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地貌
“这还真是奇怪。”张行舟挠头,“长江理论上几乎不会断流,而且两次断流都发生在延陵这一段,实在是太奇怪了。”
“事出离奇必有妖。”封烟说,“或许等下我们可以去长江一带看一看。”
“嗯。”张行舟点点头。
两人说完之后,各自陷入沉默。
封烟继续把头望向窗外,透过玻璃窗,高空俯瞰下的长江蜿蜒入海,宛如一条长龙。
飞机在三个小时之后落地,抵达武进机场。
延陵只是一个很小的县级市,所以并没有飞机场。武进市的飞机场,是离延陵最近的。
他们只需要乘坐一辆大巴,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
但是张行舟并没有带封烟坐大巴,在抵达这里之前,他动用了一些人脉关系,调了一架直升机过来。
这可不是他的把妹手段,调直升飞机过来,是为了勘察地貌。
封烟也对直升机的到来很是惊讶,经张行舟解释过后,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考虑的还是蛮周到的嘛!”
“这就叫,大局观。”张行舟笑笑,大步迈上直升飞机。
直升飞机从武进机场起飞,一路飞往延陵。
直升飞机特意挑选了延陵毗邻的那段长江上方的航线,直升机的飞行高度比航班要低,所以距离长江越近,观察的也就越清晰。
此时正值汛期,长江涨水,整条江河看起来就像是一条丝绸的带子。
直升飞机飞了一圈,张行舟问封烟,“能看出什么来么?”
“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并没有发现板块运动的痕迹。周围的平原地区地貌也并没有改变的迹象,1954年,距今就是只有八十年的时间,即便是板块发生呼吸运动,再回落,对整个地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至少会形成一定的落差感。可你看这一带,一马平川,完全不像是发生过板块运动一样。”封烟说。
听她这么一解释,张行舟也想起来了一些关于板块运动的真实事件。
许多年前川蜀境内地震,导致某个大型淡水湖外移了数千米,还有一些地区地震之后,板块抬升了几十米,出现了一座丘陵。
这些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运动说起来简单,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如封烟所说,不可能对地貌没有改变。
但一路观察下来,两人的确发现这里一马平川,根本没有地势落差存在。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张行舟从虚拟机上做了一番查询,查找出了此段水域1954年以前的长江航拍图。
他让飞行员驾驶直升飞机又飞了一遍,结果对照发现,只有沿岸的风景变化了一些,个别处增添了一些堤坝,整体流域拓宽了一些,除此之外,整条长江并没有出现错位移动或者改道的情况。
“你的判断是对的,板块运动的猜想,或许真的不成立。”张行舟说,“这里的水域对照1954年之前并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周边的风景变了,但水域还是稳定的。”
“板块运动,就一定会带来地震,洪水之类的灾害,所以水域稳定就说明这些事情没有发生。所以当年长江为什么断流,就更值得人深思了。既然长江没有改道,就说明水道没有被破坏。可水却消失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上游抽了一下子水,把水流给抽断了。”封烟说。
“这得抽多少水,才能把长江的水流抽断啊?!”张行舟觉得这依然是个大胆的想法。
“封烟,或许,我们应该去当地问问。”封烟提议。
张行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虽然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但是当地肯定有知道内情的人。
与其他们两个在这里胡乱猜测,倒不如去找一些老人问一问。
直升机把两人放在了延陵的城区,两人租了一辆车,前往当年长江发生断流的村落。
租车是因为这样显得低调一些,同时又比坐车方便。不然那么大一个直升机出现在村子里,当地人肯定会觉得有什么大事发生。
小老百姓向来就这样,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夸大其词。
所以,张行舟觉得还是低调进村为好。
当年发生长江断流的地域临近的村落,叫小吴村。
当年还是个破旧的小渔村,如今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富庶的村落。
公路直通村落,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面。
居民们住的是二层的洋房,现在大部分人都在村子里的轻工业厂子里面上班,已经很少有人打鱼为生了。
还有一部分人,搞起了畜牧业,养一些鸡鸭。
两个人到村子里之后,立刻找人询问,当地年龄比较大的老人住在哪里。
因为如今哪怕是农村的医疗条件也都非常好,所以百姓们的平均寿命都很高,村子里最年长的一位,今年已经将近一百岁了,据说头不昏,耳不鸣,腿脚丝毫问题没有。
那么按照时间推算,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老人应该已经成年了,一定有非常深的印象,因为有记载的,长江就只断流过这么两次。
在当地村民的热心指引下,假扮为采风作家的两人在村东边找到了老人所住的位置。
这家和其他村民家一样,住着差不多的房子,院落很大,院落不远处就是一个养殖场。
如今这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两人摁响门铃之后,出来迎接的是老人的儿媳妇,正在抱着自己的小孙子玩。
当地说的是一种小众方言,两人好不容易才沟通明白。
这时老人的孙子走了出来,也就是那个小孩子的爸爸,他是在外地读的大学,所以普通话很好,就让自己的妈妈带着小孩去别的地方玩,自己则是带领张行舟和封烟前往养殖场那边。
他说老人平时闲来无事,总会在养殖场那边待着。
老人养了一辈子鸡鸭鹅,也是靠着养活这些家禽赚钱,把这一家经营起来的。
如今当年的的鸭架鸡圈已经变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场,全部都是半自动化的养殖业态。
孙子大学毕业之后就回乡创业了,把鸡鸭鹅的事业搞得风生水起,还结了婚生了娃。
老人高兴是高兴,可是鸡鸭鹅都不用他喂了,他的心里突然像是没有着落了似的。每天就坐在养殖场外面的空地上晒太阳。
老人的孙子如是说。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90355/90355115/141413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