远。

  提了裤子就嘚瑟道:

  “嘿嘿,你不是厉害吗,你尿啊!”

  王杲脸色赤红,当时就要抽刀。

  其实他当年年青气盛,经常出塞玩耍,这迎风尿远的事情,可没少干。不过在大草原上又有几个没干过的?

  可那时候他都是指挥使了,位高权重,哪里受的了董长昂这般羞辱。何况他都40了,顺风都怕沾湿了衣服。

  后来还是董狐狸抽了他侄子几鞭子,又是赔不是,又是送了两匹马,这才揭了过去。

  这事情被当时站在人群后面的王海看的一清二楚,从此他也记住了这个董长昂。

  激灵过后,王海稍微清醒了一下。他悄悄偏头看去,不是董长昂是谁!可他天生瘦弱,怕不是董长昂的对手。

  于是他就低头,告了声罪。一退出包厢,就小跑着回去叫人。

  等他回到包厢,众人正在拼酒,看到他回来都出声取笑:

  “二少爷这泡尿撒的时间长,孙哥事情马上都办好了。”

  王海讪讪地笑笑,座回椅子上,就看他脸色一敛,说道:

  “你们猜我碰到谁了?”

  众人被他问的糊涂,就听他起身,伸着头一字一顿地道:

  “董。。长。。昂”

  王家和他的恩怨,这些人都知道,再加上这小子现在把辽阳折腾的鸡犬不宁,一个个都出声讨伐。

  孙哥提着裤腰带,从隔间了走了出来。

  他本来就有求于王海,脑子一转,就要带人去给王海出头:

  “玛德!去干他狗日的。”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一二个都群情激奋,哗的一声,出了包厢。

  董长昂正拿着一个香喷喷的蒸黄鼠往嘴里送,就看门砰的一声被踢开。一下子进来五六个人,个个目露凶光。董长昂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他好歹是草原上打架长大的,怎么可能怂。

  就看他伸手捞过一把椅子往地上一摔,拿起两根椅腿,凶狠地喝道:

  “瞎了狗眼了,有事?”

  王海看他还在嚣张张嘴就骂:

  “小秃子,今天非弄死你”

  带着人就冲了过去。

  所谓双拳难敌四腿,董长昂虽然是练大的,可也干不过这么多人!

  没一会就拿着家伙冲了出去,王海带着人在后面追,把望月楼里闹得鸡飞狗跳的。

  他们这一闹不要紧,却不知汪椿孙要倒霉了。

  一楼大堂里有一桌食客,其中有一个四十左右的商人正脸色铁青的看着夺门追出的汪椿孙。

  他不动声色的也出了望月楼。

  。。。

  朱翊钧本是闲来无事到内阁逛逛的,没想到张居正他们正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等他决定开始京察后,又当着一众大佬吐露了心声。

  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一众大佬:

  决不允许任何人借着京察的机会打击政敌,排除异己。他要求都察院要在本次京察中勇于担当,严格监督。

  朱翊钧本来想在东华门外搞个“上访信窗”,只要有官员觉得自己在这次京察中遭到了****,都可以通过“上访信窗”来陈情。

  可是一想张居正刚上台,自己先是同意安排“六科”考察内阁,要是再这么搞,难免令张居正难堪。

  一想万事开头难,欲速则不达,干脆就放手让大张一展拳脚了。

  不过他从内阁走时,留了一句话:

  “以后在大堂孔子的画像前摆一把椅子,朕没事就来坐坐。”

  搞的一众大佬惊喜非常,要知道自从孝宗皇帝以后,大明的皇帝就没有来过内阁值房了。

  不过张居正却是心惊胆战,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谨慎有佳。

  此时朱翊钧正蹲在皇极殿广场上,双手缩在怀里,尽力低着头斜着看广场。

  孙海被他这举动搞的一脸懵逼,也学着朱翊钧蹲了下去,问道:

  “万岁爷,您这是看什么呐?”

  “看这广场平不平…好像还真的很平整啊…”

  朱翊钧以前听说过这广场下面横七层竖八层整整铺了十五层砖,真想让人掘开来验证一下。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视线里一个道身影正在飞奔而来。朱翊钧吓了一跳,忙站了起来,等来人靠近,纳头便拜:

  “启禀万岁爷,贵妃娘娘让万岁爷去趟慈圣宫!”

  这话说的朱翊钧相当不解,早上刚去请过安,用的着这火急火燎的吗?

  难道是出了什么事?

  他疑惑地问:“怎么回事?”

  “奴婢也不清楚,听说是太后娘娘病重…”

  “??”

  朱翊钧更懵逼了,没听说陈皇后早逝啊。况且这太后的尊号还没上呢,她怎么就病重了。

  等朱翊钧匆匆赶到慈圣宫,暖阁里已经来了好几个太医,陈皇后正躺在床上。

  众人一看皇上来了,都赶紧行礼。朱翊钧小手一挥,快步向床边走去。

  李贵妃正坐在床头,手里拿个碗,好像是喂陈皇后喝药。朱翊钧疑惑地问他娘:

  “母后这是怎么了,早上不还好好的吗”

  李贵妃刚想回答,陈皇后已经出声,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没事了,没事了,

  我这肠胃一直不好,

  先头腹部胀痛难耐,伺候的怕是吓到了,竟然跑到慈宁宫里瞎说。

  害的妹妹和皇帝跑这一趟。”

  “姐姐。他们说你疼的脸色煞白,直打滚,怎么能说没事呢”

  朱翊钧估计是陈皇后怕自己担心,所以才轻描淡写。

  “唉,姐姐这身子。。。”

  李贵妃接着叹了一口气,看着躺在床上的陈皇后说道:

  “要是有什么好方子,调理调理就好了”

  朱翊钧疑惑了,这肠胃不舒服这么难调理?

  这里可是皇宫代表了大明最高超的医疗保健手艺!

  心里这样想着,便拿眼看了看一旁的太医们。

  这些太医治了这么久都没治好,被小皇帝这么一看,一个个都觉得脸上无光。

  有个年轻的太医小声的建议道:

  “要不臣去湖广,

  拜访一下万老先生,

  据说他在妇人肠胃和养生方面颇有些心得。”

  朱翊钧听他这么一说,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好像李时珍这位大能就是万历年间的。便出口试探道:

  “朕听说湖广有个叫李时珍的,

  医术不错,

  何不让他来给母后瞧瞧!”

  陈皇后一听心里一暖,皇上还是很关心自己啊!刚想开口夸赞朱翊钧,却看有个年岁颇大的老太医出列,说道:

  “启禀皇上,

  确实有这么个人,以前在太医院做过院判,

  但是此人好药,在药理上造诣颇深,

  至于修身养性,调理肠胃,还是万密斋精湛一些。”

  万密斋?何方神圣?

  可太医们看上去很推崇他啊,既然他们都这么说,自己总不能外行指挥内行啊!要不试试?

  朱翊钧在心里嘀咕了会,开口:

  “奥,那你们去把人叫过来给母后看看”

  朱翊钧其实是孤陋寡闻了,这个时代李时珍虽然名气很大,可万密斋的名声更响。何况万密斋比李时珍还大了将近二十岁,年龄大经验多嘛!

  “也好,陈太医也不用跑一趟了。

  皇上不如下道旨意,让这位万先生来趟京城。”

  李贵妃说罢,把药碗往茶几上一放。朱翊钧正在脑子里探究这万密斋究竟是何许人也,突然看到了茶几上碗。那里盛的东西好像有点眼熟…

  他走近一看,一句“卧槽!”差点就脱口而出。只见他快步走到近前,伸手就把碗拿了过来,仿佛是看到了什么天大的宝贝,害怕被人抢走了一般。

  只见犹豫地伸出小手,仿佛在怕一伸手,这东西就跑了一样。

  他拿起一块煮过的泛着黄的果实块茎,看了看,突然咬了一口,嚼了起来。

  屋里陈皇后,李贵妃还有一众太医及大小侍奉,都被小皇帝的行为吓了一跳。

  李贵妃的眼睛当即就红了,她还以为小皇帝中了邪。

  看着儿子在那里嚼药,她伸过手来就要夺过去。

  朱翊钧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努力平复了下情绪,依旧很激动的指着手里的块茎,向李贵妃问道:

  “母后,这是何物?”

  “这?这不就是调气和胃的地蛋吗?”

  一旁的太医也接过话说道:

  “是啊,此物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太后娘娘脘腹作痛正和它的药性。”

  朱翊钧看着这味药,还呵呵傻笑。这特么哪里是药啊?这是镇国利器啊这是!天不亡我大明啊!

  被朱翊钧拿在手里的是后世司空见惯的一种作物,名曰“土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94926/94926854/5164323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